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2 日,金价持续大幅上涨。COMEX 黄金期货在早盘之时突破了 3477 美元/盎司。国内的黄金珠宝品牌所售的足金首饰也随之上涨,有多家品牌的价格已经超过了 1060 元/克。在这个时候,距离 4 月 16 日周生生、老庙黄金等品牌的足金饰品零售价首次突破千元/克的大关仅仅过去了一周。
然而,金价呈现出火热的态势。而珠宝行业却并未同步地繁荣起来。这真可谓是“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
热闹的“金市”,迷茫的珠宝商
再加上电商和直播的冲击,实体店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了。
老王在珠宝城工作已有十多年。他曾得益于这个行业,拥有好几个柜台。今年,他打算把租的柜台精简到只剩一个。这个行业压资金很大,要想铺满货品种,动辄需要几百上千万。现在金价上涨,占用的资金更多了。而现在,挣的钱很少,干不好还会亏钱。管城区的多家珠宝城,黄金饰品是在对比当日金价的基础上加上手工费。由于“内卷”,珠宝城们纷纷对手工费进行打折,有新开的珠宝城还推出了“消费抽奖送汽车”的促销活动。
珠宝商有所吐槽,他说昨天刚刚卖出了珠宝。然而,他没有及时进行买进操作。之后,金价却上涨了,他不得不以高价继续进货。这让他疑惑,到底是算挣了还是赔了呢?
亿多国际珠宝交易中心的总裁李治国称,这段时间许多老板都有相同的感受。其一,从业多年,从未像现在这般感到迷茫;其二,黄金的利润一直在下降,批发毛利还不到 1%,零售毛利不足 10%,然而现在整个行业的综合成本都在 10%以上。如今,黄金既是流量产品,也变成了鸡肋产品。李治国称,当前行业若要维持下去,就必须要有一些高毛利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里,只有那些真正去拥抱创新并且回归文化本质的品牌,才能够在此次行业大洗牌的过程中存活下去。
今年,许多老板的日子会特别不好过。在中原珠宝城董事长马忠的记忆中,2005 年他打造了 1000 多平方米的珠宝展厅,那时北京都没有这么大的展厅,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如今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一两千平方米的展厅十分常见。本土的其他大型商超也把客户进行了分散。丹尼斯大卫城的金店从原先的四五家增加到了现在的 30 家。惠济万达在 2015 年开业之际,当时仅有 3 家金店。如今,金店的数量达到了 15 家。
郑州为何成不了“水贝”呢?马忠觉得,一方面,由于产业基础和历史积淀的原因,郑州尚未形成那么完善的产业生态,也没有上下游以及头部珠宝品牌来带动;另一方面,老凤祥、老庙、周大生、中国黄金等主要珠宝品牌所采用的限制每个省在服务中心拿货的模式,使得河南珠宝商难以将批发业务拓展至全国。
激战的“友商”,变化的市场
中原的黄金珠宝要看河南;河南的黄金珠宝要看郑州;郑州的黄金珠宝要看管城。
河南是中部地区重要的黄金珠宝集散地,管城则是河南黄金珠宝批发的核心区域,属于“黄金十字商圈”。在管城区的紫荆山路与东大街交会处,中原珠宝城、金多银多珠宝广场、中鼎珠宝城、乾昌珠宝郑州旗舰店等都聚集在一起。4 月 17 日,宝汇鑫珠宝交易中心刚刚开业,而亿多珠宝交易中心正在进行招商工作……
管城区商务局局长许浩介绍道,2007 年第一家黄金珠宝企业在此落户。如今已聚集了 200 余家珠宝品牌,经营面积超过 10 万平方米。从去年到今年,“囤金条”“抢金潮”“金价突破”等情况不断出现,“金价”作为关键词频繁登上热搜。很多人见面打招呼会问“你买了吗?”并且会说“买吧,贵!不买,可能更贵!”然而,在烈火烹油的狂欢景象背后,珠宝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极为深刻的“大洗牌”。很多人将无法继续从事这个行业,不只是个人,还有品牌,甚至包括珠宝城,一定会出现优胜劣汰的情况。一位从业者如此表示。
某珠宝品牌的郑州区域负责人称,当下银行和金店的金条投资者需求旺盛,而传统珠宝品牌正遭遇关店的潮流,有些珠宝城的“空铺率”在不断上升。当被问及会选择购买金饰还是黄金时,95 后消费者小李十分果断,他说“买金饰不如买金条,金条的保值性更强。”
近年来,为了应对市场,周大福、老凤祥等品牌纷纷推出了“古法金”“国潮系列”。然而,市场的反馈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在十字口的东南角,“老功黄金珠宝城”的招牌十分亮眼,并且已经装修完毕,但是大门却紧锁着。原本官宣于去年 11 月份开业,可随后却悄无声息,有知情人士透露“原投资人已撤离”。
“并起”的群雄,同质化的竞争
2024 年,郑州珠宝市场迎来新的扩张潮。4 月 17 日,宝汇鑫珠宝交易中心在东大街正式开业,其定位是“轻奢+设计师品牌”。中原珠宝城最早落户,投入约 2000 万进行重金升级改造,要打造“一站式珠宝采购中心”。亿多国际珠宝交易中心,面积达 4 万㎡,超大体量,在紫荆山路与商城路交汇处启动招商,目标是成为“中原最大珠宝交易市场”。金多银多珠宝广场完成了大门升级,强化了零售体验。伴随着黄金的热度,仅仅一年时间,郑州新增的珠宝商业体量就超过了 10 万㎡,市场竞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管城十字商圈中,一家珠宝城的金饰依据当日金价,每克额外加价十几元进行售卖。与它紧邻的另一家则按照市场价来出售。与市场竞争的“火热”形成对比的是,传统婚庆的“三金”变得冷清。大妈们只关注黄金,年轻消费者开始转向轻奢珠宝。直播电商占据了 25%的市场份额,部分实体店沦为了“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的展示窗口。
铭心珠宝集团的副总裁谢若称,虽然新玩家持续进入,但有许多人依然停留在“批发+零售”这种传统模式当中,并且产品的同质化情况十分严重。其中,有 80%的商户还在销售那些相似的龙凤镯以及福牌等款式。李治国指出,在很多地方,当消费者进入店铺后,导购主要还是在谈论“克重”和“工费”以进行营销,却缺少在文化以及设计层面的价值传递。他强调,未来的珠宝城不应当仅仅是进行交易的场所,而应该成为文化、体验以及服务相融合的综合体。同时他还表示,现在的珠宝城就如同十年前的百货商场一样,千篇一律,缺乏核心竞争力。一位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营销内卷情况严重,价格战已成为主流。部分商家还推出了“零工费”促销活动,这导致他们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此外,信任危机正在不断蔓延。
2024 年珠宝行业的投诉量有了 40%的增长,主要是“金包银”“虚假宣传”等方面的问题。商户李先生向记者透露,珠宝实体店正处于生死攸关的考验之中。一方面,它们承受着高租金的压力,在核心商圈的店铺,租金占营收的 25%到 30%,部分商户的压力非常大;另一方面,库存积压使得平均周转天数达到了 180 天。资金无法正常流转,资金链处于紧张状态,资金成本有所上升,并且专业销售员大量流失,这使得行业陷入了“无人可卖”的窘境。中原珠宝城董事长马忠表示:“你试着转转看,要挑选一个 30 万以上的男戒或女戒容易吗?”虽然管城已经成为河南黄金珠宝批发的中心,但是同质化现象依然严重,缺乏有品质、有特色、具有独特性的产品,高端头部品牌的引入也还不够。
管城区商务局的副局长申飞称,区里正在着力打造管城新的特色消费优势。凭借紫荆山路—东西大街这一“黄金”十字架,进一步深化“中原黄金珠宝时尚消费中心”的打造工作。2024 年金价出现大幅上涨,它犹如一面镜子,将珠宝行业的短板和机遇清晰地映照了出来。在 2025 年,郑州能否培育出“全国知名的珠宝城”呢?一位珠宝行业的专家指出,未来的赢家必定是那些有能力将黄金卖出“文化溢价”的企业。只有那些始终坚守本心、积极拥抱创新并且回归文化本质的品牌,才能够在这场转型之战中得以存活。
大象新闻记者 朱耒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