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凌燕 通讯员李娟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萧颢
1861 年汉口开始对外通商开放。1862 年江汉关得以设立。它在当时是与上海江海关、广州粤海关地位相当的中国三大海关之一。
江汉关大楼奠基于1922年,1924年建成
这座大楼见过百年沧桑
江汉关设立时,位置处在当时的汉口河街以及花楼街滨江青龙巷内。在交通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够便利的情况。汉口开埠之后,武汉的经贸发展变得十分迅速。根据相关的记载可以得知,在 1862 年,各国轮船全年抵达汉口的数量为 1462 艘,货物达到 29 万余吨。而到了 1892 年,各国轮船抵达汉口的数量达到了万艘以上。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原本的办公地点已无法满足需求。到了 1907 年,江汉关的老办公楼坍塌了。因此,海关便搬迁到了现在的位置,而当时此地是英国工部局的办公场所。江汉关博物馆馆长朱莉向楚天都市报记者讲述道,在这个时候,江汉关的办公楼已经在筹备建设之中。随后,江汉关转移到汇丰银行大楼进行办公。接着,通过土地置换以及购买等方式,最终奠定了修建这座大楼的基础。
武汉的作家且为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专家的胡榴明,始终对江汉关大楼予以关注。她向楚天都市报记者表明,江汉关大楼是由汉口景明洋行负责监督施工,由上海魏清记营造厂进行承建的,耗费了 200 万两银子。它的占地面积为 1499 平方米,建筑面积是 4439 平方米,楼体的总高度为 40 米,在当时的武汉三镇属于最高的建筑。她说,1906 年的时候,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聘请了上海思九生洋行来绘制江汉关新大楼的设计图。然而,这座大楼过了 16 年才开始动工。等到 1924 年建成的时候,赫德在英国已经去世 11 年了。
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宗彝书写了“江汉关”三个大字。他为书写这三个字进行了三次修改草稿,最终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书写。
大楼诞生之时,便带有浓厚的时光感。在落成之后的岁月当中,它所经历的一切都并非平凡之事。
“江汉关大楼,是武汉百年风云的见证者。站在江汉关大楼的三楼阳台上,朱莉望着车水马龙的沿江大道,感慨地介绍道。其中,著名的 1927 年一三惨案发生在马路对面,此事件使中国人收回了汉口英租界,结束了英帝国主义在汉口 66 年的盘踞,在全世界引起了震惊。另外,1938 年的武汉抗战歌咏活动是在江汉关码头进行的。去年汉马那天,我站在这儿看着人群从大楼下跑过,当时心中涌起强烈的感觉,仿佛一页页历史就在这座大楼上定格了。”
江水滔滔,岁月流转,山河变迁。百年来的种种经历,无论是那风云浩翰的大时代,还是那细腻入微的小时光,都深深沉入了江汉关大楼的每一块砖石之中,与武汉的魂魄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这座大楼有最美的钟声
老武汉人认为,江汉关大楼不仅有历史沉淀,而且还是一代代人成长与生活的见证。
摄影师许小姐说,她认为每个武汉家庭差不多都有在江汉关大楼前的留影。她自己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奶奶就抱着她在这儿拍照。现在给人拍婚纱,只要是武汉人,差不多都会要求在这里拍一张。这不仅是因为江汉关大楼很美,还因为它跟很多人的记忆有关。
刘爹爹住在花楼街。他说自己儿时跟小伙伴出门玩耍时,只要能抬头看到江汉关大楼,就知道离家不远。他还表示,就算是现在,不管谁来问路,先让对方认清江汉关大楼,然后再告诉他怎么走,绝对不会出错。
江汉关大楼的建筑本身外形宏伟。江汉关大楼的钟声在武汉人的记忆中是不能分割的一部分。
江汉关的钟声经历了从《威斯敏斯特》到《东方红》再回到《威斯敏斯特》的过程
1987 年 8 月,塔钟开展了全面的维修工作。2000 年 9 月烟台持久塔钟,老铜钟被电子钟声所取代用于敲钟。在筹建江汉关博物馆的时候,特地邀请了国内最知名的烟台持久钟表集团公司的专家们对老钟进行大规模修复。该公司的总工程师王宗纲进行了现场测绘,对有问题的零件进行了维修或者复制。将数百个零部件清洗完毕后按原样进行组装。主机走时系统的核心部位以及拨针系统更换了 9 个零件。完成这些操作并进行调试之后,2015 年的那座古老铜钟再次开始“上岗”工作。
每天早上 8 点到 12 点,江汉关的老钟会准时响起。下午 2 点到晚上 9 点,江汉关的老钟也会准时响起。
小时候过年的时候,只有当听到了江汉关的钟声,才能够算是到了新年。前日 9 时 50 分左右,年近七旬的郑先生特意在江汉关大楼前停下了脚步。他说再过一会儿就会敲钟了,自己在等着,想要听听那钟声。郑先生表示自己是在武汉长大的,后来全家去了上海,一走就是几十年,这次回来,特意想要听听这钟声。十点整的时候,宏亮悠扬的钟声响起了。郑先生笑了,就像个孩子一样。他回忆道,小时候钟一敲响,他和伙伴们就会立刻放下手里的事,然后一起跟着数数。回忆起这些往事,他笑得很温暖,眼角还带着泪光。
这座大楼最代表情怀
岁月悠悠。江汉关大楼迎来了新的职能转变。2010 年,江汉关博物馆开始进行筹建工作。2015 年 12 月 28 日,江汉关博物馆正式开馆。
江汉关开馆之后,一年能够吸引 50 万人次前来参观。在这些参观者当中,还包括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章开沅。
章老对我说,他从小就在这里玩耍,却从来没有进入过。他很想看看这座楼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朱莉感慨地说道,章老的这番话代表了很多人对江汉关的感受,同时也让她深刻地体会到,这座博物馆与武汉人之间有着情感共鸣。从前,这座楼不是谁都可以进入的,而现在烟台持久塔钟,它成为了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谁都可以进来看看。大家来到这里是为了了解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要了解这座城市,就需要知道它从前经历了什么,现在正在经历什么,还要想想将来它会变成什么样。
除了情怀与共鸣,你还能在此获得更多。如今海淘十分火热,然而相当多的人对海关依然缺乏了解。“海关是做什么的?流程是什么?购买的东西为何要过海关?”这些问题,在此都能找到答案。在博物馆中,还原布置的报关大厅极具特色。从桌椅的布局到电灯电话等细节,都生动地重现了当年的报关场景和流程。展厅内,有股票,有茶叶盒,有秤,有印章等等。这些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了从前。去年 8 月,这里举办过情景剧小剧场。经过 20 天的学习培训,孩子们进行了实景表演《江汉关的一天》。
大学生们与博物馆结成对子,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朱莉介绍说,讲解词有 3 万多字,需要先理解、吃透,然后才能做好现场讲解。有些大学生从博物馆开馆起就一直在做义务服务,要是没有怀着深厚的感情,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江汉关大楼即将迎来百岁生日;江汉关博物馆,是刚满两岁的年轻博物馆,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该博物馆拥有官网,拥有微信公众号,还能进行 360 全景在线展示……朱莉表示:“不是我们做了很多,而是历史赋予了我们这样的财富,我们愿意为它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