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樱桃对日韩的6年谈判之路若明若暗,破冰之地却意外地落在遥远的欧洲和东南亚。5吨大樱桃首度试水意味深长:市场之路的远近并非取决距离,而是政策运用能力和开拓市场的视野。
与西洋苹果入烟几乎同时,大樱桃早在130多年前便来到烟台,两者逐步齐名,连同莱阳梨成为烟台三大水果名产。而相比烟台苹果,烟台大樱桃在海外市场版图跑马圈地的本领却逊色许多。
“大樱桃的出口之路走得颇为不顺。就拿对日、韩等国出口解禁而言,至今工作已经做了6年之久,结果却依旧若明若暗!”烟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杨俊峰感慨地说。而被喻为“北方春果第一枝”的烟台大樱桃,于日前悄然实现“墙内开花墙外俏”,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甚至可以说有些错愕。
今年4月份,我市泉源食品公司试水欧洲市场,将2公斤大樱桃出口到英国。数量虽少,但却悄然实现了烟台大樱桃出口“零”突破。紧接着,上月,我市另一家大樱桃企业———莱阳俊杰食品将2500公斤樱桃销往泰国。据检验检疫部门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市已有5000公斤大樱桃远销泰国、印尼、英国等国,破除出口坚冰,为我市开创了大樱桃外销新局面。
如此特大利好消息,为何会让业界惊讶?原因是,隔海相望的日韩两国,一直被“后菜园”烟台寄予厚望,但历经数年攻坚,这两个外销市场重地就是“干打雷不下雨”。而成就了烟台大樱桃在国际市场上的“处子秀”的,竟是“不声不响”的东南亚和遥远的西欧英国。
是日韩两国人不喜欢大樱桃?非也。从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世界第二大樱桃进口国的日本烟台大樱桃产量,从未间断表达希望能从烟台进口物美价廉的大樱桃鲜果,但一直受政策限制;而韩国方面也因政府技术壁垒森严,禁止从中国进口鲜食樱桃等各种水果。大樱桃出口日韩均以无果告终。
是烟台人出口行动不够积极,缺乏诚意?并非如此。记者了解到,从2000年开始,我市大辰食品、格润新农业等两家大樱桃基地化生产企业,就在检验检疫部门和农业部门拉促下,对日韩开展出口攻势,结果仍无功而返。
“与日韩不同,东南亚在东盟水果框架协议下,市场门槛并不高,对大樱桃也不要求准入注册,而市场认知却在逐步提高。我们只用了两年左右,便成功实现出口。”莱阳俊杰食品的老总任忠杰说。记者了解到,该企业主要从事苹果、梨、樱桃等果品的保鲜加工,销往马来西亚、新加坡、欧洲等地,年加工能力4000多吨产品。首度试水的5吨大樱桃告诉烟台,市场之路的远近并非取决距离,而是灵活运用政策的能力和通盘开拓市场的视野。
在烟台大樱桃进入淡季之时,国内市场夹围烟台的后起之秀——大连大樱桃,将于本月下旬以10吨的巨量起程阿联酋。淡季不淡,这得益于大连与澳大利亚悄然建立的先进保鲜处理中心。
出口“零”突破,让关心烟台大樱桃的人和那些身处其中、业于此道的种植户心情喜悦。然而,这无法掩饰现实窘境所带来的尴尬情愫:作为国内栽培技术最为成熟的烟台大樱桃,目前面积达20余万亩。而随着大樱桃高附加值的吸着力,国内市场开始夹围烟台大樱桃,近邻潍坊、青岛、威海,外省的辽宁大连、锦州等地,也加入大樱桃市场卡位战。
“烟台大樱桃70多个品种的产品优势依然存在,但放眼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我们并非一枝独秀。”在业界打拼数年的任忠杰很有感触。
更迫使烟台大樱桃迅速收敛起“笑容”的是,仅有6年普及种植历史的“后生”———大连,也准备于7月下旬把第一批大宗出口樱桃保鲜品输往阿联酋,数量是10吨!这意味着烟台大樱桃产量,明年起,以大连为代表的大樱桃新势力,将与烟台大樱桃在国际市场上燃起硝烟。
记者了解到,大连大樱桃虽起步晚,但产量每年飞速递增,今年其种植面积就达到40万亩,产量约为1.5万吨。据大连市农业部门预计,四年后大连大樱桃将进入高峰期,达到40万吨的产量。如何销售这40万吨大樱桃,大连已提前谋求破解迷局。
“这无疑是他们自我营销的第一步。”烟台果蔬研究专家、高级农艺师刘志坚说。而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另一个事实值得关注,大樱桃淡季不“淡”,是大连与澳大利亚悄然建立先进的保鲜处理中心使然。很多国际买家早就青睐大樱桃鲜果,但终因不能很好地解决保鲜而搁浅。保鲜问题,在国内水果产业是一个亟待突破的瓶颈。嗅觉灵敏的大连大樱桃代表———长青农业,与澳大利亚方面合作发展的中心项目之一就是建立一个保鲜处理中心,通过引进澳大利亚最为先进的保鲜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大樱桃长达2个月的保鲜期。业界认为,“首批10吨保鲜樱桃出口阿联酋,如若市场反响不错,明年长青农业会实现更大量的樱桃保鲜出口。”
如同烟台苹果,“谁是老子,谁是孙子”的辈分之争,是部分烟台人对大樱桃热衷的话题,他们忽略了市场认知“最大为大”的硬道理!走出去,大樱桃应该以放眼看世界的气魄和眼界为先,其次才是解决“好酒精酿”的技术问题。
“烟台苹果莱阳梨,福山樱桃天下行。”130多年的引入栽植历史,让烟台大樱桃一直享誉海内外。一提大樱桃,很多烟台人条件反射式地流露出自豪情绪。采访中,有的被访者避而不谈大樱桃发展中的诸多建设性问题,张口便是“外地也有,不假,但他们都是儿子、孙子辈的!中国的大樱桃,烟台引入最早、品种众多、栽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
烟台大樱桃在国内的历史地位,的确毋庸置疑。但“谁是老子,谁是孙子”的辈分之争,并不能掩饰这一历史名产正在逐渐丧失传统优势,面临“市场南北夹击,技术瓶颈束身”的发展难题。省内新兴的大樱桃产地临朐已出现亩产3000公斤的大樱桃高产样板园。而在我市大樱桃主产区福山,10万亩大樱桃中的结果园平均亩产仅有400公斤左右,其中大紫、拉宾斯等名优品种只占四分之一。另据统计,我市目前共有大樱桃品种300多个,但个头大、硬肉型、品质优、耐贮运、可出口的品种只占20%左右,而且多数优良品种不成规模。
“大樱桃辈分一说的论调,与烟台苹果的经历似曾相识,而发展轨迹和以往窘境,两者更惊人的相似。因此,烟台大樱桃在走向国际市场时,更应借鉴烟台苹果的经验。”市苹果协会会长赵培策表示,过去几年,“陕西苹果好看,烟台苹果好吃”是苹果业界流行的一句话,但无法比拟的品质优势并没有成就烟台苹果的市场优势,所谓“儿子”辈“孙子”辈的外地苹果,却比烟台苹果“老子”风光。近几年,烟台苹果终于不再一味固步自封,开始频频走出去,大搞促销活动,甚至斥资3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同时南下上海、长沙,北上东北,走出国门,进行统一促销。
汲取烟台苹果的经验教训,“烟台大樱桃”应该清醒。品牌的分量仅仅为产品走向市场提供了通行证,想保持领跑身份,除了破解“好酒精酿”的技术问题,眼下更急迫的是,种植户和生产商应该开拓看世界的眼界,多宣传,以立产品品牌优势,勤组织,拉促开拓市场优势。
令人欣喜的是,烟台大樱桃于日前已经创立专门互动论坛,而检验检疫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多方推促,也让大樱桃初步显现品牌国际知名度。6月28日,又有喜讯传来,韩国农林部正式函告国家质检总局:中国产大樱桃从即日起被允许对韩国出口。新鲜樱桃一旦出口韩国,必将扩大本地樱桃的销售渠道,加快大樱桃种植的标准化进程,极大促进我市樱桃产业的发展。大樱桃种植户和果品商应未雨绸缪,为明年樱桃的生产销售多考虑,有关方面也应该在产品质量、出口认证、国外注册等方面提前准备。(宪臣世鸿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