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法医秦明经历过一次网暴。
某起备受瞩目的事件中,两名年轻被告发生肢体冲突,期间一人不幸离世。秦明运用自身学问,制作了一则科学宣传短片,系统阐释了心脏震荡导致死亡的现象及其判断流程。
这项工作原本是为了增进民众知识,解答他们的疑问,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传播的科学知识,与许多人心中所认定的“事实”大相径庭,紧接着,他遭到众人指责,被卷入争议的风暴之中。
网络暴力猛烈来袭,有人在网上对秦明进行无礼指责,有人不断拨打12315投诉,导致他每天必须撰写说明材料,甚至有人沿着他的关注记录,波及到与他交流过的其他人,使无辜者也被卷入其中。这种不加区分的攻击行为,对他正常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
他们完全不清楚实情,纯粹是为了批评而批评。我自认意志力很强,可一旦陷入网络攻击的困境,心情就完全失控,那阵子整个人都焦虑沮丧。这段难受的过往,他记录在书《天谴者》里,直接探讨了网络暴力、网络假话等社会焦点问题。
过去,秦明常以辩士姿态与网友争辩,如今却变得沉稳许多。他领悟到,扭转他人观念极为不易,因而选择沉心钻研科普,将专业学识融入叙事之中,使大众逐步领悟。这好比增强体魄,只要具备相应防御能力,流言蜚语与网络攻击便难以侵蚀。
《天谴者》的核心思想在于:务必避免沦为山崩的牺牲品,同时也不应成为山崩过程中的一粒尘埃。这一观点,源自秦明对网络攻击的深刻思考,也向所有人发出告诫——在未掌握全部事实之前,切勿轻率发表意见;当遭遇流言蜚语时,须坚守冷静;在日常生活中,应增添几分审慎。
起初,秦明执笔的意图,在于扭转社会对法医行业的误解。他刚投身法医领域时,不少人拒绝与他接触,不愿共处一桌用餐,这让他倍感失落。在他看来,法医是一项值得敬仰的工作,理应获得认可,不该遭受不公对待。《法医秦明》系列作品广受欢迎,特别是改成网剧后,许多人开始认识这个职业,态度慢慢转变了,原先躲得远远的眼神,现在多了探询和敬意。
现在,秦明的创作有了更高的追求,他的文章还探讨了青少年违法、电话网络欺诈等问题。他期望在信息混乱的数字网络中,凭借专业能力去削弱虚假信息。同时,他希望自己的文章能让心地善良的人增强防范意识,也能让有犯罪倾向的人悬崖勒马。
视觉设计:王晨 黄海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