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博主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绾绾与炭炭的遭遇揭示隐私保护重要性

admin

我的一张身份证出现了‍”

不忍心打扰的博主

2023年底的一天,网络博主湾湾深夜接到一通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她的粉丝,想约她线下见面。此后,各类骚扰电话不断出现。

弯弯说,这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和工作。她每天的工作都要通过电话来处理,甚至一度不敢接电话。不少团队也向晚晚发出了合作邀请,但网络平台的实名要求却让她陷入了困境。绾绾因为担心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所以放弃了合作的机会。

随后,绾绾自己做了一些调查,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在某海外网站的聊天群中被泄露。

2000余名网红遭“开盒” 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__2000余名网红遭“开盒” 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

2000余名网红遭“开盒” 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__2000余名网红遭“开盒” 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

事实上,弯弯的经历并不是个例。网络主播探探回忆,2023年底的一天,她的一张身份证高清照片被粉丝贴出。那天晚上,有人开始给她打电话骚扰。随后,有粉丝甚至拿着写有她名字和电话号码的包裹疯狂敲她的门。不仅如此,他的妹妹和父母的地址也被曝光。有一段时间,她不再更新账号,不敢轻易出门。

探探后来得知,对方也在海外聊天群中获取了她的个人信息。当时,除了她之外,信息被泄露的还有十几人,其中包括不少拥有千万粉丝的网络博主。探探决定报警。

_2000余名网红遭“开盒” 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_2000余名网红遭“开盒” 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

不过像探探这样因为个人信息被泄露而报案的人并不多。这使得警方在侦查过程中无法找到更多可以合并的案件,也没有更好的线索可供警方侦查。

警方揭露嫌疑人如何赚钱

2000余名网红遭“开盒” 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_2000余名网红遭“开盒” 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_

2024年初,浙江杭州警方通过日常巡查和网络监控发现,境外平台的聊天群中存在大量网络博主信息被曝光的情况。犯罪嫌疑人不仅公布博主个人隐私,还对部分女博主进行恶意评论,甚至散布谣言诽谤,从而聚集人气,增加在海外建立的聊天群的人气和流量,从而通过接收广告赚钱。 。统计显示,已有超过40万人订阅了相关信息。

_2000余名网红遭“开盒” 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_2000余名网红遭“开盒” 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

同时,曝光的公民信息经核实后,这些犯罪嫌疑人还标榜自己是网络黑客,可以花钱雇人调查公民个人隐私并从中牟利。

经调查发现,该海外网站聊天群负责人及其团伙成员分布在国内多个省市。他们彼此并不熟悉,只是分工,在网上交流。而且他们都很年轻,有的甚至是未成年人。 2024年3月,证据锁定后,杭州警方在全国范围内将涉案10人全部抓获。

非法获取公民信息

付费调查个人隐私

2000余名网红遭“开盒” 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__2000余名网红遭“开盒” 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

经侦查发现,这些犯罪嫌疑人是通过“社会工作数据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据犯罪嫌疑人王某供述,他们通过国外网站查找泄露的公民身份信息。该信息被编译成在线数据库。只要支付少量费用,就可以非法获取大量公民信息。

2000余名网红遭“开盒” 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_2000余名网红遭“开盒” 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_

犯罪嫌疑人获得信息后,又利用网络平台上的一些公开信息来验证相关数据的准确性。网络博主经常发布的视频或图片是他们最容易获取的数据。

犯罪嫌疑人通过信息碰撞核实身份、手机号码、地址后,在自己组成的聊天群中传播这些信息,即俗称的“开箱”。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吸引眼球,展示自己调查公民隐私的能力和水平,并从中获利。

2000余名网红遭“开盒” 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_2000余名网红遭“开盒” 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_

_2000余名网红遭“开盒” 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_2000余名网红遭“开盒” 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

另一犯罪嫌疑人李某曝光大量博主信息后,一些博主会私下找到他,要求删除其信息,这也成为他赚钱的渠道。他甚至在国内多个平台开展了“开箱”业务。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警方很快就盯上了他。

截至警方展开抓捕行动时,这些犯罪嫌疑人已在网上曝光了2000多人的个人信息,获利数十万元。目前,涉案10人均已表示有罪处罚,并已取保候审。

法律普及时间

2000余名网红遭“开盒” 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_2000余名网红遭“开盒” 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_

问1:此案确实令人震惊,尤其是犯罪嫌疑人向警方供述通过所谓“社工数据库”购买公民个人信息。那么什么是“社会工作图书馆”呢?

A1:“社会工程库”是一个比较专业的术语,一般与社会工程相关。所谓社会工程,就是​​利​​用各种方法获取他人的信息,对其进行处理,达到某种社会目标。社会工作需要收集、整理和处理公民的一些基本信息,并为公民提供一些社会服务。不法分子瞄准这些大量信息积累,利用非法手段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2000余名网红遭“开盒” 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__2000余名网红遭“开盒” 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

问2:公民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购买和使用后,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哪些危害?

A2:在当今的网络社会,这种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一个是信息轰炸,或者说信息骚扰。在特定地点发布,发布给某人进行一些商业推广等,骚扰、影响某人的特定生活。第二,就是我们常见的电信诈骗,这也是一种定点、精准、有针对性的诈骗活动。常见的冒充领导诈骗、冒充检察官诈骗、冒充银行机构诈骗等都是这种情况的表现。第三,网络赌博的诱惑。第四,网络暴力问题。此类行为危害性很大,给公民的正常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Q3:从国家层面来看,有哪些法律法规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A3:国家高度重视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 200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明确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则明确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已修改。可以说,刑事立法起主导作用,带动行政立法和民事立法。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像本案一样,我们将严厉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违法者必将受到惩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定非常明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和罚款。当然,如果存在其他犯罪行为,则会按照更严重的犯罪行为进行处罚,比如诈骗或者开设赌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