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玉龙新发现:2024年内蒙古出土最大玉龙,探索中华文明源头

admin

玉龙红山文化玉器的典型代表。“C”形玉龙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因其体型大、工艺精而被誉为“中华第一龙”。2024 年,红山玉龙“家族”有了新成员,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下洼镇元宝山积石冢发现了一件玉龙,其长 15.8 厘米、宽 9.5 厘米、厚 3 厘米,这是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体量最大的一件玉龙。

红山文化是什么?红山文化为何能成为中华文明重要源头之一?它与仰韶文化、凌家滩文化和良渚文化等是怎样互动交流的?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教研室主任白满达对红山文化考古研究作出了分析和解读。

什么是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考古学文化。它以西辽河流域和大小凌河为中心进行分布。其遗址广泛分布在辽宁省西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南部以及河北省北部。该文化的分布面积达到 20 万平方公里。

红山文化分布的核心区域在考古学研究中被称作辽西地区。辽西地区连接着东北平原和中原腹地,属于典型的文化交汇区域。红山文化内涵有着鲜明的东北区域特色,并且与中原地区保持着紧密联系。

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与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

赤峰市发现了元宝山积石冢遗址,它是红山文化的命名地与发祥地。在赤峰市的东北郊,有一座名为乌兰哈达的红色山峰,“乌兰哈达”在蒙古语中意为“红色的山”,所以赤峰这座城市以此得名,红山文化也因这座山而得名。

2024 年,红山玉龙家族有了新成员。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下洼镇元宝山积石冢处,发现了一件玉龙。这件玉龙长 15.8 厘米,宽 9.5 厘米,厚 3 厘米。它是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体量最大的玉龙。

红山文化时期手工业分工处于什么水平?

红山文化时期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手工业分化较为明显。在此期间,出现了专门从事建筑工作的人才队伍,也出现了专门从事制陶工作的人才队伍,还出现了专门从事玉雕工作的人才队伍,以及专门从事陶塑与泥塑工作的人才队伍。

建筑技术的发展在大规模建筑群的规划和设计方面表现突出,牛河梁遗址规模宏伟,其坛庙冢布局规整有序、主次分明。赤峰市的元宝山积石冢呈现出南方北圆、南坛北冢的特点,它是红山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存。

红山文化时期在玉雕工艺技术方面,线切割技术更为娴熟,并且还掌握了锯片状切割技术。在玉器的加工方面,抛光技术以及钻孔技术也更加规范和成熟。到了红山文化晚期,形成了以玉作为载体的礼制体系。

红山文化出土的有关龙的文物,对于中华文明有何特殊含义?

白满达称:红山与凌家滩、良渚被并列为中国史前的三大玉文化中心。像红山文化有玉鸮,凌家滩文化有玉鹰,这二者都展现了史前先民对飞翔的向往和崇敬。而且这两地都挖掘出了玉冠形器、玉人、玉龟、玉龙、玉玦、玉石钺等器物,体现出这两支考古学文化有着深厚的内在联系。良渚遗址群出土的环状单体玉龙的形态与红山文化玉龙十分相近。交往交流交融,最终汇聚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显示,红山文化对同一时期的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仰韶文化均产生了影响。在河南以及陕西所发现的商到西周时期的贵族墓地里,出土了具有红山文化玉龙形态的玉器,这足以体现出红山文化玉器对后世的影响。

记者:达日罕、魏婧宇、哈丽娜、袁晗、汪亚、刘璐

新华网、新华社内蒙古分社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