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黄金失踪案已经过去一年了,然而相关方山东黄金尚未出具相关的处置方案。相反,它的 ESG 评级一直稳定在最差的 CCC 级,并且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四年。
全球经济环境面临不确定性之后,黄金价格开始呈现趋势上涨的态势。山东黄金作为中国很有影响力的金矿公司,自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不少利润。
公开财报显示,仅 2024 年上半年,山东黄金的营收和利润实现显著增长。公司的营业收入在上年同期为 274.25 亿元,到 2024 年上半年增长至 457.73 亿元,增幅达到 66.90%。
基本每股收益为 0.26 元,上年同期为 0.15 元,增加了 0.11 元,增幅达到 73.33%。
山东黄金与同行相比,在资源储备和生产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中国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 年度,该公司有三座矿山入选中国黄金生产十大矿山以及中国黄金经济效益十佳矿山。2024 年上半年,公司的矿产金产量为 24.52 吨,在国内矿山企业矿产金产量中占比 17.33%。
按理而言,像这样规模如此之大且产销链一体化的金矿巨头,若要做好 ESG 是比较容易的。一方面是因为其资源充足,另一方面是公司的发展长期呈现向好的态势。然而,为何其 ESG 评级始终处于行业最差呢?答案在于山东黄金在环境、社会以及公司治理这三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环境治理“货不对板”
明晟 MSCI 给山东黄金评级为 CCC 的原因在“E(环境)”角度主要有两点。其一,在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与水资源管理方面,山东黄金表现不佳,处于落后状态。其二,在有毒排放和废物方面,山东黄金存在中等/严重程度的争议。
与同行相比关键议题分布,图源:MSCI
山东黄金去年发布的《2023 年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暨社会责任报告》宣称,其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国家及所在地的环保法律法规,并且建立健全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山东黄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因环保问题而遭到了处罚,这与报告的内容是不相符的。2023 年 9 月,山东黄金旗下的新疆金川矿业公司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报告书》达成了一致意见,并签订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协议规定,新疆金川矿业有限公司需赔偿损害草原生态环境的补偿性恢复费用 2294.48 万元,分三年进行支付,2023 年支付 50%,2024 年支付 30%,2025 年支付 20%。显然,这是一项对生态环境构成持续性危机的事件。
其次,在 2023 年 9 月,山东黄金旗下的山东金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因金青顶矿区尾矿库扩容工程以及扩建工程,未依法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就擅自开工建设。结果,该公司共计被罚款 45.13 万元。在更早的 2022 年和 2021 年,山东黄金旗下的子公司也都曾因为环保问题而遭到行政处罚。
山东黄金《2023 年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暨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承诺与实际存在差异。
虎嗅 ESG 组通过阅读其 ESG 报告,发现该企业缺少对碳排放目标的设定,也没有在资源使用上给出优化路径,所以很难让公众了解到企业在实现这些目标过程中的成就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金矿企业为何尤其要做好环境治理呢?因为金矿的开采包含地表剥离这一行为,还有尾矿的堆积,以及水资源的消耗等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会引发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问题,也可能导致土地退化,还可能造成水源污染等问题。
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IISD)发布的《采矿业脱碳:关于矿业在国家自主贡献中的作用的范围界定研究》报告表明,采矿业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贡献部门之一。它每年会产生 19 - 51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占 2% - 7%,在全球能源相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占 10%。
从宏观角度来看,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在持续推进。矿业大国和地区在脱碳方面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出来。山东黄金显然需要加快步伐、努力追赶了。
事故频发、屡次被罚,生产安全置于何处?
在 ESG 评估体系里,员工的健康与安全被置于“S(社会)”维度的最前面。这很好地体现了它在企业社会责任当中所具有的核心地位。
其中,采矿安全在矿业公司的 ESG 中处于关键地位,和员工的生命安全以及矿山生产的稳定有着直接关联。因为黄金开采包含地下作业、炸药使用、重型机械操作等这些高风险的工序,所以员工所面临的安全健康风险要比其他行业高很多。并且当企业无法保障基本的生产安全时,其他的社会责任承诺就都没有意义了。
黄金企业通常把安全生产当作履行社会责任的起始点与基础。它们借助完善的安全培训体系,配备先进的防护设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从而全方位地保障员工的健康安全。
山东黄金在《2023 年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暨社会责任报告》里明确写出了“依法治安”“科技强安”“源头治理”“精准防控”等措辞,并且还附上了明确的“安全生产管理举措”。
山东黄金有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举措,这些举措的来源是山东黄金《2023 年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暨社会责任报告》。
然而事实却是山东黄金旗下矿业公司事故频发、屡次被罚:
2024 年 1 月 24 日 10 时左右,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寺庄矿区发生了一起车辆伤害事故。此事故致使一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为 113 万元。处罚的依据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多项规定,罚款的数额高达 600 万元【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鲁烟掖)应急罚﹝2024﹞SG3 号】。
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发生了“7·9”车辆伤害事故。这起事故是由于违规使用矿用人车到矿区外作业,并且驾驶员观察不到位而导致的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同时还存在瞒报情节。处罚的依据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多项规定,罚款金额为 600 万元【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鲁烟掖)应急罚﹝2024﹞SG4 号】。
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在 2024 年 9 至 11 月频繁出现生产安全违规并被罚款的情况。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共披露了 5 起此类事件。据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报道,在山东省应急管理厅网站通报的 5 起瞒报事故中,有 3 起与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有关。其中两起事故导致 1 人死亡。
在 ESG 体系里,社会维度是关注企业对其员工、供应链以及社区所产生的影响的。当安全事故发生的时候,不但会给企业的声誉带来极为严重的损害,而且还会引起社区居民的恐慌以及抗议,进而破坏企业与社区之间的和谐关系。所以,山东黄金在 MSCI 评级中始终获得 CCC 这一结果,确实算不上是冤枉的。
还需提及的是,暂且不论 ESG 该如何进行评价。“瞒报”这类情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里有相应处罚条例,轻者会被罚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也有规定,重者需服刑。
2019 年世界黄金协会推出了《负责任黄金开采原则》(RGMPs)。该原则要求黄金企业既要关注自身安全生产,又要监督和引导供应商提高安全水平。对于想参与国际市场的黄金企业来说,RGMPs 的实施已成为“入场券”和“通行证”。
黄金企业的生产安全,一方面是内部管理问题,另一方面更是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要素,并且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国际声誉和市场准入。
企业社会责任需重视
去年年初,山东黄金集团的官网发布了情况通报。经调查得知,王某存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廉洁纪律的问题。同时,王某和张某还存在违反生活纪律的问题。按照规定,对王某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政务撤职的处分;对张某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将其调离岗位。这件事表明山东黄金公司在内部监管方面存在不足。
2024 年 3 月之后,疑似山东黄金加盟商店铺又传出“跑路”风声。不少消费者向媒体反映,他们在山东黄金门店寄存的投资金条无法取出。第一财经记者经过多方调查,发现案件中存在诸多疑点与不合规现象。此事表明山东黄金在加盟商管理方面存在一定漏洞。
综上,山东黄金在环境方面存在可改善之处,在社会方面存在可改善之处,在公司治理方面也存在可改善之处。ESG 评级年年落后,这已经凸显出其治理改善的重要性。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黄金企业做好 ESG,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章标题:山东黄金成“差生”典范了
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