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村民检测血压、血糖,进行听诊检查,为慢性病患者询问病情并开具药物,在执行医疗救助工作时……于鸿庆作为一名基层医生,他的职责很普通。但在7月28日那次救援行动中,这位普通的医生展现了非凡的勇气,面对持续上涨的洪水,他沉着地联络支援并指导车组人员自我保护,在最后离开车辆时,他对同伴说了一句“你稳住了,我抓着你呢!””,之后就不幸被洪水冲走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0岁。
近期,依据于鸿庆同志生前的入党志愿及其一贯的作风,他在抗洪抢险中毫不犹豫奔赴现场,洪水来临时把群众安危放在首位,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中共北京市委因此决定,正式追授于鸿庆同志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称号。
“你扶住了,我抓着你呢!”
于鸿庆留在朋友圈的最后一条动态是7月28日早上5点17分发布的,照片里他坐在救护车的副驾驶位置,镜头对准了窗外汹涌的洪水,雨水和流水汇合,水位已经漫过了救护车的车轮高度。这条照片没有添加任何说明文字,有朋友在留言询问他所在的位置时,他在5点30分给出了回答,只写了“密云”两个字。
这是一次既普通又特殊的救援行动。说普通,在于鸿庆作为急救医生五年多的工作经历里,这属于常规的救援案例,密云区大城子镇南沟村发生房屋坍塌事件,导致人员受伤,情况紧急,需要立即展开救援。于鸿庆所在的镇罗营镇急救车组,工作范围主要涉及本镇,也包括邻近的大华山镇和熊儿寨乡,很少执行跨区域救援任务,但在这次极端强降雨灾害期间,密云区所有急救车辆都在紧张救援,市急救中心最终决定,把这次任务交给距离事发地16公里的镇罗营镇急救车组。
接到紧急任务时,必须在两分钟内出发,这是急救医师的工作准则,曾挂在于鸿庆生前的办公室里。7月28日凌晨4时27分接到任务,他和见习跟车医生霍芬、护士蔡萌萌、司机陈宇、担架工赵振山,仅用两分钟就做好了出发准备,顶着风雨开车出发了。陈宇清楚记得,那天动身时雨就下得很大,途中他们遭遇了好几处山体滑坡,只能绕行,当抵达距离救援点仅几百米的大城子漫水桥时,车子却熄灭了。
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几个人只能待在车里等待救援,当中作为组长也是车上唯一年轻男性的于鸿庆开始联系救援人员。五点十分,镇罗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王振国接到了于鸿庆的电话,他态度镇定地向王主任陈述了当前状况,并请求提供支援。王振国马上向平谷区卫健委的负责人通报了此事,同时告知于鸿庆,他们所有人的安全是首要任务。
陈宇透露,求救电话绝大多数由于鸿庆拨通,首批抵达的救援车辆在距他们三公里地方遭遇道路损毁中断,无法通行。洪水持续上涨,望着车外汹涌的河水分外心急,护士蔡萌萌忍不住落泪,于鸿庆劝她保持镇定,耐心等待救援。紧接着,后方传来紧急通知,又有一辆救援车从不同方向火速驰来。但没多久,消息传来,那边也遇到了滑坡,车辆暂时过不来了。
水位持续上升,联系渠道也中断了。七点钟前后,陈宇察觉到,车辆已经浮起,积水深度超过一米,他断定,不能继续待在车里了。于鸿庆随即组织人员撤离,坐在后座位置的赵振山率先离开,接着他搀扶着霍芬和蔡萌萌下车。由于右侧车辆遭遇洪水侵袭,倘若贸然开启右侧车门,车辆极有可能瞬间被冲走,为此于鸿庆指挥司机陈宇和自己依次从主驾驶位置下车,此举旨在最大限度规避风险,陈宇下车时膝盖被车门向内挤压了一下,于鸿庆连忙拉住他,并告知他正抓着自己,随后于鸿庆才最终从主驾驶车门离车。他下车后不到10秒,湍急的洪水连车带人将他们五人冲走。
陈宇记得,刚掉进水里那会儿,他隐约听见赵振山喊了一声,说附近有棵大树,让大家赶紧靠过去。可汹涌的激流让他完全失去了控制,直到被冲出大约五十米远,他才勉强抓住一棵小树。稍微缓过一口气,陈宇便开始寻找其他工友,可放眼望去,四周只有肆虐的洪水和倒塌的树木,根本看不到任何人的踪迹。
获救之后,陈宇和另外一些工作人员才明白,不会泅水的于鸿庆被洪水冲到了距离出事地点大约三百米的一处树林里,陷在泥泞和枝条当中,尽管大家拼命施救,他最终还是没能幸存,年仅三十岁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站好“最后一岗”
李川和于鸿庆是同事关系,同时李川也是于鸿庆的学长,他们俩都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之后便在基层医疗领域工作。事发前一个晚上,他们俩在单位一起用餐,随后又到李川的全科诊室,一直谈心到晚上十点多,期间交流了各自的生活近况和职业发展。
李川认为师弟小于是个开朗的年轻人,他身高1米83,面容清秀举止文雅,爱好打羽毛球和外出观光,在单位里遇见任何人都面带笑容,还经常把家里面种的平谷大桃送给同事们品尝。
这段时间,于鸿庆总在全科诊室待着,一叠厚厚的纸上,是他向科室前辈请教后做的记录。“腰突压迫神经引发的病症,腺苷钴胺片,每次服用4到6片”“肩周炎,用痛舒片,每次4片”……他一笔一划把常见病症的用药方案记在纸上。据悉,他即将完成急救医生的任期,调任到门诊岗位,因此他利用个人时间持续进行专业学习。
8月1日他即将在门诊轮班,时间所剩无几,却发生了这意外情况……李川情绪激动。他和于鸿庆年纪相仿,既是同门,往来也更为频繁,于鸿庆曾向他透露,计划前往更高级别的医院学习,以便提高专业能力,之后能继续为平谷地区的民众提供医疗服务。
“95后”的他身兼数职
基层医务工作者工作负担很重,每个人都要承担多项职责,在乡镇卫生院里,于鸿庆更是肩负着三项重要任务:社区服务站负责人、家庭医疗服务团队负责人、紧急救援队伍负责人。每一项工作,于鸿庆都尽心尽力。“你有任何需要处理的事务,都可以告诉我,我会尽力去办。他那样对王振国讲过,而且向来如此,干活从不挑剔轻重,向来勇于负责,乐于承担,团队里司机和搬运人员年纪偏长,护士是女性,许多重体力活,许多繁重任务,许多杂乱事务,他总是率先承担。王振国说。
上镇村隶属镇罗营镇,是当地人口数量较多村落之一,于鸿庆担当家庭医生,需负责照管村里两百余名慢病患者,他定期探望,开具处方,对于出行困难的老人,会亲自将药品送到家中,于鸿庆的手机全天候为村民服务,被大家称作“健康热线”。于鸿庆离世后,他负责照料的病患联系不上他,他们拨打电话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咨询,获知情况后,所有人都为这位年纪轻轻的逝者深感痛心。
他的工作重心主要在紧急救助上。据北青报消息,镇罗营镇120急救站的工作人员每月大约值班十次,每次值班需要连续工作二十四小时,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即使时间到了也无法离开岗位。从2020年急救车组建立开始,于鸿庆就一直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今年四月一日,镇罗营镇季家沟村村民张友与老伴张凤兰在山坡上修剪果树,年届七十六的张凤兰意外从树上跌落,随即失去行动能力。果树位于山坳之中,周围空无一人,张友形容当时情形如同“悬在半空无处可依”,目睹老伴承受痛苦,张友内心焦灼万分,立即联系了急救中心寻求帮助。不到十分钟,于鸿庆和几位工作人员迅速抵达事故地点,根据张友的引导,他们攀爬了坡度将近九十度的山岭,接着把张凤兰安放在担架上,抬进了救护车辆,然后被送往平谷区的医疗点接受紧急治疗。
张友在途中,由于忘记携带医保卡,打算返回家中取回,然而被于鸿庆所阻拦,于鸿庆劝说道,此刻抢救生命最为关键,不宜耽搁片刻。抵达平谷区急救中心后,张友对于就诊程序不甚了解,全赖于鸿庆协助他完成了各项手续,直至张凤兰得以接受治疗,于鸿庆与同事们方才告辞。临行之际,他还特别叮嘱张友,务必悉心照料张凤兰,语重心长地表示,老人家承受的痛苦实在令人不忍,自己想到都感到十分难受。
那人是多么善良啊!得知于鸿庆离世的消息,一位年届七五的老人泪水汹涌不止,难以自抑,感慨道,当人们陷入困境之时,若能遇到热忱之人伸出援手,定会满怀感激,难以报答,如今失去了这样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他内心感到无比的悲痛与哀伤。张友这样说道。
看到于鸿庆那条朋友圈时,李川最初打算回一句“多加小心”。转念一想,他感觉那样说似乎在暗示要发生不测,于是取消了想法。那时他还不知道,这位总是乐观开朗、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日常的小兄弟,发出的那条动态竟是最后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