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7 日,全国首个跨省市且跨关区的航空前置货站是“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此货站在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启用了,它将给长三角周边企业带来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且更优惠的航空货运服务。
上海机场与苏州合作打造了苏州前置货站,该货站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综保区口岸作业区内,场地规划面积约 2700 平方米,且分为进港作业区和出港作业区,其由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港航集团、上海机场集团、中国东航集团共同打造。
其中,进港作业区的面积约为 150 平方米,它具备空运货物拆板、理货以及通关等功能;出港作业区的面积约为 2550 平方米,该作业区设置了货物公共区、安检区、存放区以及装车接驳区,具备海关查验、民航安检、组板等功能。
前置货站开通了专线,与上海机场货站 PACTL 和东航物流货站相对接。目前,该前置货站已经达成了国际航司的全面覆盖。通过进行业务模式的创新,前置货站实现了航空安检前置、海关查验前置以及鉴定报告服务前置这“三个前置”。并且,前置货站帮助企业实现了物流时间的降低和物流成本的降低,即“双降”。
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吕耀东表示,去年上海机场的货流吞吐量超过了 420 万吨。其中,浦东机场的货量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二。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苏州产业集群给予的支持以及做出的贡献。
苏州是国内工业规模大、配套全且垂直整合能力强的城市之一,一直在努力探索创新航空物流发展的新模式与新路径。苏州工业园区是苏州开放创新、产业创新以及科技创新的前沿高地,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国际航空货运的需求十分强烈。
2024 年 11 月,国家推出了支持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一些措施。这些措施明确指出,要支持那些具备条件的长三角区域城市的机场在园区内建设前置货站。
自 2024 年 11 月开始试运行。前置货站已经进行了 44 票业务试操作,货物重量达 18 吨。其产品涵盖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冷链)、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等。目的国遍布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地区。据测算,前置货站与常规模式相比,能够节约 12 小时至 24 小时的物流时间,还能降低约 10%至 30%的地面物流成本。
飞利浦医疗(苏州)有限公司参与了试点。我们出口的货物主要是医疗影像设备,出口的国家主要是欧洲,每年大约会有 2000 票到 3000 票的空运需求。公司物流负责人杨婷举例,以前货物需先运输到上海,接着在上海开展报关、安检等一系列操作,此过程时间相对较长且难以把控,并且可能会额外产生仓储成本;现在只需把货物运输到距离公司仅五六公里的前置货站,在该地完成所有手续后,搭乘直通车前往上海,到达机场后就能直接上飞机。
上海机场 - 苏州前置货站启用了。这是沪苏两地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行动,也是携手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实践。它有力地提升了两地的营商环境,增强了上海机场对长三角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服务的前移拓展功能,能更好地帮助长三角企业“货通全球”,进一步提升了上海航空货运枢纽的辐射服务能级和苏州城市的开放能级。
当天,首票出口货物完成了一次民航安检和一次海关查验。这些货物在前置货站完成了相关操作后,由民航监管专用车辆运输至上海机场货站。现场举行了两个签约仪式,一是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与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签约仪式,二是苏州港航集团与上海机场物流、东航物流、南航物流、上化院的合作签约仪式。同时,沪宁海关前置货站联网监管平台也同步启用了。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孟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