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Google发布Nano Banana模型,我却想起30年前那本失控?

admin

上月,Google的Nano Banana版本问世之际,我正专注于处理繁复的编程任务。目睹那些AI生成的图像,它们与真实场景几乎别无二致,并且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图像操控性能,我瞬间体验到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晕眩体验——那个我们期待的未来,已经悄然降临,其速度远超我的预期。

我在人工智能行业奋斗多年,始终致力于探索前沿科技和顶尖算法。然而某个瞬间,我脑海中闪现的并非那些高深莫测的计算方法或系统变量,而是一本三十载前的经典著作——凯文·凯利所著的《失控》。

我敢断言,你或许在某个推荐书目里见过它,甚至可能已经购入一本,却长期闲置在书架蒙尘。但今日我必须严肃告知:若想真正洞察我们所处的这个人工智能时代,不被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弄得迷失方向,那么,重新研读《失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键。

这本书并非介绍某个特定AI工具的操作说明,而是描绘了未来的蓝图和方向标。书里的知识如同钥匙,能够帮助我们开启认识人工智能变革的大门。

一、为什么AI总能给我们“意外惊喜”?

是否思考过,为何我们仅向AI提供了大量资料,它却能立刻掌握写作技巧?我们只是向AI输入了海量图像,它却也能开始绘画?

答案就是涌现(Emergence)。

简单来讲,涌现现象意味着“整体的效果超出各部分效果的总和”。众多基础单元借助基础方式的彼此影响,能够形成远比单个单元更为复杂、更为精妙的集体表现。

凯利在其著作《失控》中,运用了一个极为巧妙的类比:蜂群。每一只蜜蜂的智力水平与记忆能力都相当有限,然而成千上万只蜜蜂汇聚在一起时,便能构成一个高度智能的系统,能够制定出精密的决策,例如通过集体商议确定新的栖息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个体在发布指令,但高明才智却从纷乱无序的状态中“自发”地呈现出来。

再举一个事例,水分子即H₂O,其本身为无色无味的液体,然而当大量水分子汇集,在适宜情形下,它们会显现出六角形的、光彩夺目的雪花构造。这种雪花的构造,任何单个水分子都不具备。

今天的AI,就是数字世界的“蜂群”和“雪花”。

大型语言模型由成千上万亿个基本单元构成,这些单元各自作用十分有限。一旦基本单元数量超过某个特定值,比如GPT-3所拥有的1750亿个基本单元,整个系统就会自发地掌握了许多事先未被直接传授的能力,包括逻辑分析、风趣表达、跨语言转换,乃至情绪感知。

这并非由程序员逐字逐句编程完成,而是庞大繁复的系统自然产生的全新功能。这好比将足够多的水分子置于极寒之处,冰晶便会自行形成。

理解了“涌现”,我们就能明白AI的几个关键特性:

因此,当你今后对某个人工智能的新特性感到惊讶时,不要认为那是奇迹,而是“涌现”现象在起作用。这既是人工智能最吸引人的方面,也是它最需要我们心存敬畏的方面。

二、我们不是在“用”AI,而是在“驯化”一个新物种

_失控这本书怎么样_失控这本书值得读吗

《失控》里有一个极富文采且发人深省的观点:人类在创造器具的同时,器具也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自身。凯利将这一现象称作协同演化。

他询问:当一只变色龙面对镜面时,它的体色会如何变化?回应是:它将因目睹自身影像而陷入一种反复,最终呈现出代表惊恐的暗沉色调。

这难道不正是我们和人工智能关系的恰当比喻吗?我们每一次和人工智能的交流,都在改变它,同时也在被它改变。这种联系正经历着三个时期的转变:

第一阶段:AI作为工具(Tool)

这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情形。人工智能好比一把威力巨大的工具或精密的运算设备,我们清楚告知它任务,它便依此行动。比如让AI辨识图像里的猫咪,又或者要求它转换一段话语。现阶段,AI处于被动状态,其功能范围由我们事先划定。

第二阶段:AI作为伙伴(Partner)

当前我们正处在那个时期。人工智能已非单纯用于听从指令的物件,它开始化作我们工作与日常的同伴。它能洞察我们的想法,给出参考意见,并且还能同我们一道进行创作。

第三阶段:AI作为共生体(Symbiote)

这是即将来临的明天,也是“协同发展”的最终形态。在这个时期,人类和人工智能将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联合体,相互依存,协同发展,产生史无前例的智慧形态。

人与AI的未来:

理解了“共同进化”的这三个阶段,我们就能明白:

三、为什么现在必须重读《失控》?

如今,只需输入指令就能立刻制作出高度仿真的影像,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做到真假难辨,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一套稳固的认知体系,以便弄清楚当前的情况。

《失控》呈现了这样一个体系,它不提供转瞬即逝的解答,而是给予跨越时空的洞察力,它让我们领悟到:人工智能的难以预料是普遍现象;人类的将来取决于与人工智能协同发展。

三十年前,凯文·凯利在互联网初生之际创作了这部著作,预见了机器、体系、生命体以及人类社会融合形成的超级生命形态。如今,我们正处在这种超级生命形态的初始阶段。

再次研读《失控》,并非为了炫耀学识,而是为了在人工智能的浪潮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驾驭工具。这本书能引导我们战胜对未知的惶恐,增强对未来的把握,并最终让我们在这个看似混乱的世界中,掌握自身的主动权。

因此,不要让这本书闲置在书架上。去阅读它,领会它的内涵,并借助其中的见解,来引领我们所处的智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