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出现了电信诈骗案件。这些案件以关闭“百万保险”为名。骗子冒充医保局工作人员。还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也冒充支付宝等单位或平台工作人员。骗子利用群众对保险服务认知不足来实施诈骗。
4月6日 清华大学保卫处发布通报 称接到公安机关通报 存在多起冒充客服实施的网络诈骗案件 目标针对高校师生群体
清华大学教师遇“百万保险”骗局
据清华大学官方通报 日前 清华大学有老师接到自称某短视频平台客服的电话 对方称老师在平台开通价值百万保险业务 还说若不立即取消 下月起每月扣800元 老师信了 按对方指引操作 因操作流程复杂 对方提出可通过屏幕共享协助操作这时这位老师心里产生了疑虑 随后和清华大学保卫处反诈劝阻中心取得了联系
保卫处反诈劝阻中心详细了解情况。明确告知该老师其遭遇的是冒充电商客服的诈骗电话。还详细解释了此类诈骗的常见作案手法。该老师事后称。自己平日很少关注反诈信息。对这类诈骗情况缺乏了解。所以才按对方要求操作。同时对反诈劝阻中心的及时提醒表达诚挚感谢随后 反诈劝阻中心帮老师下载了全民反诈App 还帮老师安装了全民反诈App 目的是增强老师的防范意识
“百万保险”诈骗已发生多起
今年2月 一位女士来到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公安局刑侦大队 领回了被骗的钱款 她对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表达了由衷感谢 称真的感激丰顺警方 感激全国反诈警察 帮自己追回了这10万元
据了解 这位女士之前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对方告诉她订购的“百万保险”服务快要到期了 要是不及时取消 每个月会自动扣800元 一年要付9600元 女士马上打开微信查看有没有这项业务 在对方指导下 女士果真看到自己账号里“百万保险”的详细信息看到这位女士依照自己的指示开始操作,“客服”称要是想取消这项服务,自己能指导女士去取消。在这个过程里,“客服”不断提醒女士,不能把相关验证码告知他人,防止受骗,从而进一步赢得了女士的信任
遵照“客服”指示 该女士下载了指定App 但她不知道 软件下载完成时 其手机屏幕已被共享且遭远程操控 等女士反应过来 已无法自行点击手机退出界面 银行卡内所有金额也都没了 意识到被骗 女士赶忙报警求助
经过调查发现 该女士被骗的10万元 被转入了位于江苏的嫌疑人芮某的银行账户 嫌疑人芮某 因非法出借自己的银行账户给他人使用 还配合提供个人信息 验证码 刷脸等验证帮助 涉嫌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 现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警方:不要与陌生人进行“远程协作”“屏幕共享”
清华大学保卫处发出提醒 诈骗分子常借电话或短信 假冒平台客服 以退款、账户安全等为由 诱使受害者提供银行账户信息 或引导其转账 此类诈骗手段具多样化特点 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
冒充官方客服:诈骗分子假扮成各正规平台的官方客服人员。借此身份骗取受害者信任。
发送含钓鱼链接的短信给受害者。一旦受害者点击此链接。就可能致使个人信息泄露。甚至会造成财产损失。
诱导下载带木马病毒的软件:欺骗受害者去下载有木马病毒的软件。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受害者手机里的隐私信息。以此为实施诈骗创造条件
防范建议
师生们一定要提高警惕。绝对不能轻信任何来源不明的客服电话。也不可轻信来源不明的短信内容。要是接到要求提供个人银行信息的电话。或者接到要求进行转账操作的电话。又或者接到此类短信。都应该果断马上挂断。并且向有关部门举报。
使用各类平台时 若要咨询客服相关事宜 务必经由官方正规渠道 坚决杜绝通过非官方途径操作 以防落入诈骗陷阱 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保护个人信息 避免随意泄露个人资料 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 在未确认电话或短信真实性前 切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账操作要定期去更新账户密码。尽量使用复杂的密码。通过这样做来提高账户的安全性。
警方发出提醒。不要轻易相信陌生来电。特别是那些涉及“取消服务”“退款”“扣费”等话术的电话。要是有疑问。请直接拨打平台官方客服电话去核实情况。或者咨询反诈专线96110来辨别真假。别和陌生人进行“远程协作”“屏幕共享”。不然会泄露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导致个人财产遭受损失。不要点击不明链接。不要扫描陌生二维码。不要下载非官方发布的App。更不要轻易填写银行卡账户。不要填写密码。不要填写手机验证码等。如果不慎被骗。或者遇到可疑情形。要注意保护好证据。立即拨打110报警。
综合:央视网 郑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