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王雨萌、叶凯济南报道
当吃货遇见学霸,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近年来,以农科院为首的各地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生产的农副产品备受关注,甚至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网红食品。 这些产品的包装透露出它们朴实无华,甚至带有几分“土味”,却被网友称为“食品界的隐藏菜单”。 美味+学术似乎已经成为健康和可靠的代名词。 农科院专业人士做出来的食物是浪费材料还是原汁原味的法则? 今天我们买了六种网上流行的农科院美食来测试一下味道如何。
南京农业大学黄教授烤鸡
“南农大学·黄教授”系列食品是由南农大学食品药品管理学院黄教授领衔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带领十余名博士生、硕士,研制而成的秘方。黄教授. 烤鸡用的是三黄鸡,打开包装就可以吃了。 撕开后,红烧鸡的香味就已经扑鼻而来。 皮亮而不腻,肉紧而不粘,咸味脱骨。 吃得越多,你就越会感到“满足”。
东北农业大学 农业大学红肠
哈尔滨红肠在美食界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 位于哈尔滨的东北农业大学能在这里立牌子,一定是有“东西”的。 这款农大红肠也是真空包装的,开袋后可以立即食用。 具有浓郁的黑胡椒和蒜味,肥瘦相间。 但唯一的缺点是肠衣稍厚,味道偏咸,需要搭配主食。 另外,东北农业大学有自己的食品工厂,销售的产品种类繁多,有面包、酸奶、酸菜、长白糕……喜欢东北美食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彩色薯片
为解决兴隆镇土豆滞销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生杜浩天及其团队将西农种植的彩色土豆引入当地,研发出彩色土豆锅巴,帮助村民增收致富。收入并致富。 多彩薯片既是科研成果,又是扶贫产品。 经媒体报道后一度断货。 米果有两种口味:孜然味和辣味。 米果的颜色是紫色或黄色。 它没有调味剂和色素。 口感酥脆,有浓郁的土豆香味。
湖南农大饭田洼辣条
你以为农科院的产品都是为了中老年人的保健而准备的吗? 看看湖南农业大学的辣条,号称辣条界的学术带头人。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辣条不健康了。 乍一看,这款辣条的包装很简单。 有薯条和素筋两种口味。 具有湖南特有的辣椒风味,味道浓郁。 与市面上的辣条相比,比较干,少油腻。
中国农业科学院燕麦片
中国农科院燕麦片是中国农科院最早的美食。 它看起来并不起眼,但至今仍然很受欢迎。 这款麦片的包装上写着可以调节血脂,而且不含任何化学制剂。 不仅味道健康,而且味道独特。 煮熟后的燕麦粒富有弹性、柔软,像牛奶、豆浆一样煮熟,具有独特的风味。
烟台市农业科学院烟树25号
“烟蜀25号”是烟台市农业科学院通过杂交技术选育而成。 具有多重特性,富含β-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粘液蛋白等成分。 2011年荣获国家甘薯奖,在质量团体竞赛中,公司鲜薯产量排名第二,口感排名第一。 “烟薯25号”是美味的烤红薯品种。 只需烹饪即可“上油”。 它质地细腻,比普通土豆更软、更甜、更糯。 也可作为主食,正在减肥的人也可以食用。 。
“说到食品研究,没有人比农学院的师生更专业了。”
农学院零食为何频频“出圈”? 看似简单的背后,其实是“知识的力量”。 最近火爆的农科院石庄牌燕麦片,最初因其外包装朴实无华,甚至有点像“肥料”而闻名。 然而,该产品受欢迎的背后是中国农科院专家数十年艰苦的科研努力。 。 农业科学院研究人员发现,燕麦中的脂肪中亚油酸含量最高。 据研究,每50克优质燕麦所含的亚油酸相当于常用降压药“益舒宁”15粒的主要成分。 经过多轮动物实验和大规模临床观察,专家得出结论:燕麦片的降脂作用与降脂药物基本相同。 1987年,我国第一条燕麦生产线建成,“石庄牌”诞生,意为强(英文“strong”),成为中国农科院明星品牌。 1993年,“石庄”燕麦被国家科委评为1993年度国家新产品。 研究人员介绍,在后续研究中,一轮种子筛选进行了五年,其中前三年用于耕作。 随后,研究人员从1000多个样本中,根据β-葡聚糖含量和口感确定了主打燕麦片,并进行了新一轮的临床观察。 如今,选拔工作仍在进行中。 针对“被诟病”的简易包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调整计划。 “简约到极致也是一种美,这也是我们对传统的尊重。”
此外,还有近期在高校科研食品PK大赛中获得冠军的“华农酸奶”。 据华南农业大学官方介绍,20世纪30年代,华农的前身岭南大学农学院曾有一座规模为一两百头奶牛的乳品加工厂。 后来依托乳品加工专业,研究领域拓展到酸奶的生产和研发。 1997年,华农成立华南农大乳品厂,正式对外销售酸奶。
1996年,石河子大学专门成立了神乃新疆食品研究开发中心,胡萝卜汁就是其因地制宜推出的产品。 真内胡萝卜汁采用天山北坡生态区出产的“新黑田五寸参”胡萝卜,采用细胞破壁技术鲜榨而成。
然而近日,两所大学却悄然组成了“cp”。 网友们根据他们的特色产品——酸奶和胡萝卜汁,给这对夫妇取名为“酸萝卜”。 成功携手的高校有“黄教授”品牌的鸭血粉丝汤和黑龙江大学副教授凌洪志研发的“凌老师酸菜”。 两款产品均参加了淘宝“走进新母校”活动。 凌宏志与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黄明在淘宝直播间连线。 两位教授共同向网友推荐了融入科研成果的健康食品。
农科院校的零食火爆全网。 吸引消费者的是“健康”
据统计,2020年“双11”期间,“时庄”燕麦片因销售火爆,门店不得不暂时关闭。 预售期持续了20多天。 数据显示,石庄燕麦片月销量可达10000+; 南农大黄教授烤鸡在黄教授天猫旗舰店的总销量达到8.5w。 除了更专业、更靠谱烟台农科院招聘,农学院的美食还有哪些吸引消费者的地方呢?
农学院的伙食除了“科技”,还“健康”。 一名大学生说:“当我第一次知道黄教授的烤鸡时,听说它没有防腐剂,而且很多包装食品都含有防腐剂。 学校的一些产品会向学生传达健康生活的理念,无论是运动方面还是饮食方面。”一位农业博士生认为,“客观来说,一些大学零食可能无法与学生形成压倒性的差距。”市场上的其他产品,但他们可以利用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食品安全。 据凌宏志团队介绍,经过20多年的研发,他们推出的酸菜不仅不含亚硝酸盐,还能产生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黄教授”用科学方法防止鸭血中的亚铁离子被氧化,让食客吃到新鲜健康的食物。
此外,大学自己研发的食品也成为学生表达对学校归属感的载体。 正如有网友所说,很多学生都会将学校推出的美食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 事实上,大学研发的食品有自己数万人的“本土推广”团队。 近日,淘宝发起高校科研美食PK大赛,共有17所高校和机构以实验室出品的各类美食入围。 华农王同学:“为了给华农酸奶投票,我女朋友一天换了三个账号,我还号召校外的朋友给华农投票。” 从各种高校美食评价的评论区不难发现,高校零食很容易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不少学生甚至用自己学校的产品来表达自己的自豪。
农科院校研究零食到底是为了什么?
从品类选择来看,高校研发的食品大部分来源于学校的科研成果,具有学校所在地的农业特色。 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彩色马铃薯脆米,采用了该校陈勤教授团队培育的高营养彩色马铃薯新品种; 黄教授烤鸡是由南京大学黄明教授与10多位博士、硕士共同研发。 “有文凭的鸡”; 福建农林大学利用其茶厂的原料优势,推出茶酥糖。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事玉米抗病研究的常博士表示,大学不仅是创新人才的聚集地,也是创新成果的源泉。 通过与企业合作,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高校的“精品”专利变成市场上的“金”专利,实现校企“双赢”切实增强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科研人员继续研究的积极性。
日前,一位名叫“郭坝市长”的陕西研究生上了热搜。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兴隆镇马铃薯种植面积大,品质好。 但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烟台农科院招聘,土豆无法上市,卖不出好价钱,一直是令当地农民头疼的问题。 杜浩天是西农的一名硕士生。 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努力解决兴隆镇土豆滞销的问题。
西农彩薯引进当地,开发彩薯脆米,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为了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杜浩天甚至申请了延迟一年毕业。 越来越多的农业科研人员像杜浩天一样,正在努力通过科技帮助农民增收,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如今,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许多承载着科研技术和现代健康生活理念的农学院美食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 高校在电商平台上设立的隐藏实验室美食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未来,越来越多的科研美食将陆续“登场”。 你被哪一位“安利”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