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勤工俭学是好事
社会经验的缺乏
却容易使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乱了手脚
上当受骗
山东烟台市多所大学的20多名学生
在求职过程中就被骗去了个人信息
结果自己莫名其妙地就成了贷款人
应聘索要详细资料 通过面试却不上岗
山东烟台的一所大学里,有位学生遭遇了诈骗。他曾在兼职群中发现了招聘信息,出于勤工俭学的想法,便前往面试。在面试过程中,招聘方反复强调,应聘大公司兼职必须携带完整的招聘材料。
为了从事客服工作,必须完成身份验证程序。因此,他们不得不将个人身份证件、家庭住址、学生证以及宿舍信息等关键资料提交给雇佣方。
大二女生小伟顺利通过了面试,成功加入了培训行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伟逐渐发现这份工作显得异常诡异:尽管已经接受了超过半年的培训,她却始终未能获得实际工作的机会。
招聘方持续让他们浏览亚马逊网站上的相关资讯,记忆各种记录内容,这其中包含若干礼品卡以及充值卡的数据烟台大学生兼职网,他们这样持续了将近半年的时间,但情况并未有所变动。
突然收到催款电话 恍然大悟自己被骗
更令人费解的是,仅仅几天前,那些刚刚完成培训的大学生纷纷收到了来自借贷公司的催款电话。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个人信息已被对方窃取,并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上被用于贷款。
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的一名学生表示:“我上当受骗,损失了两万多元,这些钱都是通过贷款被骗走的。”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的一名学生则透露:“我自行核对的结果是23400元,而且已经出现了逾期的情况。”
然而,当学生们意识到自己受骗,试图追踪对方时,却发现对方已经完全失去了联系。
这些学生们了解到,亚马逊实际上从未在烟台地区招募过任何兼职工作。他们聚集在一起,发现遭遇同样困境的受害者至少有20名。
猫腻暗藏求职过程 警方已介入调查
根据调查,该借贷平台的客服人员表示:“后续的肖像认证并非仅凭一个静态图像即可完成,我们必须让用户点头、眨眼等,所有动作都要依据系统提示,随机进行。”
在培训期间,确实有人提出了视频验证的需求,面对求职的紧迫性,学生们并未仔细辨别,便遵从了对方的要求。据一位同学透露,如今骗子更换了地点,再度以相同的名头,在网络上招募大学生兼职。
目前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
蜀黍即将揭示几种网络兼职的常见骗局,希望在校大学生在寻找工作或勤工俭学过程中,能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陷入诈骗的陷阱。
一、招打字员、网络调查员诈骗
此类网络兼职广告极为常见。例如,有则广告不知被复制粘贴了多少次:“紧急招聘打字员,岗位需求:需具备电脑打字能力,熟悉WORD软件,网络操作熟练。地域和年龄均无限制。工作性质:我们将小说手稿通过快递寄送,员工完成WORD录入后发送至指定邮箱。工作地点:可在家中或网吧进行。”
因为“打字员”“调查员”等岗位的描述与在校大学生、有空闲时间的全职太太、渴望再就业的下岗工人等群体的心理需求高度契合烟台大学生兼职网,并且公众对网络兼职诈骗的警觉性相对较低,因此这种诈骗手段常常得逞。
网络兼职领域里常见的欺诈手段包括:首先,要求缴纳保证金、保密金、个税、会员费等多种费用;其次,通过手机验证码诈骗,非法获取通话费用;最后,诱骗用户提供银行卡密码。
二、网络交易平台刷信誉
网络交易平台中,淘宝平台上刷信誉的行为尤为普遍,其基本操作是买家购买商品后给予好评,随后卖家将货款及佣金一并退还,却并不实际发货。
尽管这些活动受到了淘宝等网络购物平台的严厉打击,但它们依旧在地下世界中保持着活跃。QQ群、YY平台等地成为了他们的主要聚集场所。此外,从事这些活动的人员主要由大学生、无业社会人士以及白领阶层构成。
网络兼职中常见的一些欺诈手段包括:首先,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不仅无法收回货款,佣金也无法得到;其次,要求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再者,通过手机验证的方式,诈骗分子骗取用户的话费。
网络交易平台上的刷信誉行为实质上是商家聘请的托儿所为,此类行为与实际生活中的“医托”、“酒托”、“饭托”等并无本质差异。尽管有人通过这种手段每月能赚取高达一万元的收入,但这种做法实在是有失光彩。
三、群发广告网络兼职
不论身处哪个QQ群,我们总会遇到那些群发广告的人,实际上,这算是一种网络上的兼职工作。与分发传单不同,他们的行为更像是那些难以撕除的牛皮癣广告。
QQ群内充斥着大量群发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涉嫌违法。若在诈骗公司任职,其后果必然是极其悲惨的。
四、拉网站注册会员网络兼职
简言之,其运作原理是注册人数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可提取的提成比例。网上广泛传播的一篇题为《揭露网络兼职真相》的文章,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辛勤努力招募注册会员和下线,然而这篇文章本质上却是一篇网络传销的虚假宣传。
五、升级版传销:网资
网络资金的比例相较于招募会员注册来说,其高级之处在于它完全依赖于现实中的传销手段。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传销和非法集资等案例也衍生出了网络渠道和形式。
业内专家指出,传销活动往往以“人头销售”作为核心模式,这意味着参与者加入时需支付一定数额的“人头费”,这构成了会员的加入条件;与之相对,合法的销售活动则是以销售商品为主,通过商品销售赚取中间差价。
网络上的非法集资活动常常以所谓的上海、香港“高科技企业”或“上市公司”的名号进行误导,公众需保持高度警觉,积极向专业人士寻求意见,应优先考虑潜在风险而非单纯收益,面对各种诱惑,最好持怀疑态度,不轻信其存在。
需提防网络传销现象,这种传销利用网络创业名义,大肆宣扬“居家创业”“兼职创业”“网络加盟”等概念,诱导会员参与网站指定的网络存储空间销售、网络电话卡推广、会员优惠卡代理发行等活动,同时鼓动下线会员购买并推销相关产品,从而非法获取巨额利润。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们因急于求职,对用工单位提出的各项要求都无条件接受,没有进行甄别,缺乏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以及对信息的核实态度。
最终导致自己沦为骗子的工具,骗徒利用他们的个人信息进行贷款,让无辜的学生们承担了本不属于他们的债务!这属于一种新型的网络兼职骗局,大家务必提高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