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学校召开2024年领导班子务虚会。 全面谋划、讨论2024年各项工作。学校党委书记钟登华主持会议。 校长孙启新,学校领导张东军、钱学军、辛贤、李培静、单继国、林万龙、杜太升、田建辉、王勇出席会议。
钟登华指出,召开学校领导班子务虚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全面谋划学校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挑战、发展中的困难和阻碍,从“怎么看”中切实解决问题把认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认清形势、振奋精神,扎实做好2024年关键之年的各项工作。
钟登华强调,要准确把握中国农业大学发展的历史方向,牢牢走在高等教育的前列。 准确把握中国农业大学发展的历史方向,必须从中国农业大学的发展历程和目标定位、党和国家对中国农业大学的发展要求中寻找答案。 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农业大学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代代中国农业大学人艰苦奋斗,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要始终牢记党和国家赋予学校的光荣使命和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对标、对标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遵循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新三步走战略”。 “勇往直前,牢牢走在高等教育的前列,为中国农业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钟登华指出,要牢牢把握学校发展趋势,坚持推进改革创新。 2024年是关键的一年。 规划好2024年工作,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 要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新发展理念等角度把握学校发展方向,找准学校发展中的难点和堵点。 要认清形势,直面问题,找准方向,把握学校发展大势。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改革创新。 要牢牢把握“解决民生、培养知识、培养人才”的内涵,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挖掘潜力,以“六个坚持”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要“超越教育看教育”、“超越农业大学看农业大学”、“超越农业大学以长远的眼光看农业大学”,深刻认识农业大学学校的发展形势,始终保持忧患意识。 要深刻认识新质量生产力内涵和特征,积极行动起来,加快成为助力新质量生产力形成的重要力量。
钟登华强调,要以滚石上山的精神狠抓“8+2”,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毫不放松。 要锚定目标不放松,认真梳理年度目标,在总体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把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 我们要团结奋进,毫不松懈。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胜利。 全校上下要团结一致,同心协力谋发展,齐心协力,使团结奋进成为学校发展的鲜明底色。 当你必须克服困难时,不要放松。 学校向前发展的“硬骨头”有很多,需要以“滚石上山、披荆斩棘”的精神,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要提高能力毫不松懈,不断增强“政治能力、计划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形成“闭环管理”的工作习惯,树立“今天做今天的事”的强烈意识,践行“胸怀国家、高素质、专业能力、战略在手、手段在手、责任在肩”。
钟登华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发展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 要抓住思想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理论武装,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把学习教育融入生活,经常抓、时时抓、时时抓、抓落实。以理论清醒保持政治坚定,引导全校师生旗帜鲜明政治立场,把锤炼政治素质作为第一要求。 他们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做工作,坚决拥护“两个创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筑牢高校思想阵地。 位置。 要抓住重点,细化形成今年重点任务,重点研究解决“8+2”中的重大难点问题,推动和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 要狠抓基层落实,坚持聚焦基层的明确方向,激发基层部门和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并努力前进。 要狠抓作风建设,长期坚持从严基调、从严措施、从严氛围,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用良好党风带动良好风气形成校风、教风、学风,凝聚士官之力,自主创业。
钟登华要求,新学期即将开始,开学前要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确保教学秩序顺利运行。
孙启新从三个方面对2024年工作提出了思考和部署。 他说,首先要看世界大势。 立足创新时代,追求创新就是追求未来、追求发展。 要清醒认识创新时代特征和趋势,科学把握技术创新、教育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创新、组织模式创新等主题,深刻认识创新的意义。 当前,科技创新日新月异。 ChatGPT、Sora以及以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将改变世界。 技术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 未来,新产业、新业态必将更加依赖科技创新。 立足世界巨变,创新已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和社会进步的有力引领。 其次,取决于国家发展战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作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强调了新质量生产力的重要内涵,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要加快形成支撑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体现了党中央把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与此同时,工信部等七部门着力推动六大方向产业发展; 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2年、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围绕农业强国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一号文件提出“两个保障”、“三个提高”、两个“加强”,对2024年“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总之,学校要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履行使命和责任。 三是要战略性看待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扎实谋划学校发展。 规划今后工作时,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 《孙子兵法》云:“战前有庙者,必算胜者;战前有庙者,非胜者,必算少者。” 我们必须站在世界和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把握学校发展的历史。 定位自己并认识到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学校正处于全球发展的不确定性时代和创新发展的时代。 未来,新产业、新业态将更加依赖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我们要建设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 农业强国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 基于上述机遇,在世界巨变中,有必要明确中国农业大学在农业农村、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全球发展等领域的使命; 要思考如何在人才培养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强校创新、支持国家等方面实施创新。 重大战略及未来产业创新、学校治理创新等新的责任和担当; 要认清中国农业大学在发展关键时期面临的主要挑战,解决办学空间严重不足、尚未解决的创新人才培养、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等问题科技创新配套不够,学科专业布局和新型交叉学科建设不能支撑转型后的新使命,科技创新支撑新兴产业,对区域发展的引领作用不强。
孙启新对2024年学校行政工作作出部署。一是以加快平谷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建设为指导,实施学校资源拓展和社会服务升级。 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建设作为重大工程,建立“周推进”机制; 将举行一次关于扩大学校资源和社会服务的会议。 二是深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和创新。 召开全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研究推进卓越工程师、未来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强基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新农业科学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就业、烟台研究院招生、继续教育等11项重点工作。 三是继续深化和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全面贯彻落实学校新时代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人才引进带动新战略方向布局,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完善人才发展绩效管理,提高人才服务质量,把人才安全稳定作为大事来抓并密切关注。 四是谋划2035年学科布局和战略。召开学校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对标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学校发展目标,对现有学科和专业结构进行战略布局和优化升级。 五是以优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新兴产业。 召开学校科技创新大会,跳出科技创新本身,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顶层设计科技创新重大领域和方向; 大胆开展科技创新组织模式改革,探索实现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研究、高新技术与前沿交叉突破的新途径; 充分保障和发挥现有和规划中的国家、省部级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和保障功能; 选拔和使用好战略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烟台)国际交流中心,充分发挥战略科学家的作用。 六是高度重视智库建设。 加快支持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全球粮食经济与政策研究院、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院建设,打造高质量、专业智库研究团队。 七是推动高水平国际合作。 继续办好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搞好A5联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烟台)国际交流中心,推动国际科技合作,推动南南合作、全球减贫、 “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思考和推进境外合作办学,持续推进国际学院运营和扩大招生规模。 八是完善校园建设。 继续加快养生楼建设进程,有序推进体育艺术中心、分子育种创新中心、图书馆远程书库建设,继续推进环境美化改造,研究中国农业大学校史编修工作。 九是强化配套条件。 要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提供良好服务保障。 特别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和校园安全稳定,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十是继续推进深化改革,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我们将着力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以转向“动车组”模式为突破口,谋划改革试点,实现新突破。 做好学校百年优秀精神文化传承和创新工作。
孙启新表示,规划固然重要,但落实更重要。 全校师生要继承和发扬“谁给我最好”的优秀文化,用“心力、用心、用情”谋划和落实今年的工作,加快推进学校建设进程。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留下坚实的脚印。
会上,张东军、钱学军、辛贤、李培静、单继国、林万龙、杜太升、田建辉、王勇等9位校领导根据工作情况分别交流了年度工作计划和重点推进工作负责。
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学校管理服务机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记者:欧阳永志 姜萍萍
摄影:欧阳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