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银行全面配置AED设备,守护生命从城市到县域乡镇

admin

2021 年,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的通知》。国家卫健委鼓励各单位自主配置 AED。《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健康湖北行动的实施意见》提出,到 2030 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要下降到 190.7/10 万人。该意见引导群众学习掌握心肺复苏技能。该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健康服务。

守护生命教育的思想蝶变

守护生命,一个人的力量较为有限。需要更多的人站出来,也需要更多的机构站出来。同时,更需要把 AED 配置到更广泛的区域。

地方法人银行监管要求_地方银行法人机构_

湖北银行是一家省属省管、国资国企的法人银行。它始终坚守着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此次,它率先在 17 个市州、59 个县域的 252 家网点全面配置了 AED 设备。这些设备不仅覆盖了城市社区,还延伸到了县域乡镇。这使得金融网点成为了“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的希望灯塔。这传递了一个鲜明的理念,那就是在生命的面前,不存在旁观者,只存在行动者;并且在关键的时刻,银行的工作人员能够实现从“金融卫士”到“生命卫士”的使命升华。

让每家网点都能成为守护生命的“诺亚方舟”,让每位员工都能成为像志愿者“田锴”那样的人。AED 在全网点实现了覆盖,这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湖北银行在推动 AED 普及以及完善急救体系方面所具有的坚定决心。

湖北银行总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副董事长刘战明曾说:今天,湖北银行启用了 250 多台 AED。这使得湖北银行完成了一次令人震撼的使命升华,展现了对生命的至高敬畏。全省各地 252 个支行遍布各处,它们变成了守护心脏的“生命方舟”,6000 多名员工也都变身成为了急救员。这是金融向善的壮丽篇章!我们从拦截电诈开始做起,一直到阻击死神;从保障资金安全开始,一直到守护生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与客户同行,也始终与人民同行。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配置并非只是“一次性公益”。湖北银行同时开展了员工急救培训,还制定了应急预案。通过这些举措,形成了“设备+能力+机制”的全链条保障,从而确保 AED 能够真正“用得上”,也能够“救得及时”。

由此可见,这并非一次单纯的设备投放。它是守护生命教育的思想发生了蜕变。湖北银行选择把资源投放到公共急救设施建设上,这既是对生命至上这一价值的回应,也是企业在社会责任实践方面的一次创新性探索。

“三个典范”树立了新时代机构标杆

湖北银行将社会责任扛在肩上,通过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担当,其公益善举得到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钟建利的高度赞誉。

湖北银行全网点配置 AED 很有必要。在我国,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约为 41.8 例/10 万人次,各个群体都面临着这个风险。在院外发生心源性猝死时,极少数患者能够及时就医治疗,抢救的成功率还不足 1%。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后果极为可怕。在院外,即便拨打 120,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也需一定时间。而业界公认心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是 4 分钟。所以我们期望,当病人发生心搏骤停危急状况时,能在第一时间就近使用 AED,以提高救治成功率。钟建利表示,湖北银行凭借其物理网点下沉深且分布广的特点,将部分急救资源的缺口予以填补。并且,湖北银行对全体员工进行了培训,促使员工能够熟练使用相关急救技能,以实现人人都会救急的目标。这项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重要,值得更多的机构和单位加以借鉴和推广,全社会共同努力,让生命方舟能够平稳前行且行得更远。

湖北银行借助 AED 为城市增添了温暖的底色。湖北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蔡卿出席了现场启动仪式,他认为此次 AED 实现全域覆盖且全员持证的创举,树立了新时代的企业标杆,展现出了三个“典范”:其一,是守护生命的典范;其二,是公益先行的典范;其三,是人文关怀的典范。这星火将点燃更多社会力量守护生命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