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行各业,诸如厨师、外卖配送员、护理人员和家政保姆等职业人员,每年都必须至少接受一次针对传染病的检测,并且取得健康证明后才能正式开始工作。然而,在个别地区,健康证明的体检环节却屡现违规现象,相关规章制度仿佛只是摆设。
“健康证”体检项目缩水
54分钟速成
《财经调查》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在为公共服务人员办理健康证时,其检验流程显得较为松散和随意,甚至出现漏检的情况也能顺利发放健康证。体检指引单上明确列出了需检验的项目,包括抽血检验、内外科体征检查以及X光胸透等。但记者在此次调查中,仅进行了X光胸透和抽血化验,且忽略了询问既往病史和体征检查这一环节。即便如此,依然拿到了南宁第六人民医院办理的健康证。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发布含有食品安全危害的疾病清单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含有食品安全危害的疾病清单涵盖了以下几种疾病:霍乱、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以及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
在天津市铭华医院,记者即便没有对过往病史进行过任何询问,也未进行过其他身体指标的检测,仍旧顺利地获得了健康证明。
在沈阳康民医院,体检项目中连内科检查和X光胸透都被省略了,记者在完成采血后便离开了医院。结果,在未对既往病史进行询问、未对皮肤传染病相关体征进行检查、未进行肺结核X光胸透的情况下,仅仅一天时间,沈阳康民医院便为记者出具了健康证明。
郑州二七爱康中医院的员工明确告知记者,获取健康证无需进行内科检查,只需完成血液检测、胸部X光透视以及血压测量这三项即可。记者仅完成了血压测量和血液采集,两天后便顺利拿到了健康证。然而,该健康证的发放并非出自郑州二七爱康中医院之手,而是由郑州金水慧慈医院负责。
记者抵达了郑州金水慧慈医院,那里的工作人员向其透露,导诊台上所列的“血压检测、胸部透视、肝功能检查、内科检查”并非必须全部进行。记者以准备怀孕为由,未提供任何相关证明,便成功避开了X光胸部透视的检查项目。
记者未曾料想,该院竟以理疗推销替代了内科检查。记者加入推销群后,医生便在体检表上肝炎、痢疾、伤寒、肺结核、皮肤病等几个项目上划了勾,示意检查合格。采血工作完成后,记者便离开了医院。出乎意料的是,仅抽了一管血,第二天一早便从郑州金水慧慈医院顺利拿到了健康证明。
在郑州的福德堂中医院,记者仅接受了X光胸透、血液采集和血压检测等基本检查,体检单上关于肝炎、痢疾、伤寒、肺结核以及皮肤病等项目,均被医生加盖了“未见异常”和“未触及”的印章。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医生并未对记者进行任何询问或进一步的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所进行的采血并非通过静脉抽取,而是通过指尖进行,采集的血液量仅有几滴之多。在检查完成之后,工作人员立即现场操作打印机,打印出健康证明。从记者完成挂号并缴费,到最终拿到健康证,整个过程总共耗时54分钟。
劳务中介、体检中心变“造假流水线”
不少医疗机构存在违规现象,而且某些劳务介绍机构甚至能为餐饮业工作者提供所谓的“代检”服务,这实际上是指他们冒用他人名义进行健康检查,以此来获取从事相关工作所需的健康证明。
天津仁泰体检中心在体检全程中,并未有医院员工对记者的身份进行核实,亦未执行任何内科体征的检查。
两位记者,尽管年龄、外貌、身高和体态均有显著差异,却在身份互换后成功通过了体检,并未引起任何怀疑。三天过后,他们从天津仁泰体检中心顺利获取了一张伪造的健康证明。
在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旗下的华晨医院申办健康证过程中,即便男女身份互换,也能顺利通过体检,成功获取合法的健康证明。该医院的体检报告上并未附有体检者的照片,个人信息仅通过手写的姓名、性别以及年龄来体现。一位36岁的男性记者将体检报告转交给了年龄相差近十岁的女性记者,而这位女性记者则代为完成了男性记者的体检任务。在整个检查环节中,医护人员并未对体检单上的个人资料进行核对。即便是在异性代检的情况下,记者仍于次日午后顺利取得了健康证明。
“扫码包过”的假健康证
真能通过外卖平台核验?
餐厅服务员也可能是“假健康”
在健康证体检环节,部分医疗机构暴露出诸多问题。令人惊讶的是,记者还揭露了有人从事假健康证的制造与销售。在一位外卖骑手的引荐下,记者成功联系到了制假者。据其透露,仅需支付15元,只需提供照片、姓名及生日信息,便可制作健康证。该证能够确保顺利通过外卖平台的审查,并且承诺如不满意可全额退款。接到对方发送的健康证明后,记者遵照外卖平台的规定,逐步完成了健康证的提交。大约过了30分钟,系统便给出了审核通过的提示。随后,记者支付了10元,获得了第二份健康证。按照另一家外卖平台的规定,记者再次提交了健康证,同样顺利通过了审核。
记者在网络空间轻而易举地搜到了众多“代办健康证”的广告,它们声称“无需亲自到场、即刻颁发证书”,价格跨度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记者与多位声称可以办理此证的人士取得了联系,对方保证所办的健康证真实可靠,并可扫码验证。这些健康证明的样式与实际获取的健康证明极为相似,且通过微信扫描同样能够读取相关资料,然而,当记者使用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提供的验证真伪的软件进行检测时,却无法扫描出任何信息,这表明,这些健康证明均为伪造。
记者为探究餐饮业对健康证的真实看法,以服务员身份应聘至餐厅,并向店主坦白称其持有的健康证系网购的伪造品,询问是否能够被录用。其中一家餐厅的店主表示,通常情况下他不会对新人提供的健康证进行核实,然而在得知记者的健康证系伪造后,仍坚持要求记者必须先取得一张合法的健康证方可入职。而另一家餐厅的店主则对此表示毫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