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天,又是充满戏剧性的一天。
特朗普宣布将对华关税提高到 104%。随后,中国宣布对美加征关税从 34%提升 50 个百分点至 84%。若美国要打“关税战”,中方则表示“奉陪到底”。
今天凌晨,特朗普宣布把对华关税提升至 125%,并且该决定立即生效。他还表示,与此同时,有超过 75 个国家已经联系美国表示愿意进行谈判,并且在他的强烈建议下,这些国家没有以任何方式、形式或形态对美国进行报复。他已经授权暂停 90 天,并在这期间把对其他国家的对等关税大幅降低至 10%,此决定同样立即生效。
美国与全世界的“关税战”暂时停止了战斗。中国“贸易战 2.0”这件事是确定无疑的了。
舆论场马上出现两种声音。
第一种声音较为简单,特朗普阵营此前有许多人谈及利用关税战来实施对华围堵的策略,这可算是“打明牌”了。中国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选择放弃反制,如今美国一旦反手,便落入了陷阱吧,之后中国真的会被排除出全球供应链。
第二种声音的观点与之相反。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持续了几天之后,他察觉到局势不对,就连华尔街和硅谷的人都无法忍受了。于是,他暂停了对其他国家征收关税。那么,这关税战还怎么继续打下去呢?中国的货物到达其他国家后,就如同被当作在阳澄湖洗澡的螃蟹一样,这不是就意味着关税战的效果已经消失了吗?
这两种声音看似针锋相对,但其实有同一个关键变量。
这个关键变量就是中美之外国家的反应。
现在的局面是,中美相互提高了关税,而美国对其他国家实行低关税。只要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保持低关税,那么国际经贸格局对于中美而言依然是对称的。也就是说,中美彼此不进行贸易往来,各自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就可以了。
这个局怎样才会变得不再“对称”?
美国需要让非美国家做两件事。
第一,非美国家的对华关税加入了美国的统一战线。也就是说,所有希望获得美国低关税待遇的国家,都必须做出选择,要么站在美国这边,要么跟着对中国加高关税。
第二,要严格检查中国货物通过第三国而进行的对美出口行为,坚决不能给中国货物通过第三国进入美国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从经济层面来看,美国之外的国家并没有主动做这两件事的意愿。
中国对许多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其进口关税原本就比较低,甚至有的是零关税。许多国家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对华出口。由于这些国家不能放弃对华出口,所以自然也就不愿意主动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
第二,除美国之外的国家对中国廉价商品存在巨大需求。中国生产的绝大部分产品,美国并不生产。对华加征关税之后,在短期内也难以找到太多的替代供应。这些国家必然会面临短缺的情况,并且会出现通胀。
第三,从上次中美贸易战开始,越南等国家在中美“转口贸易”中获取了大量利润,“转口贸易”已然成为这类国家经济竞争力的一个来源,这些国家没有任何强烈的动力去通过严格执法来限制转口贸易。
为什么美国之外的国家要配合它的战略呢?一种情况是这些国家算的不是“经济账”,而是“政治账”。这就需要看美国对其他国家在政治上施压的能力了。
对于中国来说,不管其他国家与美国的双边关税水平怎样。只要其他国家不跟随美国对中国实施关税以及供应链方面的制裁,那么这一场“贸易战 2.0”就会是拉锯战,也会是持久战。
这才只是战争的第一天而已。
长期战争不会按照预设的脚本发展。即便美国公布了完整的“作战计划”,但这并不意味着该作战计划就能百分百地被执行和落实。
经济常在动态中达成新的平衡。像上一轮的中美贸易战,其最终的结局是中国降低了对美直接的出口量,有一部分中国的出口产能转移到了越南、墨西哥等第三国,并且在这些第三国构建起了庞大的转口贸易网络。
这一轮贸易战之后,新的平衡点在哪里?没有人知道。
对这场战争的胜负下判断为时尚早,不如让子弹多飞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