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李萌,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卓然,环球时报特约记者陈欣报道。
编辑的评论: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获得大丰收的时候,特朗普当局的关税措施正让部分美国农业从业者陷入困境。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3日披露,美国国内农业人士纷纷亮出严峻警告,如果农产品不能顺利销往海外市场,他们将要承受难以想象的打击。美国农业从业者指出,在贸易冲突、移民管理、物价上涨以及信贷成本增加等多重状况的叠加影响下,局面日益艰难。他们恳请美国政府迅速终止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争端。
九月十七日,美国肯塔基州一位农夫加伊兹克,出现在他个人的田地里,大豆和玉米是这一区域的主要种植作物(图/IC photo)
豆农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最近播放了关于美国大豆产业负责人拉格兰的报道内容。视频里,拉格兰身处农用机械驾驶室,反复强调当前美国大豆处于成熟采摘期,但来自东方国家的采购意向却完全消失。他直接向国家领导人特朗普表达强烈诉求:我们迫切需要商业渠道和发展空间,东方市场对维持我们基本生活具有决定性作用。拉格兰在早些时候对美国《财富》杂志的采访中已经提出过告诫,美国大豆马上就要进入收获期了,不过最主要的购买方却一个订单都没有下达,对于种植大豆的农民们来说,当前所面对的境况非常困难。
拉格兰的言论表达了众多美国大豆种植者的共同感受。一位名叫唐纳的44岁豆农在《今日美国报》的采访中说道,他辛苦劳作了一辈子,但今年却是他经历过的最糟糕的一年。唐纳的农场位于阿肯色州东北部,主要种植棉花、玉米、大豆和花生。对他们家而言,这一年过得非常不容易。
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大豆金额为128亿美元。然而,今年中国市场尚未下达任何订单给当地农民。伊利诺伊州、艾奥瓦州、明尼苏达州以及印第安纳州是大豆的主产区,这些州遭受的冲击最为明显,它们的大豆产量大约占美国全国总产量的半数。
据雅虎财经介绍,一般到了这个时期,美国对华大豆的年度购买量中大约有三分之一已经签约。也就是说,按理说现在应该有美国大豆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到百分之九卖到中国去,但实际上一点都没成交。
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个农场用来储藏大豆的粮仓(图/视觉中国)
美国农民正面临一个难题,近年的连续丰收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美国农业部估计,今年大豆产量将创下纪录,价格较2022年的峰值降低了大约四成;玉米价格也下跌了约一半,而且该机构还预测今年玉米产量也将刷新历史记录。
与此同时,美国玉米生产者的相关团体指出,种子、化肥、农药以及机械设备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依然接近过去的最高水平。
美国玉米生产者团体指出,当前正遭遇一场波及全国乡村地区的经济困境,同时说明该国农业生产者已连续三年承受利润率持续下挫的压力。该团体经济分析专家克里斯旺森发出警示,认为贸易壁垒或将导致进口费用增加,并促使美国玉米的海外买家采取反制措施,从而加剧当前形势。
根据美国大豆协会的数据,中国是全球百分之六十左右大豆的主要进口国,今年开始向巴西采购。“如果到了秋天还是没法和中国谈成大豆买卖,美国豆农的情况会变得更糟,”美国大豆协会在八月份写给特朗普的信里说,“美国大豆种植者实在无法忍受和最大买家之间的长期贸易摩擦。”
最新一项美联储的调研揭示,农业领域正承受显著经营困境,农户的营收水平与借贷条件不断下滑。伊利诺伊州农业主管邓肯指出,他特别关注那些资产储备不足的群体,年纪较轻的农业从业者所面临的挑战更为突出。
有消息称,美国农业领域面临困境,倒闭的农场数量或将继续增长。美国农场局联合会统计,去年的农场倒闭案例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五。这种情况让部分农业从业者陷入绝境,拉格兰对此表示担忧。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公布,农业劳动者的自残行为发生率已经超出常人水平。拉格兰认为,这一趋势可能还将不幸地持续下去。田纳西州农业科技与软件企业Daitaas Holdings的负责人詹宁斯指出,这并非寻常的农业困境。他们将其称作“农场终极灾难”。
“这属于最高等级的紧急状态。”美国Alternet新闻网指出,特朗普当局的经济与移民措施正在削弱美国农业从业者的生计基础。田纳西州大豆促进机构负责人莫平把关税形容为“难以忍受的折磨”。农业人士迫切期盼联邦层面给予支持。莫平还透露,农民已经把所有能干的事情都干完了,他们管理好家里的钱财,也获得了不错的收成,然而他们却不能左右经济政策,也无法左右市场走向,因为经济政策和市场都由华盛顿说了算。
影响可能席卷整个供应链
美国大豆出口突然减少,这件事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农业从业者。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的何伟文理事在2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的采访时谈到,大豆的供应链条牵涉到肥料供应、农机使用、劳动力雇佣等多个方面,出口活动还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风险保障、资金运作、港口作业、农机生产等众多领域相关联,这些共同支撑起美国四千多亿美元的经济体量。大豆是美国农产品输出的关键构成,其对于经济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美国Freight Waves网披露,当前大豆出口困境正快速蔓延至国内卡车运输领域,同时影响到铁路货运环节和港口运作。由于出口大豆量急剧萎缩,货运需求可能出现断崖式下滑,与此相关的就业机会也面临严峻挑战。
这无疑会给他们带来很大影响,美国大豆运输联盟执行董事斯蒂恩霍克说,地缘政治引发的突然需求减少,让货运铁路行业和其他运输行业面临很大困难。他解释说,美国中西部大部分大豆是通过铁路运到西北地区港口,然后装船出口的。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机构资深专家拉夫利发出提醒,中国客户流失的后续影响或波及整个生产链条,影响仓储人员、铁路调度人员、港口工人以及农产品外销相关的地方公司。他说关税政策将造成进出口量双双减少,从而对就业领域造成冲击。这种冲击在不同地区由于产业布局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状况。
《今日美国报》指出,农业领域出现的难题所引发的后续影响,或将波及到整体经济构造,由于农业生产者会减少消费投入。唐纳承认,在最近两个年份里,他推迟了添置新农具的计划,即便过时的机器已经严重降低了收成作业的效能。
《纽约时报》报道,倘若无法商定条款,美国大豆生产者将不得不囤积收成,以防贱卖蒙受损失。北达科他州的亚瑟公司正在增设临时粮仓,用以存放高达700万蒲式耳的大豆。众多美国农业生产者反映,仓库已无法满足需求。伊利诺伊州的玉米和大豆生产者弗里德斯指出,“仓储难题正如同潮水般涌向伊利诺伊州。”
“帮助农民的最快途径是结束与中国的贸易战”
美国一些商业组织请求唐纳德特朗普当局对农业从业者提供支持。今年八月,美国大豆产业机构请求特朗普在谈判时把大豆当作首要考量。“持续不能达成共识,美国农业人士在中国市场的占有比例就会持续缩减,”拉格兰说,“我们恳请当局促成一份能够重启美国大豆这一核心交易区的契约。”
九月份十九日那天,美国大豆协会的负责人凯莱布·拉格兰,站在拖拉机的驾驶位置上,对着特朗普发表讲话,这个场景被拍摄了下来,形成了视频中的画面
美国《得梅因纪事报》披露,联邦参议员格拉斯利和艾奥瓦州农业部长奈格也相继发表意见,他们正催促特朗普政府迅速与中国签署贸易协定,希望促使全球最大的大豆购买者再次进入美国市场。
《今日美国报》指出,美国政府正积极与其他国家协商,希望它们增加对美国农产品的采购量。但密歇根州立大学食品经济学专家奥尔特加表示,开辟新的销售渠道并非简单的事情,现在还无法确定这些国家的购买力能否与中国市场相比,特别是在特朗普的关税措施正遭遇法律质疑的情况下。
然而,对于中国来说,寻找替代供货方要远比美国农业从业者拓展新的销售渠道简单得多,这一点让很多人感到忧虑,奥尔特加说。
美国媒体指出,特朗普当局保证,往后十年将给予农业者超过六百亿美元的经济支持,不过这笔资助最晚需到二零二六年秋天方可执行,唐纳等人忧虑“时机已晚,无法解决眼前困境”。债主们告知,他们无法等到二零二六年十月,至于一年之后情形如何,目前尚无定论。
美国CNBC网媒报道,特朗普批准了农业扶持政策,但农户们表示,这样的支持力度不够。CNN新闻频道指出,国会中的民主党人士认为,要迅速援助农民,必须终止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参议院负责农业事务的民主党负责人克洛布查尔强调,本国农民耗费了数代人的心血开拓了这些出口市场,结果却因为临时加征的关税而被迫中断。咱们从特朗普首个任期挑起的贸易争端中得到了启示,此类市场不可能迅速复原。
北达科他州大豆生产者团体负责人夏洛克谈到,倘若商业关系无法迅速改善,恐怕会对美国农业领域造成深远后果,例如田地价格可能下滑。他补充说,倘若缺少客户选购我们的农产品,我们只能大幅度降低产量。
何伟文指出,美国政府扶持大豆种植者的方法或许有两种。第一种是实施国内补贴,借助价格支持减少大豆外销的开销,以此增强其市场优势;第二种是施加外部压力,促使中国扩大对美国大豆的采购量。但是,这两种措施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症结所在是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实施额外关税。要化解这一困境,美国方面应当撤销针对中国的孤立性关税措施。中国是美豆输出的关键目的地,其余市场暂时无法取代这个角色,能否找到替代市场,取决于是否有需求,如果没有需求,就不会产生供应不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