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房子于 1985 年建造。因为当时所用材料的限制,房子的质量不太好。如今一到下雨天,到处都有积水。电线是接在外面的,存在安全隐患。周边的配套设施也不齐全。家住合庆镇老集镇中心街的奚老先生表示,这里虽说被称为中心街,但很多地方只有 2 米到 3 米宽,就像个弄堂一样,两边的房子门对着门,一家挨着一家。现在已经确定要拆除了,大家都很高兴。
近日,浦东新区有 99 个重大民生项目开始集中开工。在这些项目中,城市更新方面安排了 10 个项目,总投资约 238 亿元。奚老先生所居住的合庆镇中心街被纳入了合庆老集镇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范围,并且即将开始进行改造。
今年计划启动
3个城中村整体改造项目
据悉,合庆老集镇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总面积大概是 1600 亩。这个项目涉及庆丰村、庆星村、红星村等 7 个村居。这里有 1500 余户居民。像合庆老集镇这样的城中村整体改造项目,浦东已经累计完成了 23 个的认定。在 2014 年到 2016 年期间,全区认定了 15 个城中村项目。从 2022 年开始,认定的整体改造城中村项目有 8 个。
浦东新区城市更新中心的副主任方之玮进行了介绍。在这 8 个项目里,北蔡的中界村以及杨桥村项目已经完成签约;北蔡的联勤村和南新村项目也已完成签约;唐镇的小湾村项目同样已完成签约。新场的新场村以及蒋桥村项目已经启动,并且部分完成了签约。另外,今年计划启动合庆老集镇南社区项目、航头航南社区航东鹤鸣村项目以及书院桃园村项目这 3 个项目。
新区在推进城中村规划拔点和整治提升方面有序进行,同时全面启动了小梁薄板不成套职工住宅改造。到 2024 年底,总共 7 万多户里已经有 3.1 万户享受到了好处,占总量的 44%。2025 年将把重点放在推进 3 个整体改造项目上,并且会继续利用规划拔点和整治提升等多种方式,计划新增 1.5 万户受益居民。
多种创新模式推动城市更新
面对改造过程中遭遇的各种难点堵点,浦东始终坚持分类施策。浦东积极运用政策创新这一“关键一招”,取得了五项全市首创的成果:其一,首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成功发行了政府专项债;其二,首个城中村专项借款获得了批准;其三,对首个城中村进行了点状征收路径的探索;其四,首个通过“征地不转性”方式进行拔点改造的案例得以实现;其五,首个全流程旧住房成套改造的规范性文件得以出台。
北蔡联勤南新城中村改造项目专项债是上海市首个经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的项目,它拓宽了城中村改造的融资渠道。唐镇小湾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获批,成为全市首个城中村专项借款,这使得城中村改造前期所需资金的融资变得方便,也减轻了企业的融资压力。方之玮介绍,制定了《浦东新区不成套职工住宅更新改造实施细则》,由此形成了全流程标准化模板,该模板在洋泾街道海防新村、高桥镇慈善街等项目中试点取得了成功。这些创新模式今年将继续深化并推广,以推动城市更新。
浦东新区“两旧一村”改造推进指挥部为让居民搭上旧改的“幸福快车”,充分发挥了统筹协调作用,还用好政策“工具箱”。结合新场镇历史风貌区保护,将分散各处的不成套住房(小梁薄板)开创性地纳入城中村改造项目,在全市率先探索了点状征收路径,从而实现了城中村和不成套职工住宅的跨类别同步改造。新场镇与浦开集团、征收事务所一同作战,共同发力。其中,作为国土居民房屋 4 种类型之一的不成套住房(小梁薄板)征收项目也在同步推进。
工农居民区的朝晖新村始建于上世纪 70 年代,其主体结构大多使用小梁薄板。起初,这里没有厨卫方面的设施。随着时间的流逝,外墙变得斑驳,楼板也出现了破损。当得知城中村改造项目开始启动后,在朝晖新村居住了几十年的朱老伯对改造充满了期待,他在邻里之间奔走,积极地动员周边邻居配合征收工作。
在项目推进期间,工农居民区党总支以党建为引领,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他们多次上门入户与居民进行沟通,耐心地为居民解答疑问。并且多次陪同居民进行“预看房”,使居民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改造后的居住环境。这些举措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最终,工农居民区中涉及的不成套住房 2 类和 3 类这两个区域,居民的签约率达到了 100%。
在城市更新的进程里,今年浦东会继续大力强化创新的引领作用。它会推动“建筑师负责制”以及“三师联创”等政策机制在浦东新区率先进行尝试。同时,会加强技术方面的统筹以及引领的功效,强化城市设计的引导作用,精准地实施城市更新项目,凭借高品质的设计来推动高品质的生活和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