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30日)凌晨4时30分左右,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以热带风暴的强度在浙江舟山市朱家尖岛沿海地区登陆。值得注意的是,台风“竹节草”周边的引导气流较为微弱,预计在后续登陆后,它将在江苏和安徽地区出现徘徊不前的现象,进而导致该地区降水持续时间较长。受此影响,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浙江、上海、江苏、安徽以及山东、辽宁等地区将出现较强降水,公众需对持续降雨或局部强降雨可能诱发的次生灾害保持警惕。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目前华东地区正遭受风雨侵袭,但山东和辽宁两省虽未在台风预报路径上,却同样被列为可能遭遇强降雨的关键区域。
这次强降雨现象的成因,源自于一个近年来我们屡见不鲜的术语——台风远距离水汽输送。具体来看,此次“竹节草”所携带的水汽,与正巧到达的北方高空槽冷空气相遇,瞬间引发了山东以及东北地区的大范围降雨。这个降雨模式与几周前在山东和福建发生的暴雨情况极为类似: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于7月22日在越南再次登陆,尽管台风主体逐渐远离,但其带来的影响并未随之消散——距离台风中心有一定距离的福建,还有远在千里之外的山东,均遭遇了极端降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往前追溯,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受了史无前例的极端暴雨,引发了严重的洪水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事后,国务院灾害调查组明确指出,“两个台风的相互作用,将海洋的水汽输送到内陆”是导致此次特大暴雨的关键因素之一。
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华北地区遭受了极端强降水的侵袭,这一天气现象的成因是台风“杜苏芮”的残余环流以及台风“卡努”带来的远程水汽输送。观察这一案例,我们可以发现,相较于台风对中心区域的直接影响,这种远距离的暴雨往往更为隐蔽,但其破坏力同样不容小觑。此外,受影响的地区要么地处偏远,要么位于内陆深处,这些地方通常缺乏应对此类极端天气的经验和充分的准备。天气的猛烈程度与相应的防御措施若不相符,往往会导致灾害性后果加剧。预防未然,历来是国家的根本策略。在应对台风的挑战时,同样需要具备宏观的视角和坚守底线的心态。不论是台风来临之前还是之后,不论是台风本身带来的风雨还是间接的连锁反应,都必须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确保防御措施到位。正如古语所说:虽然台风在物理上可能相隔千里,但其影响却如同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