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始终贯穿“实”字,举措成效切实扎实,履职为民切实务实,工作部署切实求实。充分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展现了出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交给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进行审议之后,得到了代表们热烈的讨论、高度的肯定以及广泛的赞扬。
报告指出在立法工作方面,一年当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对 39 件法律案进行了审议,其中通过了 24 件。这里面包含制定法律 6 件,修改法律 14 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 4 件。同时决定批准条约、重要协定有 12 项。不少代表觉得,一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致力于提升立法质量,凭借良法推动发展、保障善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 20 部法律,其中有 4 部是制定或修改的,这 4 部法律与教育有关。这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教育的重视。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荣代表在感到振奋的同时,也希望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能够多走出去,去研究规律、解决问题。
代表们针对今后一年预安排审议的法律案纷纷提出建议,包括建议加快推进低空经济领域的立法工作,以及就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相关立法,同时还要加大力度整治网络造谣诽谤等不法行为。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的教授茹振钢提出建议,要去探索并建立起新科技和新经济领域中隐性数据的保护机制,以此来推动解决在人工智能时代里对隐性数据进行违规收集和利用的问题,进而保护国家安全。
报告指出,在监督工作方面,一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一府一委两院”的情况,共听取并审议了 21 个报告。同时,还检查了 5 件法律的实施情况,组织开展了 2 次专题询问以及 9 项专题调研活动,并且作出了 2 项决议。不少代表认为,对于事关改革发展的问题、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了执法检查,进行了专题询问,开展了专题调研,这彰显了以监督工作促进发展的效度。
对于今后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先安排的监督项目,有的代表提出建议,要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以及群众的需求,将重点领域凸显出来,多安排一些关于加强公民信息安全等方面的专项监督,以此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在提出加强教育、科技、互联网等领域工作监督的建议的同时,还有许多代表提及要运用数字化的方式来提升监督的质量和效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去排查问题以及提高效率。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了 298 件议案,这些议案交由相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并答复代表。代表在大会期间提出了 9235 件建议,闭会期间提出了 105 件建议,这些建议都已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其中所提问题得到解决或计划逐步解决的占 76%。不少代表在审议报告时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设立了。自此,代表工作有了新的深化与拓展,其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也有了新的提升。
为保障代表能更好地履行职责,部分代表提议完善服务平台,并且常态化地开展履职培训,以此提升代表的服务保障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代表提出要提高代表建议的办理效率,以减轻有关部门的工作负担。与此同时,他也期望能够完善代表建议的满意度评价机制,让代表能更好地表达真实的意愿。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 本报记者 刘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