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形势不景气,无论是鲜活海参还是深加工产品,销量逐年恶化,现在我们已经到了自2002年建厂以来市场拓展最困难的时期。” 昨天,烟台芝罘岛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俊成感叹道。
芝罘岛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海珍品深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 其芝罘岛海参肽营养胶囊、海参浆、海参酒等产品已畅销全国。 为什么会陷入泥潭呢?
事实上,该公司面临的问题并非独一无二。 烟台市作为全国重要的海参生产加工基地,已形成以海参养殖、加工、销售和海参新产品研发为主导的优势海参产业集群。 然而,优势互补的“烟台海参”却缺乏创新意识、诚信意识和走出去的“勇气”,品牌影响力逐渐淡化,营销模式趋于僵化,产业发展亟待加强。改变。
缺乏创新让企业陷入困境
“市场形势变化太快了,我还记得工厂刚建的时候,海参等产品供不应求。” 面对窗外蔚蓝的大海,王俊成的思绪回到了十几年前。
2002年,芝罘岛海洋生物公司依托高新技术和资源优势,对海参进行破碎、提取、加工,自主研发出更适合人体吸收的海参肽胶囊,并在此基础上建厂用于销售。 2003年,该国经历了非典危机。 由于该产品具有增强免疫力、缓解身体疲劳的保健作用,适合各年龄段人群,产品立即打开销售,订单爆满。 “我们推出的广告是‘每天两三粒,全身充满活力。’”王俊成说,当时,公司租了一块海域,在该海域养殖野生海参。芝罘区波波口,与附近渔民达成合作协议,优先向海参供应企业提供。 “每年使用纯野生海参2万至3万公斤,全国各地的二级区域代理商纷纷涌入,销售火爆。”
面对大好形势,公司于2006年推出海参浆产品,2007年推出海参酒产品,从而实现了公司发展的最高峰。 “但从2007年开始,公司就没有推出任何新产品,销量连年下滑。” 王俊成毫不掩饰地说,“缺乏创新产品,让公司陷入了困境。”
创新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活力源泉。 在北方大连“辽黄瓜”和南方福建“南黄瓜”的双重夹击下,烟台海参陷入内忧外患,是产品、管理、生产等方面缺乏创新意识的体现。销售量。
目前,烟台市海产品产业主要分为初加工和深加工两大类。 其中,初加工的盐渍干参、盐渍参、水发参等仍是市场主流。 各大商场、路边水产店都可以找到。 它们不仅容易含盐量超标,而且品质也参差不齐。 标准仍然基于尺寸。 在深加工过程中,低端速冻、即食、冻干等海参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不断推出,但仍属于严格加工产品,没有有效引导市场消费。 有不少市民对购买、食用感到不安。 存在。
无法走出去,品牌推广滞后
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海参已成为产值超千亿的大产业。 一度高位的高端海参价格也逐渐回归理性。 品牌海参企业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市场正在向民用市场发展。 如何抢占大众消费时代的战略节点? 答案无疑是:出闺门喊。
2014年8月,烟台元生人参首次登陆沉阳烟台新海水产集团有限公司,拉开了全国12场路演推广的序幕。 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元盛人参凭借独创的海参加工技术、独特的定制营销、高产品性价比,实现了快速进入市场。 完成了海参企业的快速逆袭,形成了令整个行业惊讶的业务。 “超级单品”推动产品逆势崛起。 “烟台海参满足于现状,不提前谋划,品牌推广落后于别人,影响了烟台海参产业的发展。” 市海参协会一位会员表示,只有走出国门才能证明自己的实力、打造自己的品牌。 然而,像北京、济南这样的城市,市场竞争太激烈,很多实力品牌都进入了。 烟台不少企业担心进入后弱者为强,从而失去信心,失去市场。 “以前,烟台海参不愁销路,都是规模化流通、‘本地作坊’式生产,主要供应批发商和五星级酒店,没有形成特别强的品牌和销售意识。 ”。 烟台神来宝公司总经理沙胜林曾表示,近年来,随着整个海参产业的转型升级,原来的道路已经行不通了,这就逐渐唤醒了品牌思维和品牌思维。走向全球。
在全省范围内,威海海参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广以及大力的广告宣传下,品牌知名度有效提升,在“鲁迅”行列中名列前茅。 东营海参的营销网络正在遍布全省乃至全国,成为不可小觑的“后起之秀”。 打造响亮的“烟台海参”品牌,只有大家添柴才能薪火相传。 这不仅需要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海参企业也应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维护公共品牌,将原产地优势落实到品牌建设上。
起源不明,诚信意识应觉醒
品牌之战,归根到底是品质之战。 对于很多长期生活在烟台的人来说烟台新海水产集团有限公司,房产海参应该非常熟悉,但奇怪的现象是,很多人越来越买不到海参,或者不敢买海参。 冬季购买海参进补时,要么去找熟人,要么找懂基本知识的人。 人们购买的话,只能去大品牌。 当地人不买海参的现象,反映出海参市场的混乱和消费者对吃“白参”的渴望。 “在目前真假难辨的市场形势下,诚信和品质是推动烟台海参进一步走向全国市场的内在动力。” 烟台鑫海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饶宇在行业工作多年,懂得如何鉴别多个地区的海参。 能够细心解答消费者的疑问,“鑫海销售的产品,包装上的产地非常清晰,让消费者清楚地购买。正是因为这种诚信,公司积累了大量稳定的客户和回头客,其中有一位客户‘消失’三年后,又回来与公司深度合作,成为忠实客户。”
在海参产业现状下,无论是山东、大连还是福建生产的海参,基本都是“千海参一品”。 “烟台海参”有质量和品牌优势,但没有价格优势。 如果市场销售不规范、不诚信,只能在价格战中毁掉自己的优势。 “现在我们的生产车间完全透明、开放,消费者可以现场参观整个加工过程,展示了公司重视质量、信守承诺的实际做法。” 饶宇说道。
为振兴烟台海参品牌,烟台市成立了海参行业协会,每年举办烟台名优海参、品牌海参企业展览会,提高海参企业的诚信和品牌意识,维护合法权益。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从源头抓起。 规范企业生产和销售,才能保障混乱的海参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YMG记者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