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7 日下午,在河北唐山市路北区的一个小区内。一名 9 岁的儿童不小心从 25 楼的屋内掉落下来。掉到了 7 楼外面的平台上。这名儿童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
事发半月后,小安(化名)已从北京儿童医院出院。她的胸椎存在压缩性骨折,眉骨有骨折情况,内脏也有挫伤。她的家人正担心她日后的身体发育以及肢体运动是否会受到影响。
急诊病历
孩子坠落后意识清醒,一直在说“救救我”
4 月 17 日,小安的母亲是沈女士。她向红星新闻记者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沈女士称,3 月 27 日下午,小安独自在房间里。他觉得热,便去打开窗户。在开窗过程中,他发现纱窗有松动。在弄纱窗时,不慎从窗户掉落。小安的爸爸叫孩子吃饭,却发现孩子不在房间内,窗户是开着的,纱窗也不见了,孩子的拖鞋在窗户下边。
孩子奶奶前往物业去查看监控,孩子爸爸给我打了电话并说明了情况,当时有两个朋友和我一起回了家。在回家的过程中,孩子爸爸跟我讲,在 7 楼窗外的平台上看到了一个孩子。回到家后就发现是我家孩子,接着我们立刻拨打了 120。
窗户外下方是小安掉落的平台
沈女士告知记者,她看到孩子时,孩子躺在 7 楼的平台地面上。孩子意识清醒,然而明显身上多处有骨折情况。当时没人敢去移动孩子。在发现孩子的时候,孩子并非在第一掉落现场。沈女士推测,孩子应该是先掉落下来,之后又走了一段距离,走到走不动了,这才躺下的。
孩子当时处于极度害怕的状态。她见到我后,第一句话便是“妈妈,救救我”。我们一直在不停地安抚她,让她知道没事,并且向她保证我们一定会全力去救她。
沈女士回到家中时,孩子的叔叔艾先生陪同在侧。艾先生对记者称,他们抵达 7 楼后,通过住户家中的窗户跳到了平台上。当他看到孩子时,发现孩子的面部和手部有血,身体动弹不得,一直在呼喊“救救我”。记者从艾先生发来的事发处图片中看到,事发的窗户临街,外部没有防护设施,小安摔落的平台上布满了管道。
事发处的窗户
沈女士称,小安掉落处的那扇窗户是落地窗且向内开。窗户打开后装有一层纱窗。在屋内窗户下约 1 米处有一个护栏。护栏以上的部分是可以打开的窗户。但在窗户外并未安装防护栏。孩子身高约 133 厘米。她猜测,孩子可能是垫脚向外够,或者踩着护栏下面的横杆垫脚,从而导致了意外的发生。
沈女士表示:“我们那栋楼都未安装(屋外安装护栏),并非仅我们一家未安装。然而此次不论情况如何,我们家肯定会安装的。”记者联系涉事物业,一名工作人员称,没有说不允许安装护栏,随后便挂断了电话。
家人担心孩子未来发育受影响
沈女士告知记者,120 抵达后,将孩子送往了唐山工人医院。在做了彩超后,发现孩子肺部挫伤情况较为严重。由于孩子年龄太小,所以让他们尽快把孩子送往上级医院。之后,工人医院协助联系了 120 以及随车的医生,连夜将小安送到了北京儿童医院。
我们去北京时,有交警的车在前面为我们引路。它一路把我们带到了儿童医院。我们对此非常感激各个区的交警给予我们的帮助。当我们到达的时候,已经是晚上 10 点多了。医护人员在大半夜为我们进行会诊。我们真的很感谢他们。
沈女士向记者讲述,在北京儿童医院,小安起初在 PICU(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待了三天,接着转至骨科进行胳膊上的手术。在此过程中,做了大量检查。因为孩子总体上没有严重的外伤,然而却有内脏挫伤,还有胸椎骨折、眉骨骨折以及胳膊骨折等情况,小问题着实不少。胸外、骨科、神内、神外、内科、外科、眼科等相关科室都参与了会诊。
沈女士发来的急诊病历显示,小安是在 3 月 27 日 22 点 10 分入院的。其主诉为已经坠楼受伤 4 小时多了。诊断结果为上肢骨折,还有气胸以及眼外伤。
出院诊断证明书
沈女士发来的出院诊断证明书中,记者得以看到。小安的出院诊断满满地列了整整一页,其中包含“多发骨折、眼外伤、创伤性肺大疱、气胸”等共 24 项。沈女士称,在 PICU 里,医护人员都觉得小安能存活下来是一个奇迹,然而他们并未将其中的原因解释清楚。
4 月 6 日,小安从北京儿童医院办理了出院手续。之后,其家人带她前往北京同仁医院,对她的眼部进行检查。因为小安的眉骨存在骨折情况,家人担心这会对孩子的视神经造成影响。
此外,小安目前患有胸椎压缩性骨折。由于她年龄太小,医院建议先采取保守治疗。然而,如果后续恢复情况不佳,她可能还需要面临一个创伤性较大的手术。孩子的胸椎对她整个身体健康的影响极为重大,与胳膊骨折不同。若恢复不好,无论是从整体生长发育方面,还是后续的肢体运动方面,都可能会受到影响。这是我目前最为担心的事情。
沈女士告知记者,当下孩子的心理状况较为良好,从外表看并无异常。后续当小安能够坐起来,且胸椎恢复之后,会依据她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找一位心理咨询师为其进行心理疏导。
红星新闻记者 李毅达 朱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