2024年11月17日,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将迎来十周年。
十年前的今天,沪港通正式启动。两地金融基础设施首次互联互通,投资者可以委托当地券商通过当地交易所和清算公司买卖对方市场上市的股票,开创了互联互通的先河。这种新的资本市场开放模式。
十年来,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经历了市场洗礼和实践检验。产品类型已从股票稳步扩展到债券、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和利率掉期等资产类别。交易规模稳步增长,投资者参与度稳步提高。不断完善,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支撑。
瑞银全球金融市场中国区主管明房东表示,展望未来,我们预计互联互通的准入条件和交易模式会有更大突破。目前,沪深港通已基本满足境外投资者对股票相关产品的需求。下一步是进一步增强资产类别的多样性,包括国债、期货和期权等。同时,随着境外投资者逐步加大对华投资力度,也需要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和产品。
成就
香港联交所近日发布的《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十周年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十年来,沪港通在产品覆盖、交易结算机制、投资者参与等维度均取得长足进步。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是投资对象稳步扩大,产品日益丰富。截至2024年9月末,沪深港通符合条件的股票超过3,300只,覆盖沪深港市场上市公司总市值的90%,覆盖80多家交易量的%。随着港股不同投票权结构的公司、生物科技公司、外资公司、上交所科创板公司的纳入,沪深港通资格股票更加多元化,让境内外投资者灵活配置资产,享受两地市场红利。提供了便利。
二是交易结算机制持续优化,交易活跃度增加。十年来,沪深港通交易结算机制经历了一系列优化,包括扩大交易限额、优化交易日历等。这些优化措施为境内外投资者的交易和持仓管理提供了便利,进一步提高了沪深港通的运行效率。随着交易结算机制的优化,沪深港通交易活跃度稳步上升。 2024年前三季度,南北向交易日均成交额分别为1,233亿元人民币和383亿港元,较2014年首月运营分别增长21倍和40倍。
三是境内外投资者参与日益深入,资产规模稳步增长。随着沪深港通的稳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进行跨境投资配置。截至2024年9月,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持有的证券资产总市值超过3.3万亿港元,是2014年底的200多倍。
《白皮书》指出,债券通的推出,作为互联互通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将国际投资者与中国快速发展的固定收益证券市场连接起来。在促进中国债券市场有序开放的同时,也带动香港背离在岸人民币市场生态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债券通“北向通”日均交易量从开通首月的15亿元增至2024年前9个月的439亿元。
此外,互换通作为连接内地与香港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创新举措,与债券通联动,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便捷、高效的人民币资产风险管理工具。截至2024年9月末,北向互换通已吸引65家境外机构入市。月均日交易名义本金从上线首月约30亿元增至近180亿元,交易规模数倍增长。
未来展望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在《白皮书》中表示,过去十年,沪港通已成功将股票、债券、ETF等产品纳入合格主体范围。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将符合条件的ETF的基础资产从股票扩展到更多的资产类别。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强调,市场预期进一步完善沪港通下两地投资者参与对方市场融资融券的安排,例如优化沪港通现有的股票借贷安排。深股通,使其更加符合境外投资者的交易。习惯;积极研究内地投资者参与互联互通机制下融资融券的可行模式,提高跨境投资组合收益和资金使用效率。
《白皮书》信息显示,港交所正在积极推进中国国债期货在香港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该产品预计将与互换通联手,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对于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风险管理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更多的研究和探索将继续有助于推动债券通和互换通的进一步优化,例如完善境外投资者的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工具,丰富利率、汇率等衍生品,扩大债券通和互换通的使用等。人民币债券作为离岸证券。岸上合格抵押品机制等
明楼主表示,从监管模式来看,内地交易所和监管机构在直接账户持有制度下采取穿透式监管,而海外主要资本市场大多采用间接账户持有制度。如何在符合两地监管机制的同时,增加交易产品和策略的多样性,还需要两地相关部门进一步沟通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