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入:消费品牌如何平衡长期主义与现实红利?消费电子领域遥遥领先

admin

ESG 的本质在于将外部性进行内化并且推动可持续发展,它的价值需要通过长期的战略来得以实现。然而,当面对盈利目标的时候,消费品牌究竟该如何去平衡投入呢?ESG 投入对于消费品牌来说,到底是一种长期主义的体现,还是现实中的“红利”呢?那些处于发展初期的品牌,就一定会在 ESG 的道路上步伐迟缓吗?

自营品牌ESG披露有限,消费电子领域“遥遥领先”?

在这场不同领域消费企业的同场竞技里,消费电子企业的表现较为突出。在总分 20 分的评分体系当中,郎华给华为 Mate 70 打出了高分,其分数在 14 分以上;给荣耀 Magic 7 系列也打出了 14 分以上的高分;给联想打出了 14 分以上的高分;给 OPPO Find N5 打出了 14 分以上的高分;给石头科技也打出了 14 分以上的高分。

ESG投入是消费品牌的长期主义还是现实红利?郎华:ESG建设与企业业务相辅相成_ESG投入是消费品牌的长期主义还是现实红利?郎华:ESG建设与企业业务相辅相成_

对此,郎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明,在为消费电子领域的品牌打分之际,她会着重留意可持续材料的运用,会思考产品未来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会查看产品在设计阶段是否注重提高能源效率,还会考量企业在供应商准入环节是否设立了环境与社会风险审查机制等。

她以联想卷轴屏获得的 16 分为例,这是她在该领域打出的最高分。她解释说,联想的 ESG 表现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产品绿色设计方面、可持续材料方面、提升使用环节能效方面以及末端回收布局等全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上都具有领先性。

郎华觉得,在消费电子领域,联想这个品牌以及华为这个品牌,在 ESG 建设方面的表现是很出色的。并且,这与它们的国际化进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和它们所面临的监管压力息息相关。这些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会面临欧盟、美国市场对产品绿色、可持续认证的更高标准,所以它们更早地开启了 ESG 的建设;同时,行业本身的供应链复杂度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长期风险,也促使这些企业在 ESG 领域投入更多。

_ESG投入是消费品牌的长期主义还是现实红利?郎华:ESG建设与企业业务相辅相成_ESG投入是消费品牌的长期主义还是现实红利?郎华:ESG建设与企业业务相辅相成

记者注意到,此次参评的有多家新茶饮品牌和咖啡品牌。这些品牌在 ESG 评级方面的得分相对较低。

新消费企业方面,我会看重其对 ESG 价值的理解,也会看重其是否会将可持续议题融入业务,尤其在面向消费者的价值传递方面。郎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像新茶饮品牌拥有很大的消费者流量,所以我期待看到它们利用此流量,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带动更多消费者参与进来。

另外,此次参评的对象里有多家自营品牌是“新秀”。这些品牌的得分都在 8 分左右。其中东方甄选的得分最高,是 12 分。

ESG投入是消费品牌的长期主义还是现实红利?郎华:ESG建设与企业业务相辅相成_ESG投入是消费品牌的长期主义还是现实红利?郎华:ESG建设与企业业务相辅相成_

品牌提供及网上搜索的信息较为有限,也未涉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价值描述。目前的评价策略为,针对某家平台或企业的自有品牌,查看其 ESG 表述中是否包含自有品牌商品的食品安全、价值链可追溯、供应链管理、供应链上员工权益保护以及供应链的绿色表现等方面的信息,以此作为评价的参考。郎华称,当下自营品牌在 ESG 方面的披露情况较为有限。东方甄选 2023 的 ESG 报告里,包含了关于产品质量与安全、产品研发创新、绿色商品以及供应链管理等部分的内容,这些内容为评分判断提供了支持。

新兴消费品牌注定做不好ESG?ESG能成为业务的差异化亮点

由于存在风险、资源以及市场方面的压力,头部消费品牌通常比新兴品牌更易于构建起系统化的 ESG 体系。那么,在消费品牌刚开始经营的时候,其 ESG 进程就一定会滞后吗?

_ESG投入是消费品牌的长期主义还是现实红利?郎华:ESG建设与企业业务相辅相成_ESG投入是消费品牌的长期主义还是现实红利?郎华:ESG建设与企业业务相辅相成

我觉得不同的企业规模以及发展阶段,它们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不一样的。不过,不能排除一个新成立的企业能够将其关注点或者卖点放在更具社会性的议题上。郎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一些美妆企业通常以打造爆款产品作为初期的策略,通过持续推出新品来吸引消费者,并且逐步构建品牌价值链,整个发展轨迹是以产品和品牌为导向的。目前这些品牌可能还未看到推动更切实、更系统化的 ESG 建设的必要性。

她向记者举例说明,美妆品牌在与消费者“讲故事”方面具有优势。海莉·鲍德温创立的美妆品牌 Rhode 从一开始就着重强调“自信重构”这一核心理念,借助创始人海莉的个人经历,与女性消费者产生了情感共鸣。海莉曾公开把自身的健康问题进行分享,并且将其融入到品牌的叙事当中,她鼓励女性去关注自我的价值以及身心健康,从而形成了以“女性自信”作为核心的社群文化。郎华表示,年轻的消费群体在人生的成长路径上肯定会遇到挑战和困惑,如果品牌能够抓住这些社会需求,那将会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方式。

新消费企业如果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产品功能的竞争上,像茶饮在口味方面竞争,化妆品在色号方面竞争,那么就很容易进入一种短期里疲于奔命的循环状态,原因是消费者的兴趣会随着他们的需求而发生转移。郎华指出,创办企业时,可思考想解决何种社会课题;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时,也可思考此问题。在企业价值观、生意运营以及客群选择上,能进行更优的对应。借助社会创新的差异点,有助于企业锁定市场上的定位与优势。

郎华认为,我国消费品牌的 ESG 建设存在提升空间。其提升空间在于把可持续发展融入到业务的日常当中,同时将其整合进公司的管理机制里。

ESG投入是消费品牌的长期主义还是现实红利?郎华:ESG建设与企业业务相辅相成__ESG投入是消费品牌的长期主义还是现实红利?郎华:ESG建设与企业业务相辅相成

这可能涉及到整体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尤其需要建立起更加量化且可管理的目标。只有通过目标的追踪,并将其分解为可落实的行动,才能够调动公司的各个部门一同为目标而努力。全球的大品牌通常都有明确的量化目标体系。而在中国,只有那些最顶尖的头部企业设定了目标。不过这些目标可能更侧重于可实施性和可达成性,或许还不够长期或者雄心勃勃。她说。

郎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明,当下许多企业的 ESG 部门主要是围绕着合规来开展工作的。并且,这些部门需要持续地去应对各种不同的标准规范、法律法规以及评级要求所发生的变化。合规有助于企业避免成本支出。如果能够将这些成本的减少以及所带来的收益进行量化,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成效,那么企业就会更积极主动地践行 ESG。就像跨国企业把 ESG 融入到行为模式和企业文化中,使其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中国,多数企业践行 ESG 主要是受外部压力的驱使。挖掘更多的内在动力,才是未来能够看齐并领先世界的关键所在。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