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站北广场公交场站于10月1日举行了启用仪式,包括新车上线和线路开通。此次活动主题为"与国同庆,与城同行"。报道由YMG全媒体记者张孙小娱,通讯员王柯然完成,摄影工作也由他们负责。该场站经过改造后正式投入使用。这项包含场站改造、车辆更新及线路优化的便民举措,宣告烟台公交业进入“智能交通”新时期,让乘客享受到更顺畅、安逸、迅速的“铁路接驳公交”联合出行方式。
新场站实现“出站即乘车”
清晨火车站北侧的公交枢纽,5900平米的水泥路面光洁平整,设有编号的四个乘车区域排列整齐。提着行李箱的乘客从出口缓步走来,在站内直接搭乘巴士,完全无需再像从前那样步行200米去海港路边的站台,那样既费时又费力。
“从火车到公交,以前得带着行李走五六分钟,如今真正实现了‘一步到位’。”经常在烟台站上下班的刘女士高兴地说明。9月25日,北广场公交场站经过改造升级,原先散布在海港路站亭的11条线路全都移到了站内现在烟台 公交车,重新修建的站点增加了避雨棚,标明了清晰的上下乘客地点,合理的动线规划以及明确的区域指示,使得多辆车同时抵达也不会造成堵塞。
更加引人关注的是,根据规划方案,北广场将增设风雨连廊,以便乘客直接抵达公交乘车点。今后,乘客不论天气如何,都能体验完全遮蔽的周到服务,达成真正舒适的换乘体验。
78路公交上新15台新车
驻扎在北马路公交枢纽的十五部八点五米纯电动巴士,构成国庆期间最引人注目的城市景观,这些为78路线路增添的新车,不仅造型现代,更在细微之处体现科技感与人性化。
体验车辆时,记者发现台阶高度很低,方便车厢内部空间更开阔,也方便老年人容易进出,车外配备了全视界影像装置,可以持续展现车辆周边环境,借助这个装置,行驶中可以清楚看到视线死角内的行人以及电动自行车烟台 公交车,驾驶安全因此增强很多,李师傅一边操作盲区显示界面,一边说明这些优势。
这辆新车上的周到构思还不仅仅是这些,方便乘客的门铃带来温馨体验,人流统计设备自动记录交通信息,皮革坐椅、智能温控以及纳米保温车窗共同打造安逸的旅程氛围,从行驶的平稳性到智能化的安全防护,这些具备感知能力的公共汽车正在重新确立都市交通的舒适水准。
2025年我们总共买了96辆新能源巴士,首批15辆已经运抵,优先分配给火车站78路线,以此增强烟台站周边的人流疏散效率,烟台公交集团运营管理部部长夏明这样说明。
北广场新增5条夜间线、2条快速线
自10月1日起,烟台站北广场增设了七条全新线路。其中五条为夜间运营线路,另外两条为快速交通线路。烟台公交系统借此实现新一轮的改进与提升,进而构建起一个覆盖范围更广、服务功能更完善的城区公共交通体系。
这五条夜间巴士线路包括夜7线、夜8线、夜9线、夜10线以及夜11线,它们的起始点是烟台站北广场,并且只往一个方向行驶。根据消息,火车最晚会在晚上十一点十四分抵达烟台站,这五条夜间巴士的发车时间分别是晚上十点四十五分、晚上十一点十五分和晚上十一点三十分,能够完全满足最后一批离开车站的乘客的乘车需求。线路规划时也做了全面考量,夜7路终点设在开发区的磁山温泉小镇,夜8路终点设在福山区的奇泉路场站,夜9路终点设在芝罘区的东口场站,夜10路终点设在芝罘区的东陌堂场站,夜11路终点设在牟平区的城南场站,基本上覆盖了各个区域。
快51路和快58路是两条快捷巴士线,它们从烟台站北广场发车,终点分别通向高新区和莱山区。这两条线路是在原有51路和58路的基础上设立的,通过分析客流数据,只选取了主要站点停靠,显著提升了车辆行驶效率,让市民乘客享受到更多样化、更方便的出行方式。
公交不只是出行工具,还是城市文明的表现。通过优化站点实现“一出站就上车”,借助技术提升让车厢更贴心,增加早晚班次扩大覆盖范围,烟台公交在国庆期间实现了设施与服务双重进步,给这座海滨城市增添了更多人情味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