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食千千万,该从何吃起,恐怕一人有一人的心头好。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大型融媒体美食文化节目《中国美食大会》开始播出。此节目以一省一辑的方式,对不同地域的风味宝库进行深入探寻。它在全国引发了一场极具文化性的中国味道热潮。而这档把“好吃”当作重要标准的节目,其第一站选定了浙江。
中国八大菜系里,浙菜有其独特之处。海浪带来的是鲜嫩,山川沉淀的是醇正,这造就了浙菜选料讲究、烹饪独到、注重本味、制作精细的风格。在社交平台上搜索浙江美食,屏幕上满是佳肴,透过万里光纤,仿佛能透出清鲜的味道。宁波有糟骨头蒸白蟹;杭州有南宋桂花鳖烧羊;衢州有江山烧冬鹅;台州有家烧白水洋豆腐……这些美食融汇成了一场吃不完且吃不够的美食巡礼。
山河辽阔且有万般滋味,《中国美食大会》为何对江南情有独钟呢?为何先来到“浙”里呢?这里既有“七山一水二分田”所孕育出的独特美食文化,也有浙江风味所映照出的中华文明的脉络足迹。
食重本味,是谐于自然的生存智慧
谛听五千年前的时代脉搏,你会发现一场关于食物的“创新发布会”在浙江恰好开始。那时,良渚文明的先民从自然中采集,较早地实现了对水稻的驯化种植,进而发展出了稻作农业。考古学家发现,良渚古城内存有巨量的炭化稻米。同时,还配置有鼎、甗、豆、罐、双鼻壶、圈足盘等烹饪用餐的“六大件”。这表明良渚古城早早培养出了合格“吃货”的自我修养。小小的稻米顺着长江流域发芽生长,随后流入了国人饮食的漫长历史长河,一代代讲述着“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烟火故事。
从长江开始出发,然后眺望中国的美食版图,关于美食的那些故事是永远也说不完的。在这些故事当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每一方的水土都能够养育每一方的人”。冬雪盖被的东北,一顿酸菜汆白肉能让你吃得很满足;云南的芭蕉花炒肉、清炒石榴花、茉莉花炒鸡蛋,能让你一口就仿佛置身夏天;槐花麦饭是春风“快递”而来,秋日上新的大闸蟹也很美味……山川湖海塑造了一个地方的美食习惯,而这些美食习惯反过来,也成为人们最先记住一域山河物候的名片。
《中国美食大会》中,对人、美食、自然三者之间深刻联系的诠释更为精妙。台州有永安溪的水和本地的六月豆,好山好水产出了白水洋镇的好豆腐。在当地,生产豆腐的场景是一口口大锅一字排开,灶里柴火旺,锅里豆浆沸,烧出了独有的一丝苦味,也增添了那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平凡烟火气。宁波临着东海,是中国最早开始吃海鲜的地方。每逢开渔时节,数千艘渔船争相竞渡,纷纷满载而归。就像现场亮相的糟骨头蒸白蟹这道菜一样,将海洋馈赠的鲜甜与勤奋劳作的香醇融合得十分恰当。江山养在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中,其白鹅肉味甘平,能补阴益气,即便一鹅三吃,也尝不尽其中的鲜味。依托白鹅养殖,江山市还生产出占全国一半以上的羽毛球,打造出了特色产业,为百姓致富增收提供了途径。
近些年来,实际上,这些与自然相谐、对本味进行追求的地方风味,已经越来越多地从“深巷子”中走出,并且连同它们所在的地理风貌,一起成为了人们打卡的新坐标。顺着杭台高铁一路往南,能够串联起绍兴那带有水墨韵味的书香,新昌那蕴含山水情怀的侠情,天台那带有仙风神韵的道骨。同时,还能够品尝到绍兴的臭豆腐,嵊州的豆腐包,新昌的炒年糕等。地方的文旅正随着大众对地域风味的追求而展现出全新的生机。
食因其时,是藏于岁月的处世哲学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中国人的餐桌见证了一场极为震撼且令人感慨的饮食革命。从美食中去品味“学问”,所品味的便是火候。在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本味》里曾有记载,“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这里所说的正是“火候”这一属于中国特有的概念。书法绘画有其特点,火候这一要素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在节目里,古法制作的傍林鲜选取了河姆渡的稻米和四明山的竹笋,只有用文火慢慢炖煮,才能锁住鲜味。越是珍贵的食材,就越需要“慢工出细活”,通过盆中火慢慢煨熟,以求得食材的圆满以及味道的和谐,这恰恰道出了中国人对于好事多磨、久久为功的思考。
从美食中品尝“学问”,品尝的是一种心境。当我们翻开诗词歌赋、历史文籍时,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关于美食珍馐的描述。然而,跃然于纸面的美食,从来都不仅仅只是美食本身,它更是人生的境味。《论语》中说:一箪食,一瓢饮,即便身处陋巷,颜回也依然不改其乐。这体现的是安贫乐道的淡然之味。
从美食中品尝“学问”,所尝的是智慧。常言道,“饭需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喝了水不能忘记挖井的人”……在“民以食为天”这样的中文语境中,勤劳的中国人持续咀嚼出关于人生处世的诸多道理,这些道理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生活的质朴愿望,给人带来脚踏实地的真实感受。
食见其理,是成于文化的家国理念
文明具有多元特质,这离不开食物这一特殊文化媒介的影响和浸润。美食进行传播,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是文化的呈现、交流以及发展。在《中国美食大会》里,面对镜头的每一位美食“主角”都拥有自己的生平简历。蛋清羊尾呈现出“南方的心、北方的味、中原的形”,将中华美食的精华全部囊括其中,之后还成为被列入《中国菜谱》的国宴小吃。南宋桂花鳖烧羊源自南宋的名菜“鳖蒸羊”,并且加入了桂花入馔的烹饪巧思,既复刻出了历史上南北文化交融的宏大景象,也记录下了如今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
在方寸灶台之间,专业大厨磨砺厨艺已有数十年。学者嘉宾熟悉文化民俗。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爱好者们“围炉”而坐,一起交谈。他们品味着一方美食,领略着人间烟火,观赏着一地风物,知晓着古今春秋。在升腾的热气中,聊出了美食背后的民族记忆、文化传承以及家国情怀。节目中的大厨周辉表示,咸齑大汤黄鱼在他心中是最传统的宁波美食,同时也是他记忆中外婆和妈妈的味道,出门在外的宁波人最为想念的就是这咸齑大汤黄鱼的滋味。到了现在,许多旅居海外的侨胞在抒发思乡之情时,常常会想尽办法在大洋彼岸寻找到家乡的味道,以此来排解愁情。
“蓼茸蒿笋用于试春盘,人间有着独特的清欢味道”,《中国美食大会》从创新传承自南宋的经典名菜开始,到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实践的地道小吃,在浙江开篇打样,通过款款道来的镜头语言来讲述平凡中国里的烟火故事,它早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美食传播,耐人寻味地道出了中华文明“从何而来以及因何而来”的新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