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为媒,台青滇西初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admin

中国新闻网云南保山8月18日电 标题:围棋作桥 台湾青年滇西体验“一种云南风格的生活”

作者 陆希成

围棋为媒 台青滇西初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_围棋为媒 台青滇西初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_

历时五天开展竞技、互动、考察,十八日,三十余名参与第二届海峡两岸围棋互动学习之旅的台湾来宾启程返回家乡。出发之际,互动团体负责人、台湾围棋教育推动机构秘书长张晓茵发言称,"通过这次活动,台湾青少年接触到了大陆民众的日常状况,引发了一些新的想法。"

从永子棋院到滇西抗战纪念馆,从和顺古镇到腾冲北海湿地,这些地方是初访云南的台岛青年们游览的景点,他们在黑白子落定之后,用充满好奇的眼神观察着位于滇西的这些地方,开始初步了解“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交流团成员陈昱淳抵达之前,已经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详尽了解——腾冲与众不同的火山构造景观、云蒸雾蔚的高黎贡山等等,他上网查看了大量相关影像资料。然而,最能打动他的并非自然风光,而是当地民众平和安逸的生活状态。

围棋为媒 台青滇西初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__围棋为媒 台青滇西初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清晨时分,饵丝摊前排满了顾客,午后咖啡馆中可见悠闲的客人,傍晚古镇的小巷里,孩子们追逐嬉戏,陈昱淳的手机相册里,记录了当地生活的许多片段。台北的生活节奏一直很快,而此地,时间似乎变得舒缓。他表示,下次打算邀请几个朋友,在腾冲停留一个星期,什么都不干,悠闲地享受时光。

围棋为媒 台青滇西初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__围棋为媒 台青滇西初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8月17日,台岛嘉宾在滇西抗战纪念馆参观。陆希成 摄

_围棋为媒 台青滇西初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_围棋为媒 台青滇西初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同行者潘羿宏是台南艺术大学的青年讲师,对历史与文学有浓厚兴趣。他在滇西抗战纪念馆内,于每一块说明牌前驻足良久。那些关于“3200多名南侨机工为滇缅公路提供支持”“远征军二十万将士在沙场捐躯”的记载,让他深受触动。

我清楚抗日战争的历程,却不明白云南作为后方承受了如此沉重的代价,潘羿宏向笔者坦言,这段共同的过往应该让更多台湾的年轻人知晓。

出发前一晚的宴席上,谈话总离不开云南。“五天时间太仓促”“丽江、大理是何种风光”“西双版纳确有野象”——这类询问声此起彼伏。台湾客人的行囊里塞满了普洱茶、保山南红、永子棋盘等云南特产,同样也装进了对这个地方的温馨回忆。

围棋为媒 台青滇西初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_围棋为媒 台青滇西初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_

围棋为媒 台青滇西初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_围棋为媒 台青滇西初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_

8月18日,台岛嘉宾在腾冲北海湿地赏景。陆希成 摄

带着新的感悟和些许惋惜,台湾地区的来宾开始了返回的旅程。对于交流团体的负责人张晓茵而言,见证青年们的成长和受到的启发,使得这次出行变得非常有意义。

_围棋为媒 台青滇西初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_围棋为媒 台青滇西初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1992年,她初次跟随母亲前往北京,亲眼目睹了天安门广场上人群如织的升旗仪式,感受到了四合院中邻里间的深厚情谊,这些经历在她心中埋下了认识大陆的萌芽。2013年,她率领团队前往福建参与闽台大学生围棋比赛,见证了两岸青年从棋盘上的对手发展成为生活中的朋友。2016年,她协助台湾棋手前往保山参与“谁是棋王”节目的录制。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她投身于两岸交流的活动之中,参与次数难以计数。

“我领这些孩子来,如同当年母亲领我那样,意图在他们心里播撒一个萌芽。”张晓茵讲,“如今看来,那个萌芽已经生长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