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时分,于八角领略赶集的欢愉与市场的嘈杂;夜幕降临,攀登圣境山,领略山顶的凉爽与风的畅快。今夏,东宝区八角村集市与圣境山避暑道路,成为了游客热衷的游览胜地。让我们一同踏入东宝,探寻荆门“最具生活气息的集市”“最懂得夏天的所在”,体验生活的悠闲与愉悦。
八角赶大集
共赴一场精彩乡村之约
7月5日拂晓六时,东宝区子陵铺镇八角村的文化广场已是人潮涌动。“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这新鲜摘下的香梨,个大味甜!”“农家自制的腊肉,刚刚出炉,快来品尝!”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讨价声与舞台上传来的音乐声交织成了一曲热闹非凡的乡村交响曲。
7月5日,八角赶大集活动现场
广场上,竹篮里盛满了碧绿的梨,排列有序的土鸡蛋,以及新鲜出炉的热干面……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烟火气息。
自5月24日启动的“八角赶大集”活动,主要由当地农户和摊贩参与,汇集了超过30种包括农家特产和竹编工艺品在内的各类农产品。东宝区子陵铺镇八角村的党支部书记王梅表示:“举办这次大集,主要是为了给周边农户提供一个销售农产品的平台,助力村民增加收入。”
现在,大集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买卖,演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节日”,成为了一个集人气与财气于一体的乡村活力源泉。众多人纷纷聚集在此,共赴一场充满“温情”的集市。
短视频平台上,“八角赶大集”相关视频的观看次数已突破760万。东宝区子陵铺镇官方的统计数据揭示,七场集市共促成农产品销售额接近400万元。每场集市的平均客流量约为2000人,而在高峰时段,客流量更是攀升至5000人。
理发师义务为老人理发
酷暑七月,炎炎烈日也无法抵挡各地游客的热情。从远处看去,广场中央的舞台上,乐队正深情演绎;而在舞台下,摊位之间的小路上,挤满了赶集的人们,有的手提着水果,有的则在摊位前驻足停留。
王大爷居住在荆门城区,他手里提着新购买的农家土鸡蛋、黄瓜、豇豆等食材,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赞叹道:“这些食材真是地道、新鲜又健康!”
现场记者观察到,众多摊位前均悬挂着由相关部门发放的价格公示牌,上面详细列出了商品名称、价格以及投诉电话等各项信息。“这个集市的感觉跟我记忆中的完全一致,而且这里的菜品既新鲜又实惠。”王大爷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在王大爷之前,便有那些卖菜的农民。为了抢占有利的地段,他们天还没亮就忙碌起来,早早地将自家采摘的新鲜、水灵的时令蔬菜、山野特产以及散养的家禽蛋类等各式农产品全部运至现场。
以往贩卖蔬菜需奔波至城市,而今集市设于自家门前,极为便利。来自邻近乡镇的村民姬德修在整理菜篮时,向记者娓娓道来。她摊位周围顾客络绎不绝,一筐黄瓜迅速被抢购一空。
王勇栗在旁边售卖腊肉,同样十分繁忙。他来自东宝区的栗溪镇,表示:“集市的人流量非常庞大,上午就能卖出大约2000元。”而卖猪肉的八角村村民金士新也有同感,她说道:“以前一天只能卖出一头猪,但通过这个集市,一天却能卖出三头。”
八角大集的热闹,不仅在线下,更在“云端”。
助农直播间主播带货现场
记者留意到,集市上不少摊位都摆放着手机支架,主播们正积极地向网络观众展示商品,甚至还有专门的助农直播室。“各位瞧,这是我们自家的特色红薯粉,无任何添加剂,纯天然原料,耐煮不易烂,现在只需15.9元就能买两袋,赶紧下单吧。”在助农直播室中,观众们互动频繁,订单数量也在不断上升。
王梅亦在直播中向观众展示当地特产。传统集市与现代服务的融合,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更使乡村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
集市一角,人潮涌动,金融知识宣传区尤为热闹。工作人员正积极向过往的集市访客普及金融防骗常识,并分发“金融知识手册”,其中不仅包括保险知识的广泛介绍,还有关于“惠荆保”的相关信息。
集市另一侧,一块写着“华阳村送清凉,免费品尝西瓜”的横幅下方,摊位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摊位角落里堆满了数十个西瓜,工作人员正现场切割并装盘,这些西瓜刚摆上桌,便迅速被一抢而空。华阳村党支部书记张云说:“大家赶集都很辛苦,我们就切些西瓜给大家消暑解热。”
华阳村与八角村相邻,在酷热的夏日里,该村从周边农户手中收购西瓜,并开展了送清凉的公益活动,仅仅一个上午便送出了大约3000斤西瓜。
前往八角参加大型集市,许多人开始担忧交通状况。是否会拥堵,能否顺利停车?记者实地观察发现,众多党员干部与志愿者已分布至各交通要道,积极进行交通疏导,确保车辆得以有序停放。
据悉,为确保周六上午集市活动顺利进行,子陵铺镇政府特地组建了“服务专班”,汇聚了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公安交警等多部门资源,构建了一套完善的“赶集日”行动计划及服务流程,同时设立了八角赶大集运营管理办公室,以负责统筹和协调工作。
镇政府为解决停车难题,在大集周边增设了多个停车场,共计提供280多个停车位;同时,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增设了道路交通安全劝导站,并安排专人进行值守和疏导;此外,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八角赶大集运营管理处将推出“认证农户”和“认证商户”的标识,对优质产品进行认证,并在现场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点。此外,公布了《八角赶集公约》,对营业时间、出行交通、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专班负责人李淋指出,接下来将实施一系列措施,以引导客流向周边地区分散,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并拓宽村民的增收途径。
随着晨光初现直至阳光炽烈,八角大集的繁华气息不断弥漫,而其平台所发挥的聚集效应也在不断显现。这个热闹非凡的集市,正以新颖的经营方式、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温馨的服务态度,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精彩故事。
夜游圣境山
去荆门“最懂夏天的地方”
7月6日晚上七点钟,夜色初降,通往圣境山的道路上私家车绵延不绝,形成了一道长龙。夜市里烤串的香气和咖啡的醇香随风飘散,市民们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欢声笑语沿着山势层层递进。
市民共赏荆门夜景 方俊婕 杨薇 摄
奶茶店和卤菜店的小贩手持手机进行直播,画面中,四五百名在线观众正热闹地询问:“哥们儿,能发个位置吗?我这就过来”“晚上通常几点收摊啊”“往那边走有哪些好玩的地方”等等。
在小红书App上,“圣境山夜市”成为热门话题,与此同时,抖音App上的“圣境山烧烤”和“圣境山龙脖垭”词条播放量超过10万次,这三者共同将荆门圣境山推向了线上线下都备受瞩目的打卡胜地。这个夏季的夜晚,荆门圣境山成为了市民们口中的“最懂夏天的去处”。
带着孩子来辨识树木,观赏星空和荆门的夜景,这感觉比待在家里玩手机要惬意得多。首次体验的市民王汉梅这样说道,她和家人在烧烤摊边偶然遇到了老朋友,于是随意买了一些农户种植的小番茄,“这种生活的气息,在市区里可是很难找到的。”
在龙脖垭的转角路口,李建军将那老式的冰棒箱抬上了山巅,“绿豆冰棒,每根仅需三元!”稍往里走,糖画摊主王师傅正熬制糖汁,铜锅中流淌的糖液绘制出龙凤的图案。张婆婆的射击游戏摊前,聚集了不少孩童。而一旁的卤菜摊边,一圈又一圈的家庭围坐在一起……沿着蜿蜒的山路攀登,户外郊游、露营烧烤、老友欢聚,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在此汇聚。
繁华之中,地摊经济逐渐兴盛。雷旺旺,一位20岁的年轻人,推着他的饮品车在人群中穿梭,这是他大学毕业后首次尝试创业。谈到赚钱,他满脸兴奋地讲述:“工作日顾客络绎不绝,到了周末更是繁忙,一晚上就能卖出近百杯饮品。”像雷旺旺这样被这里的人气所吸引的摊主并非个例。
张先生是漳河“秘密花园”亲子农庄的负责人,他正是看中了这里的繁华景象。在农庄里,他已经摆设烧烤摊超过一个月,烤串的动作熟练至极。由于农庄的生意受时段限制,他现在依靠这片山区的客流,每晚能赚取800至1000元,收入显著提升,让他感到非常安心。
此处,摊贩间关系亲密,如同邻里,杨薇女士的“喵野咖啡”车旁,冰粉摊和小饰品摊相邻而设,“来买咖啡的人络绎不绝,大家相互扶持,这番热闹景象真是不错!”杨薇的话语透露出摊贩们的共同心声。在她眼中,自3月咖啡店开业时的冷清至现今的熙熙攘攘,圣境山已焕然一新,成为了市民们的“城市绿洲”。
熙熙攘攘的人群 方俊婕 杨薇 摄
人数增多后,环保问题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大多数人都相当自律,然而在偶尔发现垃圾时,心中仍会感到痛惜。”网友慎黄儿的话语反映了众多人的心声。网友张鹏发出呼吁:“切勿让垃圾破坏了圣境山的美丽,让我们携手共同守护这片圣地。”这种关切正逐渐转化为实际行动。
杨薇的“喵野咖啡”车停靠在山腰的平台上,自从她驾驶咖啡车驶上山顶,她守护这片美丽景色的脚步就未曾停歇。她坚持了超过一个月的“捡瓶子换咖啡”活动。常有小孩子们提着垃圾袋来到她面前:“阿姨,帮我们换杯咖啡给妈妈。”杨薇清理周边垃圾的视频被拍摄并上传到网络,网友纷纷称赞她为“最美大当家”。许多前来游玩的市民受到了她的影响,在离开时都做到了“片纸不留”。杨薇曾言:“美景属于我们所有人,保护工作同样需要我们共同参与。”在这片热闹的山林中,蕴藏着荆门人民的文明素养和相互间的默契配合。
咖啡车前,老友欢聚一堂 方俊婕 杨薇 摄
繁华景象之下,诸多待解决的问题亦被细心的观察者留意。“人群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垃圾的增多,亟需有专人负责统一清理。”“盘山道路多弯,多次目睹游客险些与护栏发生碰撞。”“孩子们在山间小路上嬉戏玩耍,车水马龙之下,担心发生意外事故。”“雨后山边偶尔有石块滑落,靠近时让人感到心有余悸。”市民们谈论的这些情况,90后党支部书记陈滟雪在东宝区子陵铺镇金泉村,不止一次耳闻过。他们提到摊主之间有时会因为摊位位置发生争执……
关于市民高度关注的圣境山乱扔垃圾现象,陈滟雪在网络上进行了公开表态:鉴于人手不足,并且雨天路面湿滑,为确保安全为首要任务,导致清扫工作未能及时进行。然而,我们的日常清扫工作并未间断,晴朗天气下我们会立即派遣专人进行清洁。同时,我们也诚恳地请求每一位前来打卡的游客,请随手将垃圾带走,避免其滑落山崖,共同保护好这片美丽的风景。
金泉村党支部的辛勤付出,体现在一件件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中。陈滟雪向记者透露,为了赢得相关部门的协助,解决“雨后山石易滑落”的隐患以及“摊贩经营无序”等问题,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将这些问题逐级上报。东宝区子陵铺镇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已提供免费清理摊位废水、建设公共厕所、定期清理垃圾箱等关键帮助,这些措施从游客和摊主的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出发,确保了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
金泉村的村干部组织了众多志愿者,成立了由十人组成的值班小组,负责巡查山间小径:遇到有人翻越护栏设摊,他们耐心地进行劝说,并在护栏周围张贴了“严禁翻越”的警示标语;针对摊贩间因争夺地盘而产生的争执,他们详细了解了本村与外来商户的数目,与双方进行了多次交流,为后续规范摊位秩序奠定了基础,即便暂时未能确定具体的摊位位置,他们也先行确立了“不得乱摆、不得危险”的规则。陈滟雪表示:“我们应当先将目前能够完成的工作做好,待改进计划出台后,我们再继续推进。”
圣境山如今繁华之中孕育着理智的共识,这里的喧嚣并非对自然的索取,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市民们带着文明之心而来,摊贩们肩负着责任之心经营,管理者们以真诚之心施政,守护这座圣境山的众人,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共同奏响最和谐的乐章,使得圣境山的繁华得以长久延续,清新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