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科技城新区米粉店创新经营模式:早餐米粉与晚餐热卤共享场地,最大化利用资源

admin

“两两笋,肥肠,红汤!”一个冬天的早晨,在四川绵阳科技城新区核心区,一家米粉店内排起了长龙,200平方米的店里挤满了人。

早餐吃米粉是很多绵阳人的生活习惯。从事餐饮行业多年的赵伟荣接手了这处繁华地段宽敞的店面,开了一家米粉店,生意红火。

四川绵阳:分时经营减成本_四川绵阳:分时经营减成本_

“早上客流量确实很大,但下午就很安静了。”经营了两三年,赵伟荣发现“只卖早餐相当于只用了一半的店面,这个区域的房租这么贵,太浪费了!”

正当他发愁的时候,生意伙伴廖忠福来找他:“我们共用场地和设施,你早上和中午卖米线,我晚上卖热卤面、面条,怎么样?”

共享经营场所、设施设备,单独开设餐厅,不同时间独立经营,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和设施,有效节省投资成本。两人一拍即合,约好前往绵阳市市场监管局科技城新区分局许可证申领大厅,咨询并申领各自的食品经营许可证。

四川绵阳:分时经营减成本_四川绵阳:分时经营减成本_

“根据法律规定,同一经营地点只能申请一张食品经营许可证。”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分时经营模式很新颖,但许可申请人与食品安全主体的职责划分却成为棘手问题。

“新模式需要新理念!”面对这一新问题,绵阳市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要坚持监管为民的工作理念,精准支持不同经营主体发展,确保既“灵活”和“可以控制它”。

绵阳市市场监管局迅速组织业务骨干、律师、专家等共同研讨寻找解决方案。

四川绵阳:分时经营减成本_四川绵阳:分时经营减成本_

“经营项目都是热点,比较相似,风险较低,分时经营是可行的。”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两家经营主体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达成协议,投资设施设备。经营者是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的主体,食品安全协会指导双方签订食品安全责任合同。各方独立运作,共同履行食品安全责任义务,对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法定代表人负责,形成明确的责任和风险管理体系。利益共同体、相互监督、合作共赢。

两家店“连”在一起了。如果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责任如何划分?谁会说实话?

“食品经营许可证上写的是我的名字,我对顾客负责;同时,我和我的合作伙伴签订了安全责任合同。如果他的操作出现问题,我承担责任,他就负责。”会对我负责。”赵伟荣表示,市场监管部门也细心指导,帮助他们最大程度保障食品安全。此外,他们还购买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进一步分担风险。

四川绵阳:分时经营减成本_四川绵阳:分时经营减成本_

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赵伟荣及其合伙人指派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定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清单,在食品采购、加工生产、物流配送等方面实现相对独立,并建立独立的经营账户,以确保食品安全。实现共享与监管的有机结合。

很快,这面立面上挂起了两块招牌,标明了各自的营业时间,两家店的营业时间不同。

在严格监管这一新模式的同时,绵阳还通过政策引导、“名特优新”申报、财政补贴等予以支持,并密切跟踪评估发展和安全状况。绵阳市食品安全协会还建立了食品新业态、新模式登记制度,加强跟踪指导,定期举办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帮助从业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提高行业标准和自我意识。纪律机制。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周红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