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咬春仪式:野菜DNA启动,荠菜花煮鸡蛋的传统美食

admin

春风轻轻掠过,江苏人的“野菜 DNA”便被激活了!人们纷纷拿起竹篮,手持小铲,朝着田间地头奔去。那些刚冒尖的时令春菜被“请”到了餐桌上,从而成就了江苏人“咬春”的这一仪式。实际上,江苏人食用野菜的传统由来已久,《诗经》中提及的野菜有 43 篇之多,其中包含荠菜、荇菜、蕨菜以及蘩、薇等在春季常见的野菜。

农历三月,荠菜花盛开,这是春天的标志之一。《诗经》里多次明确提及荠菜,在《邶风·谷风》中写道:“谁能说荼是苦的呢,它的味道像荠菜一样甘甜。你们新婚快乐,就像兄弟一样亲密。”诗里用“荠”的甘甜去和“荼”(苦菜)的苦味作对比,那甘美的荠菜也就成为了美好事物的象征。在现实生活中,荠菜的吃法有很多,人们常常利用它来包春卷,或者做成汤,又或者进行凉拌。江南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民谚:“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人们会用荠菜花煮鸡蛋,以此承载着对健康和美好的期望。

春日野菜有哪些_春日野诗音_

图源:视觉中国。薇,又叫做野豌豆,在春节时路边荒地中随处可见。它的嫩茎叶可以经过焯水后凉拌,也可以用来煮粥。由于生命力十分顽强,在古代战乱或饥荒时期,薇常常成为百姓的“救命草”。不过在古代,“薇”既属于野菜,同时也象征着乡愁。《诗经》中的《小雅·采薇》里有这样的记载:“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该诗以“采薇”作为开头,通过不断地吟咏“薇”的生长周期,把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和战争之苦抒发了出来。现在,当我们去品尝一碟凉拌薇菜的时候,凭借着它那青草的香气,还能够感受到三千年前的战火以及“乡愁”。

蕨菜在春季生长旺盛,它也是《诗经》中常见的野菜。《召南·草虫》里提及“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此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南山采摘蕨菜的情景,把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寄托其中。到现在,蕨菜依然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野菜,它的嫩叶和嫩茎可以食用,里面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常被用于凉拌、炒菜或者做汤,味道很鲜美,营养也很丰富。《神农本草经》提及了蕨菜的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蕨菜性寒且味甘,有清热解毒以及润肠通便的功效。同时提到蕨菜不宜多吃,不然可能导致腹泻。

在《诗经》中,还有一些水生类的野菜,比如荇菜和蘩。

春日野菜有哪些__春日野诗音

《国风·周南·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其中写道:“参差荇菜,左右去流它”“参差荇菜,左右去采它”“参差荇菜,左右去芼它”。荇藻丝丝缕缕在水中飘荡,错落有致,伴随对“窈窕淑女”的浪漫情怀,成为掩不住的清韵,一直流淌至今。

荇菜属于浅水性植物,它的茎又细又长且柔软。荇叶在湖面上蔓延开,叶片随着水波轻轻荡漾,富有韵律之美。从食用价值方面来看,荇菜的嫩茎可以先焯熟,然后凉拌、炒着吃,还可以和面一起蒸着吃,也能把它晒成干菜。荇菜的药用历史较为悠久,唐代的《新修本草》记载,荇菜“味道甘甜,性凉,没有毒性,主要能治疗消渴病症,去除热淋,有利于小便排出”,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且没有出汗、麻疹透发不顺畅等症状。

春日野菜有哪些_春日野诗音_

等到五六月份,就只能当柴烧了。

蘩是先民重要的采摘之物,在《诗经》中曾三次出现。其一,《召南·采蘩》中有“于以采蘩?于沼于沚。”其二,《豳风·七月》里是“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其三,《小雅·出车》为“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这三处诗句都展现了人们采摘蒿草时的忙碌景象。

古代时,王室贵族为了求得府第吉祥、福禄安详,常常把蘩用于祭祀。在古代,祭祀是“国之大事”。《左传·隐公三年》有记载:“苹蘩蕴藻这些菜……可以进献给鬼神,也可以让王公享用。”古人觉得水生的白蒿可以煮着吃,味道美好,适合进献给鬼神、让先王享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周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