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4日电,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的法官陈晓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5633次列车上,向乘坐慢火车上学的学生们阐述,面对“人肉搜索”的行为,他们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同时,若他们自身遭遇“开盒”的困境,又该如何妥善应对网络暴力。
保护青少年茁壮成长,对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繁荣至关重要。近期,由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民事审判第一庭以及人民法院出版社共同发起,联合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以及成都铁路运输两级法院共同承办的“为孩子们送去法治之光”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系列活动(第五场)在5633次列车上成功举行。
5633次列车穿梭于38个乡镇之间,因其方便沿线众多学生上下学,被誉为大凉山孩子们的“校车”,承载着山区学子们的求学梦想。在本次活动中,法官们与乘坐慢火车求学的同学们共同讲述法治故事,通过普法讲座、法治趣味游戏、案例分享等多种方式,共同感受“法治之光”带来的温暖与启迪。
“‘人肉搜索’和‘开盒挂人’这两种新兴的网络暴力行为亟需引起大家的警觉。”在活动中,陈晓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案例故事,向同学们传授法律知识:“网络并非法律真空,一旦对他人造成伤害,依据民法典的规定,监护人需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而且在必要时,还需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的矫正和教育措施。”
陈晓提到,面对“开盒”事件后的应对措施,他建议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协助下,可以通过拨打“12377”热线电话或者访问“12377”官方网站进行举报。在此过程中,还需妥善进行证据收集,比如对网络上的相关“开盒”内容进行录屏和截图保存;若不幸遭遇电话骚扰,则需立即完整记录通话和短信内容。
据悉,2024年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凭借人民法院案例库搭建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例库正式启用,其中汇集了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在内的9家单位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领域内的卓越案例。截至目前,该案例库已累计收录各类案例共计239起。在活动现场,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的副庭长蔡金芳挑选了三起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详细阐述,通过这些案例,旨在引导和帮助未成年人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增强法治观念。
(责编:王潇潇、邓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