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0月30日电(记者鲁维霞、通讯员江雅静)在海阳发镇王家山后村,漫山遍野的果园都已进入采摘季节。 枝头结满了鲜红的苹果,香气四溢,果农们正忙着采摘。 树下,一片欢乐的景象。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丰收画卷里有更多的年轻人,他们还有一个新鲜的名字“行推官”。 别说果农们没听说过,就连当了16年村支书的王奎晓也大开眼界——几个年轻人拿起苹果,用手机直播。 一番风趣的解释后,屏幕上的命令出现了。 他们成群结队而来,一天之内就卖出了4万多单、40万多公斤。 “订购电话接二连三,效率好快啊!” 这次直播刷新了王奎晓的认知,让他对这支新生力量印象深刻。
20世纪80、90年代,王家山后村的“皇家红富士”美极了。 肥沃的土壤、充沛的雨量、昼夜温差大,造就了王家山后苹果皮薄、汁多、口感脆甜爽口、风味独特的品质。 “皇家红富士”在全国苹果评比中一直稳居第一,多次荣获一等奖。 已连续三届荣获全国金牌。 “皇家红富士”曾被评为“中国名果”,王家山后村也获得了“全国红富士苹果第一村”的美誉。 “当时商贩进村都买不到,所以必须提前预订。我们村的苹果很贵,很受欢迎。” 回忆起当年的情景,王奎晓难掩自豪。
岁月流逝,时代变了。 随着陕西、甘肃、新疆等地苹果的异军突起,市场上不断涌现出琳琅满目的苹果品牌。 “皇家红富士”的品牌效应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王家山侯村苹果产业起步较早,拥有果园3000亩。 约三分之一的果树已有30年树龄,果园的老化带来了新的挑战。
作为法城镇苹果产业链上的“明珠”,王家山村的兴衰也折射着该镇苹果产业的走向。 “法城镇是水果重镇,也是烟台红富士苹果的发源地之一,要发展、要有竞争力,就必须转型升级。” 法城镇党委书记任飞说。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法城镇制定了果业发展三年规划。 按照“区域发展、精耕细作、品牌营销”的原则,以党支部领导合作社为引领,推动“互联网+”创新发展。 提升法城苹果产业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
酒香也怕巷子深。 要想打通苹果的销售渠道,就必须在销售上寻找另一条捷径。 烟台苹果节上,一排鲜红的大字“皇家红富士荣获行业评比第一名”远远看上去霸气十足。 海阳当地举办的苹果节也是一大亮点。 全国最美明星促销员线上直播大赛选拔的10组明星促销员直播带货王家山村“御红富士”乃至海阳苹果品牌产业与消费双升级,名优精品线上销售,真正实现各方共赢。
“从10月24日起至苹果季结束,将全程进行直播,通过这一高效的传播渠道,推出‘皇家红富士’品牌,提升海阳苹果的品牌影响力。” 海阳市商务局局长姜峰表示,举办苹果节的同时,还将利用短视频、展览、品牌建设等活动,提高苹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村党支部合作搭建舞台、种植大户、电商和主播助推法城苹果产业正在转型提质烟台海阳市红富士商城,商业消费正在升级。
有了品牌,就必须有品质。 为了提高苹果品质,法城镇对老果园进行“经营”。 王家山后村,砍伐老果树260亩。 原来落后的乔木和老品种已被短砧密植和新品种“盐福8号”所取代,明年就能结果。 “新建果园不仅节省劳动力、易于管理,而且产量更高,特别是优质水果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每亩收入可增加1.5万元至2万元。 ” 王奎晓说道。
河南村流转土地230亩,新建现代化低蓄积红富士苹果密植示范园。 种植了广受欢迎的“盐福8号”红富士、金星金,采取水肥一体化、机械化果园管理。 ,全部使用有机肥,果苗长势良好,预计明年即可结果。 “计划三年内完成新建苹果园11个,总面积1970亩;新建苹果园6个,总面积840亩,实现苹果园高质量发展。苹果产业。” 任飞说道。
在试点果园带动下,法城镇北江各庄、千如林庄、北楼底等一大批村庄将在镇果树种植协会和果蔬种植园的统一指导下,陆续建成高标准、高质量果园。合作联盟。 完善后,将实现法城苹果的产业化扩张和标准化生产。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苹果品质,法城镇也追本溯源,走出了一条苹果产业发展的绿色之路。 “我们引进清华大学资源环境课题组新技术,建设‘农村垃圾综合处理与资源化示范工程’,以循环经济理念解决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 任飞表示,该项目的成功运行,使苹果树枝、树干、树皮、玉米秆等农林废弃物变废为宝,加工成有机肥,返回苹果园,减少了对苹果的使用。化肥农药,逐步建立绿色有机种植体系,从源头保障苹果安全,全方位打造真正的生态农业和有机乡村,让我们取之于城市,回之于我们所拥有的给予城市。
如今,法城镇苹果全产业链正在全力升级、提质、重塑品牌。 到2022年,全镇苹果面积稳定在3.1万亩烟台海阳市红富士商城,苹果总产量达到7万吨,苹果总产值达到4亿元,巩固法城苹果品牌地位,续写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