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盐城1月26日电(俗称“丝姑花”)春节前夕,江苏盐城盐都乡村的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草莓香味。在草莓种植专业村盘黄街道新民村,党支部书记董兆福异常忙碌,指导村里草莓销售,接待各地来访人员,更重要的是准备现场观摩。第十届国际草莓大会。
国际草莓大会由国际园艺学会主办,每四年举办一届,是世界最高水平的草莓盛会。第十届国际草莓大会将于今年3月在盐都举行。目前正值草莓成熟季节,盐都草莓种植面积达1.3万亩,展现出最美姿态迎接世界盛会。
第十届国际草莓大会将于今年3月在盐都举行。古华 摄
走进盐都区张庄街道欣荣草莓园,只见棚内一排排郁郁葱葱的草莓。鲜艳的果实从绿叶中探出头来,点点红光显得格外耀眼。几个工人精心挑选,采摘成熟的果实,一个个饱满红润的草莓被装进篮子里。
种植者周荣光拥有17年草莓种植经验。他的20英亩土地全部种植“红色”草莓。他说,草莓早在去年12月就开始上市,现在每天能收获300至400公斤成熟的果实。虽然品种单一,但也不用担心销量。来买草莓的都是周边地区的老顾客,对他家草莓的品质非常认可。
欣荣草莓园的种植方式是传统的,草莓长在地上,但在盐都区学府镇的“莓好时光”采摘园,草莓长在空中。这里有各类温室9栋,其中玻璃温室1栋、悬挂式温室1栋、架式温室7栋,全部采用无土栽培技术,配备室温控制、滴灌等现代化设施。
游客在“浆果好时光”采摘园采摘草莓。古华 摄
李天庆负责的6亩悬挂温室里,地面铺着整齐的塑料布,100排特制栽培床可以自由升降。红艳、香叶、圣诞红、粉玉等品种的草莓一一垂下来,可爱如玛瑙。 。一群游客来到温室采摘草莓。工作人员将“草莓床”降低到合适的高度。游客摘草莓不再需要弯腰。不耐烦的人直接把草莓放进嘴里。 “这里的草莓无土种植,不使用农药,非常干净,可以直接食用。”李天庆说。
盐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谢兆标表示,悬挂式温室代表了盐都草莓种植的先进方法。巧妙利用空间,不仅可以使草莓种植面积增加一倍,提高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在温室内举办科研、讲座、亲子活动。活动等,实现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盐都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展棚内,种植了盐莓一号、宁玉、红艳、雪白等108个品种的草莓,同时采用H型模型、泡沫模型等多种种植方式。棚内采用板式、高架式、高脊式、平子式。 “出席第十届国际草莓大会的嘉宾将前来观摩判断各种品种和种植方式的优劣,更好地推动草莓产业的发展。”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蔡伟建说。
他介绍,盐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种植草莓以来,已引进培育白雪公主、宁玉、红玉、红艳等100多个品种。近年来,盐都启动了自主草莓品种选育项目,并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开发了草莓新品种“盐莓1号”。
浆果老农李万轩积极尝试种植“浆果一号”。在他看来,“盐莓1号”非常适合当地的生长环境。它生长旺盛,抗逆性强,果型大,产量高,非常“赚钱”。 ”道。“按照今年的生长情况、销量和价格,我的‘盐莓一号’平均每亩纯收入将达到三万元。”
李万轩所在的新民村已有200多户种植草莓3000余亩,户均收入15万多元。一批有文化、有理想、有情怀的年轻人被草莓吸引回乡创业。刘成元是新农民代表之一。
刘成媛展示自己种的草莓。古华 摄
2020年,刘成媛利用微信朋友圈与5000名好友帮助村民卖草莓,成功销售草莓3万公斤,销售额达到15万元。 “你可以通过种植草莓来赚钱。”刘成源当机立断:“我也承包一个大棚,开始种植草莓。”但第一年就因病虫害而失败,损失10万多元。之后,她请“老手”李万轩指导她种植,逐渐掌握了窍门,走上了正轨。现在她已承包转让8亩土地和2个大棚,年收入40万元。她还利用自己在播音、主持方面的专业知识,探索直播带货。同时,她成立了一米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开创了“农业旅游+电商”新模式。
在盐都,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新果农不断涌现。学府镇正在建设“草莓好时光”亲子采摘园,鼓励有意愿、有能力负责该项目的村干部发展草莓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周火村年轻党支部书记李天庆积极响应。他每天下班后都会在温室里度过。他说:“平均亩产可达5000公斤,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5万元收入。”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