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华东医院与长宁区深化医疗资源整合,探索全科医生多点执业新模式

admin

华东医生_微信双方聊天记录共享_

华东医生_微信双方聊天记录共享_

上海大三甲医院与社区卫生携手合作,在探索医疗资源整合方面又采取了新的举措,以助力当好家庭医生的工作。

今天上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与长宁区卫生健康委正式签署了第十轮框架协议。此协议的内容是建立纵向医疗资源整合机制,并且将全面开展战略合作。这标志着双方已经携手走过了 20 个年头。此次合作会在以往设立社区转诊绿色通道的基础上进行。会进一步展开改革尝试,让长宁的全科医生多点注册到华东医院的相关科室去执业。医生可以通过互联网门诊接诊患者,并且能够开具检查和药物。通过这些举措,能够构建起完善的“基层首诊 - 精准转诊 - 社区康复”闭环管理。

2006 年时,华东医院原院长、全国劳模俞卓伟带头开展工作。随后,华东医院与长宁社区开始启动全面战略合作。合作重点围绕医改展开,一方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另一方面协助特色专科建设,同时开展师带徒计划,推进人才培养,落实规培基地工作,还参与胸痛救治单元建设等,以此助力社区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华东医院位于静安区。当时长宁区没有三级医院。5 个长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华东医院 3 公里范围内。随后合作正式启动。长宁区卫生健康委主任孙斌表示,从那时起,华东医院的专家团队开始深入基层并为社区提供服务。他们充分发挥了纵向医疗资源的整合作用,还专门设立了社区转诊办公室。并且将每位华东医院专家的专业特色写在小卡片上,与社区全科医生“结对子”,以此助力长宁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组数据可以见证改革。前九轮合作期间,华东医院专家到社区进行查房,次数达 2975 人次;开设社区专家门诊,有 4119 人次;开展讲座培训,共 616 场;进行健康教育,有 346 次;接收长宁家庭医生前来进修,人数为 393 人次;共同参与课题,有 139 项。为 27501 名患者开通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提升了 3-2-1 的联动效率,也增强了社区对疑难疾病的处置能力。此外,推动了石向东工作室、慢阻肺门诊等 10 余个特色专科的建设,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服务。上述这些成果有效缓解了“看病难”,成为全市医改的示范标杆。

20 年后开始第十轮合作,华东医院会持续秉持“当好家庭医生背后的医生”这一理念。华东医院的院长保志军进行介绍,第十轮合作将会主动促使号源向下沉淀,对服务平台进行拓展,给家庭医生给予更多的技术方面的支撑。通过这些举措全面提升基层专科服务能力。实现双向转诊能够“无缝连接”。长宁社区医生尝试多点注册到华东医院的相关科室去执业,借助互联网门诊来接诊患者,并且可以开具检查和药物。另外,双方会深化科研合作,让华东医院的专家去指导社区设立院级课题,一起联合申报市级以上的科研项目。同时,会强化基层医护人员的培训,每年接收好几个社区医生来进修,开展中医药、康复技术等专项能力提升计划。

特色专科扎根社区,医防融合网络得以覆盖。华东医院与长宁区携手,打造出了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有序转诊、康复回归基层的“长宁样本”。华东医院党委书记靳建平称,医院会继续发挥三甲医院的引领作用,在技术赋能、学科建设、人才共育等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支撑。长宁区副区长顾洁燕称,未来长宁区会积极主动向前。要保证合作项目从书面形式转化为实际行动,让改革所取得的成果能够让每一位百姓都享受到。

签约仪式结束后,俞卓伟和长宁区卫健党工委书记江平把《家庭医生疑难案例精编》赠送给长宁区家庭医生团队。这本书是由俞卓伟教授亲自进行指导的,并且是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花费多年时间精心编纂而成的。这些内容为基层诊疗提供了实践指南。

_华东医生_微信双方聊天记录共享

活动现场开展联合义诊。华东医院心血管科等学科的 12 位资深专家来到现场。他们与长宁区社区医生组成健康服务团。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健康服务,包括疾病咨询、用药指导、慢病管理方案制定等。专家们耐心解答居民关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常见病的疑问。居民对此次活动给予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