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作为江南文化的核心发祥地之一,在近现代艺术领域内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吴昌硕等湖州籍艺术家凭借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开拓性的艺术探索以及深远的社会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上海近现代艺术的发展进程。
5月16日,湖州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活动,标志着《缶翁的世界》与《海上奇人》两书的出版发布。这场仪式同时也是一场学术研讨交流会,主题为“湖州籍艺术家对海派艺术的影响”。会上,上海和湖州的艺术专家与学者们汇聚一堂,共同缅怀吴昌硕、王一亭两位艺术大师,深入交流了湖州籍艺术家对海派艺术的贡献以及该艺术流派未来的发展方向。
湖州自古以来就是江南文化的中心地带,这里滋养了元代的大艺术家赵孟頫、钱远,以及近现代的吴昌硕等众多对中国艺术史产生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
《缶翁的世界》《海上奇人》画册首发现场
湖州的南太湖之滨
在我国近现代艺术发展历程中,吴昌硕(1844-1927)被广泛尊奉为海派艺术的重要代表,他不仅在清末至民国初期的社会巨变中坚定地秉承文人精神,而且将诗歌、书法、绘画和篆刻艺术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享有“石鼓篆书之冠”和“文人画巅峰之作”的美誉。吴昌硕在绘画、书法、篆刻领域享有盛誉,同时在诗文、金石等领域也展现了卓越的技艺。他的弟子潘天寿、沙孟海等人承袭了他的艺术精髓,成为现代艺术领域的支柱人物。
吴昌硕(1844-1927)
王一亭,生于1867年,逝于1938年,不仅是一位实业家,还是一位书画家以及艺术赞助者。他早年曾拜任伯年为师,后来与吴昌硕结为深交,他们共同创作的“王画吴题”模式成为了经典。王一亭创立了“豫园书画善会”等艺术组织,并主导了义卖活动以赈济灾民,使书画艺术从文人雅集的范畴扩展到了公共慈善领域,从而提高了艺术家的社会声望。他积极促进中日两国在艺术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止一次地策划并带领展览前往日本,因而使得海派艺术在彼国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吴昌硕与王一亭同是湖州人,两人不仅是同乡,更是师生与朋友的关系。在吴昌硕的艺术生涯中,王一亭始终是他坚实的后盾和助力,是他成功背后的关键支持者;他们的情谊被誉为“海上双璧”,充分展现了他们在海派艺术界中的杰出地位和广泛深远的影响力。
“缶翁的世界”纪念吴昌硕先生诞辰180周年书画作品展现场
据消息,海派艺术馆即将于2024年6月举办名为“缶翁的世界”的书画展,以纪念吴昌硕先生180周年诞辰。此次展览由著名收藏家于善明先生担任策展人,展出了吴昌硕先生及其师友以及部分弟子的63件精选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吴昌硕先生艺术领域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同时也生动地体现了海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其波澜壮阔的景象。
“海上奇人”王一亭的艺术展览同期举办,这同样构成了海派艺术馆通过展览讲述历史、整理百年海派书画发展脉络的重要环节。展览中展出了王一亭先生的108幅书画精品,包括人物、花鸟、佛像以及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全面展示了他在各个艺术领域的杰出成就。这些作品让观众能够直观且生动地体会到,王一亭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正是他引领海派书画迈向一个色彩斑斓、多元发展的新时代的关键所在。
这两场展览使得两位画坛巨匠、往日的好友得以跨越时间的长河,在海派艺术馆迎来了非同寻常的“重逢”,并在艺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此次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发行的《缶翁的世界》与《海上奇人》两本书籍,收录了这两大展览中的画作,不仅对吴昌硕和王一亭这两位艺术大师的艺术生涯进行了全面的回顾,而且对他们的艺术成就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阐释。出版这两部著作不仅是对两位杰出大师的崇高敬意,同时也为海派艺术的研究领域贡献了极具价值的文献资源。
吴昌硕作品展出现场
吴昌硕作品
王一亭画作
在首发典礼上,湖州市前常务副市长兼咨询委主任杨六顺,以及上海海派艺术馆的执行馆长张建华,相继发表了讲话。海派文化领域的学者王琪森和上海师范大学的邵琦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湖州和上海两地的众多专家学者围绕“湖州籍艺术家对海派艺术产生的效应”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缶翁的世界》《海上奇人》首发式
在研讨交流会上,上海代表团的学者专家阵容强大,包括80岁高龄的吴昌硕再传弟子董芷林、吴昌硕的曾孙吴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总编邱孟瑜、画家汤哲明、武千嶂,以及评论家张立行、顾村言、收藏家于善明、周岳平、蔡梓源等人。而湖州方面的专家团队也不容小觑,包括湖州市社科联的前主席沈振建、湖州市作家协会的前主席高峰、原中国国家画院教学部的学术主持兼研究员马啸、雕塑家寇列等。双方专家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地域文化、艺术风格、历史背景等多个维度,对湖州籍艺术家对海派艺术的贡献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共同探讨了如何更好地促进海派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研讨交流会现场
据消息透露,“缶翁的世界”纪念吴昌硕先生诞辰180周年的书画展览将持续开放至2025年5月28日。
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