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特朗普意外地宣布了与伊朗达成全面停火的决定。数小时之后,伊朗国家电视台对外公布,确认了伊朗与以色列均宣布了停火。然而,在此之前,伊朗外交部长在社交媒体上透露,伊朗与以色列尚未就停火或停止军事行动达成任何形式的“协议”。伊朗社会舆论的多样性从侧面反映了伊政府在停火问题上的真实态度,无论是选择停火还是继续战斗,对于伊朗政府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美军对伊朗的核设施实施轰炸之后,伊朗随即对美军在伊拉克和卡塔尔的军事基地展开了报复行动。尽管伊朗进行了多次反击,但成功突破美军防御的概率非常小,这或许只是其强硬姿态的一种表演。特朗普总统特地发文表达感谢,并声称那枚成功突防的伊朗导弹实际上是美军有意“放行”的。
伊朗国内已显现出显著的分歧苗头。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坚守强硬态度,而部分军方和政府高层则在私下透露出愿意妥协的意向。一个关键的疑问是,伊朗的核能力底牌——福尔多地下核设施,其存在是否会对战争局势的演变产生关键影响。
作者丨唐驳虎
众多“评论家”们无不感到震惊。在6月24日星期二的清晨6点,北京时间,伊朗时间凌晨1点半,以色列时间凌晨1点,美国东部时间23日傍晚6点,特朗普通过其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发布了一条信息。
以色列与伊朗已就全面停火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均确认,将实施一场全面且彻底的停火。
特朗普宣布,停火行动将在大约六小时之后启动,具体时间为美国东部时间的24日零点、北京时间的中午12点、以色列时间清晨7点以及伊朗时间的上午7点半。
该停火协议包含两个各为12小时的停火阶段,伊朗将率先启动第一个12小时的停火,紧接着以色列将执行第二个12小时的停火。
以色列似乎有权对伊朗进行为期12小时的单方面攻击,即从24号白天开始,直至以色列时间晚上7点、伊朗时间晚上7点半、北京时间25日凌晨0点才宣布停火。
伊朗外交部长手持最新款的苹果iPhone 16 Pro进行通话。
伊朗国家电视台亦于24日公布信息,宣告伊朗对以色列实施停火。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在当天清晨,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已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文指出,以色列与伊朗双方尚未就任何形式的停火或军事行动暂停达成一致“协议”。
据此分析,25日美国东部时间零点,即北京时间中午12点,战争正式宣告落幕。这一刻,再次成为震惊全球的瞬间,特朗普总统又一次让全球的众多“评论员”们感到震惊不已。
上周,众多“评论家”纷纷发表预测,认为特朗普绝无可能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尤其是针对其核设施。鉴于内部MAGA等派别的反对,他并无勇气将美国拖入战争泥潭。所谓的“两周时间决定”实则是一种拖延策略,最终很可能会不了了之。
在周日22日的凌晨,北京时间早上7点46分,特朗普对外宣布,B-2轰炸机已对伊朗的福尔多核设施实施了轰炸,这一消息令全球为之震惊。
上一期我们已对“声西击东”这一战略进行了及时解读。现在,大家敬请期待伊朗方面的反击行动。
“非常弱的回应”
经过整整一天的等待,到了第二天的23日,伊朗在白天采取行动,向驻扎在伊拉克的美军基地派遣了无人机,然而这些无人机大部分未能逃脱被拦截的命运。
23日晚,当地时间8时(对应美东中午12点半、北京时间次日凌晨0点半),伊朗对驻扎在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的美军发动了导弹袭击,发射了19枚导弹。在这之中,有18枚导弹被成功拦截,仅有1枚导弹击中无人地带,幸运地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伊朗展现出的强硬态度实则是一种表演,它在发动攻击前先行告知了美国与卡塔尔。匆忙返回白宫战情室的特朗普特意发表声明,对伊朗的提前通知表示感谢,并声称那枚伊朗发射的导弹是美国军队有意“放行”的。
伊朗之所以选择攻击美军在中东地区最大且距离伊朗最近的基地,实则只是做做样子。这与2020年初苏莱曼尼遇刺后,针对伊拉克美军空军基地的导弹袭击并无二致。
伊朗选定位于卡塔尔的美国乌代德军事基地作为攻击对象,实属费尽心思之举,尽管心知肚明该基地是全球反导火力最为密集的军事设施,却依然选择在行动前向美军发出预警。
伊朗向此处发射导弹,似乎并未抱有获取显著战果的意图,只是象征性地发射了几枚,随后便礼貌性地结束了行动,返回了基地。
此外,早在17日这一周之前,美军便已将驻扎于此地的战斗机悉数撤离,它们已全部转移至位于更远处的沙特空军基地。
众多人仍认为美伊可能爆发全面冲突、中东局势将陷入混乱之际,仅仅数小时后,特朗普便宣布了以色列与伊朗达成了全面停火的共识。
可以说,在以色列与伊朗爆发激烈冲突,彻底打破长达40年的和平界限之后,这场战争(从当地时间6月13日凌晨2点左右至6月24日)仅仅在不到12天的时间里,便经历了突然的爆发与突然的停歇。
真的还是假的?
当时,尽管许多人仍将此视为特朗普单方面的虚假传闻,伊朗官员却已向路透社确认了该信息,明确表示伊朗已同意美国提出的与以色列实现停火的提议。
内塔尼亚胡总理在内阁会议结束后的深夜时段,指示内阁成员在未接到新的通知之前,对近期所取得的进展,也就是“特朗普总统宣布以色列与伊朗达成全面停火协议”的消息,暂时保持沉默,不要作出任何评论。
伊朗梅尔通讯社连续发布三篇报道,对特朗普进行了严厉的指责。报道指出,伊朗并未接受停火提议,这完全是一场由“撒谎成性”的特朗普所策划的,旨在激化矛盾的骗局。
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指出伊朗并未正式或非正式地提出任何停火建议,同时明确表示,“伊朗将在接下来的数小时内,通过实际行动向以色列证实上述说法的不真实性。”
伊朗人士指出,特朗普所提出的所谓停火提议,实则旨在将公众视线从美国近期对该地区基地发动袭击所引发的耻辱中转移开来。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引用了伊朗官方知情人士的言论,他们表示:“我们正致力于保卫国家的安全,对于以色列的侵略行为,我们的反击行动仍在进行中,我们可能还会面临新的攻击。”
以色列国防军的发言人表示,他们后方司令部对于公众活动的要求并未发生任何调整。
尽管伊朗国家电视台不久后对停火信息进行了确认,然而在确认之前,伊朗政界所发表的一系列言论,仍令那些密切注视中东局势的人们深感疑虑:这停火,究竟是实情还是虚构?
特朗普宣布停火之后,伊朗官方对此予以确认之前,伊朗民众的舆论反响或许正是该国政府对此次停火最直观、最纯粹的反应。对于伊朗而言,无论是选择停火还是再次开战,都是一项艰难的抉择,每种选择背后都蕴含着伊朗官方深重的忧虑和权衡。
总的来说,面对难以预料的特朗普,目前尚不清楚伊朗由谁掌舵,还有为了逃避责任可能无所不为的内塔尼亚胡,我们还是不要尝试进行事前的分析和推测为好,而是应该脚踏实地地做好事后的评价。
伊朗还有牌吗?
实际上,自6月13日凌晨战争爆发——以色列突然发动攻击,伊朗武装部队的123号高级将领不幸遭遇暗杀,不幸离世;
特别是在6月14日的夜晚,以色列在经历了40个小时的空中打击后,成功摧毁了伊朗西部的防空系统,随后F-15、F-16等非隐形战斗机飞抵德黑兰上空,任意投放炸弹。
伊朗方面已通过海湾地区的国家,包括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曼等,向美国传达了信息,其内容为:在美以停止军事行动的前提下,伊朗愿意在核问题谈判中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明确指出伊朗无意发展核武器,同时,外交部长阿拉格齐表态,伊朗乐意签署一项旨在确保其不拥有核武器的国际协议,并且已通过阿拉伯国家的中介,向以色列和美国表达了重启谈判的强烈愿望。
与此同时,中东及欧洲的官员透露,伊朗已做好全面停止铀浓缩工作的准备,甚至表示愿意完全放弃这一活动,以期换取局势的稳定和政权的继续存在。
一位不愿公开身份的伊朗高级外交人员直言不讳:“我们首要关注的是确保自身的存续……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既能维护尊严,又具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伊朗虽多次发起反击,但其突防成功率极低,仅有大约10%的导弹能够突破以色列的防空体系。此外,这些导弹的偏差程度很大,因此并不能对以色列构成有效的杀伤。
战局演变中,伊朗国内显现出显著的分歧征兆。一方面,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维持着坚定的强硬态度;另一方面,一些军方和政府高层人物则已私下流露出了愿意妥协的意向。
我立刻指出,只要以色列持续施加高压,伊朗最终或许不得不接受一种带有条件的妥协——那就是通过放弃其核设施来确保政权的持续存在。
这场冲突的发展趋势,可能不再由德黑兰的强硬立场所主导,而是取决于以色列是否愿意对这份到来的“投降迹象”表示认同。
当然,唯一的疑问点在于伊朗所持有的核能力底牌——那座位于什叶派圣城库姆以南的福尔多地下核设施。这座设施是以色列的军事力量无法摧毁的。
以色列向美国发出求助,特朗普最终予以应允。于是,动用了其珍藏的战略空军力量——9架B-2隐形轰炸机。这些飞机历经18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跨越了三大洲,对福尔多核设施进行了轰炸。最终,这一行动实现了既定的战略目标。
特朗普已明确表示,对于伊朗这类国家,进行一百次和平协商,远不如一次B-2轰炸来得有效。
伊朗与美以之间的直接冲突因停火协议而暂时得以平息,从而阻止了中东地区陷入更严重的危机。然而,从伊朗官方在当天早上的连续表态中可以看出,该协议的稳定性值得担忧。
然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在这场为期12天的冲突中,以色列成功击毁了伊朗众多防空系统,破坏了半数导弹发射平台或车辆,还摧毁了伊朗三大核设施,迫使伊朗不得不重返谈判的舞台。
伊朗的将来注定会愈发脆弱,而以色列则在静候下一个更为关键的时机。这恰恰是中东地区未来不久最为关键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