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民俗文化 胶东道教音乐
胶东道教音乐是山东省烟台市的传统民间音乐。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追随王重阳创立教派的胶东道士七人,被称为“全真七子”。在胶东流域,七子诞生了全真道七真派,这是一个在全国有很大影响的道教创新派别。该派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知心性性”,将音乐融入宗教——“乐道合一”。胶东道教音乐吸收了胶东民歌、秧歌、曲艺、戏曲等许多曲调。近日,小编采访了熟悉全真道教音乐的人士,探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来龙去脉。
2008年,胶东道乐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概述
胶东道乐,承载着近二十个世纪的记忆,迈着蹒跚的脚步缓缓行走在齐鲁大地上。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在胶东山沟——今牟平昆玉山“烟霞洞”,萌芽了一个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创新道派——全真道北七真派。 。该派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知心性性”,将音乐融入宗教——“乐道合一”。获得帝号后,成为盛行全国的大宗。
因此,追随王重阳创派的七位胶东道士被称为“全真七子”。其中栖霞丘处机(号长春)立下赫赫战功,被史学界称为“长春宣扬”。这位宗教领袖在去世前,萌生了将全真道发展为道教国家的想法。村庙里的道士就住在村民旁边。他们主张“道不离俗”、“以俗养道”。他们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遗产。比如芝罘“杨渚寺”。 “羊渚庙”的祭祀活动延续了数千年。 20世纪30年代,该寺道士朱向坤(其祖父、父亲均是该寺道士)擅长吹管,并与另一位道士林祥瑞结合所学的道教音乐,组团前往1956年到济南参加山东民族民间音乐会演出。1948年将其传授给现任管子演奏家杨茂铎。 1986年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调查记录。这是同工在山东仅存的一套完整的连续演出。牟平的另一位“北七真”马丹阳,在金代大定年间曾表演过琴功“龟山功”。现在牟平区博物馆里,还保存着一把康熙时期的古琴。全真道教造化派“七仙”受封后,在胶东地区十分活跃。
山东道乐的乐谱采用宋民间书法的固定唱名记谱和工池记谱。宫调变更时,强调新宫调的“关键音程”,即“大三度”音程的设立。 ,完成转置功能。这些“改乐谱”并没有记载在胶东的《工池乐谱》中,形成了相对封闭的传承方式。它们只是路人口耳相传的。但岱庙乐谱是直接记录在乐谱上的。展示“十方丛林”的开场。
山东全真道教器乐使用的主要乐器有:大管(主奏乐器);小管(引线仪器);笙(伴奏乐器);长笛(伴奏乐器);钟(打击乐器);小钹;手鼓。
以上乐器是全真道观中常用的乐器,多用八孔管吹奏。九孔管子只有胶东莱阳道士李成义在20世纪80年代全省勘察时发现。那时,李承义道士已经七十多岁了,还能游刃有余。胶东芝阜阳正宫道观朱向坤传承的乐队烟台丹阳教会,至今还能演奏同宫道观保存的器乐。 1956年济南舞台山东民乐演出中,道士朱向坤、林祥瑞组成的乐队在济南舞台上演奏了同工全套《清江口》、《玉雁波》、《醉太平》、《关杂音》四首音乐。 1986年再次录制,这是山东仅存的一套完整的道观演出(连民间管乐合奏都很少见)。金大定年间,在今牟平城北举办道士古琴演奏会。牟平人马玉(丹阳)受到音乐的启发,创作了音乐《归山》并附序。这一乐章被刻成石碑,至今仍矗立在牟平城南的“雷神殿”中。
胶东道教音乐虽然举步维艰烟台丹阳教会,但这里的道观占据了全真道教发源地和齐鲁古国的地理位置;也有比较完整、严格的教规和教义支撑,信徒中有努力奋斗、共同努力的人和人。虽然连年天气阴沉,但由于地理位置、人文等原因,这一圈内仍保存了一些优秀的民族文物。
——|胶东道教音乐的特点|——
金大定七年,陕西咸阳王重阳,千里迢迢来到宁海(今烟台市牟平区)。他在烟霞洞、神清宫、昆嵛山全真寺传教时创立了“全真道”。 ” 其弟子丘处机也被元朝开国皇帝成吉思汗封为国师。
1、烟台羊朱寺道士朱向坤所传的四种宫曲(全套)所组成的器乐,是山东省道教器乐中传统、技术、数量、标准最齐全的。 2、羊珠寺道士朱向坤,三代道士。阳珠寺每年都会举办节日,舞蹈至今依然存在。 3、20世纪40年代,朱向坤在一所盲人学校(教会学校)教杨茂朵和另外两名学生。他们一直在烟台市参加各种演出。
——|胶东道教音乐的价值|——
1、胶东全真道教音乐保留了优秀的传统曲目,尤其是《通宫连珠》,为山东唯一,故称唯一。 2、保留了牟平古琴、莱阳九孔管、乐谱等传统古乐器。 3、继承和发展道教音乐传统。
——|胶东道教音乐的影响|——
1、胶东全真道音乐吸收了古代传统曲目、胶东民歌、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保存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曲目。 2、流传至今的崂山韵与胶东地区的海阳秧歌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 3、道教音乐对胶东说唱音乐的影响。 4、全真道教音乐对文人音乐的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八点文化编辑
欢迎加入我们
汇聚行业精英之力 |推动产业发展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