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广播电视台高清频道综合媒体全景演播室胶东在线记者李刚/摄
烟台广播电视台高清频道综合媒体全景演播室胶东在线记者李刚/摄
烟台广播电视台高清频道综合媒体全景演播室胶东在线记者李刚/摄
烟台广播电视台高清频道综合媒体全景演播室胶东在线记者李刚/摄
胶东在线1月4日报道(记者侯家伟)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烟台新闻综合高清频道即将开播,综合媒体中心正式启用。 高清频道开播后,磁带、录像带等术语将成为历史,高清电视广播将彻底数字化、文件化、网络化。 烟台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水平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综合媒体中心还实现了媒体内容聚合、制作、发布的一体化。 烟台新闻综合高清频道和综合媒体中心的开通,标志着烟台广播电视台从标清到高清、从传统媒体到综合媒体的跨越和转型。 这也标志着烟台广播电视台围绕“打造区域新媒体强”的战略定位的开始。 重生的变革和创新。
高清通道:清晰度是原标清信号的5倍
烟台广播电视台高清频道建设项目分为三大部分,十多个子系统,上万个功能单元。 烟台电视台节目制作、播出水平达到全国城市台领先水平。
国内一流的综合媒体全景演播室,是山东省唯一的双层演播室。 多角度、多场景、多摄像头、多功能设计,实现全方位观看、360度完美连接。 29平米的主屏、开合屏、曲面屏、采访区背景屏相得益彰。 国内首创的六米电动伸缩摇杆与电动主播台紧密配合,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动感效果。 二楼景区通过缓和的楼梯与一楼景区相连烟台新闻综合频道回看,视野开阔,布局清晰,实现多空间互动。 舞台背景灯颜色可调节6万多种颜色,根据节目定位营造不同氛围。 国内先进的图形封装和虚拟植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充分展现了现代视觉特效的魅力。 指挥调度中心、微信微博、互联网、移动视频等多种信号的接入,让主持人在直播过程中与观众进行立体沟通互动,为节目创新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烟台广播电视台高清频道综合媒体全景演播室胶东在线记者李刚/摄
烟台广播电视台高清频道综合媒体全景演播室胶东在线记者李刚/摄
电视摄像设备全部高清化,无人机、电动云台、微距镜头、4G传输、手机剪辑等新型设备得到充分运用。 影像工作室具备4K节目的拍摄、制作和处理能力。 依托广电云,整合新闻节目、历史图像、高清素材,形成统一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综合媒体中心的工作站可以方便地检索媒体资源并加工成各种视听产品。
磁带和录像带也将成为过去,新的高清电视广播已经完全数字化、文件化、网络化。 流程、设备、信号、环境监测系统齐全,达到国内城市站一流水平。
各项测试表明,新一体化媒体全景演播室录制的节目清晰度是原标清信号的5倍,充分展现了大空间、新视野的魅力,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
综合媒体中心: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次传播
综合媒体中心集新闻选题、策划、采集、编辑、审核、发布、存储、管理等各个环节于一体,实现媒体内容聚合、制作、发布一体化,实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发布。多重传播。 。
政府重要新闻、实时更新、网络舆情、热线报道、记者选题——各种线索都汇聚于此。 关键词搜索和媒体资产监控整合海量信息,辅助编委会决策。 GIS地图、远程对讲、实时回传保证采访权力的有效分配。 演播室、无人机、卫星直播车、户外镜头、新闻摄像机、4G视频——各种传输方式超越技术壁垒,沟通交流,新闻全景第一次呈现在决策者面前。
烟台广播电视台将开办高清频道。 胶东在线记者 李刚 摄/
文字、图片、手机视频、微信语音视频信号全部成为新闻素材,在60个综合媒体工作站中加工制作成各种新闻产品,包括图片新闻、语音播报、动态图片、手机直播、电视报道、电视节目等。直播——丰富多彩的新闻产品不断产生。
多元化的发布平台为新闻生产者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空间。 电视、广播、网络、微信、客户端甚至国内各种新闻平台都是新闻战线。 微信、网络直播的点击量、转发量、网络热度将与收视率、发表量结合起来,成为编辑记者的新考核标准。 人脸识别、智能剥离等AI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传统品牌栏目的再加工、再推广成为常态。 直播中的新闻可以一分钟在线处理,推广到千里之外。
作为综合媒体中心的数据后端,烟台“广电云”已初具规模。 以“广电云”为支撑,广播、电视、互联网、客户端、微信、微博矩阵等多种业态将深度融合,实现“资源整合、内容整合、宣传整合、效益整合”烟台新闻综合频道回看,垂直连接中央政府位于台湾省荣通县市的综合媒体中心,横向连接国内各大新闻发布平台,连接烟台政务平台和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从传统媒体到综合媒体的新跨越。
高清频道和综合媒体中心的推出只是第一步。 烟台广电的媒体一体化发展之路才刚刚开始。 做负责任的媒体,未来,烟台广播电视台将全力打造更具传播力、引领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区域强势媒体,把烟台建设成为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城市、适宜产业、宜居宜居城市。 为创建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和滨海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