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大校新闻客户端报道(YMG全媒体记者 徐峰 通讯员 李莉 刘曦)9月16日,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举行新生开学典礼。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姜培民,烟台研究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院长辛宪,部分学院、部门领导,烟台市教育局局长蔡润普,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全体教职工、582名新生参加典礼。2020级新生成为学校与烟台市政府签订共建协议后的首批新生。
本次新生开学典礼对于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记者从现场了解到,到场的582名学生是学校与烟台市政府签署合作建设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协议后首批入学的学生。其中,有国家重启第二学士学位后招收的首批第二学士学位生,也有首批通过网络视频复试方式录取到校的研究生。
孙其信校长在致辞中用三个词形容这支新队伍:规模大、水平高、来源最广。他表示,共建协议正式签署后,要展望学校的“明天”。“十九大报告规划了宏伟蓝图,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农业大学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也有非常明确的目标,那就是把它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烟台研究院在发展大背景下是什么样子?我们在共建协议中达成了六个字的共识——做实、做大、做强。”孙其信说,在共建规划中,烟台研究院的规模要达到5000人。 这不仅是“大规模”和“大物理空间”,更是为中国未来现代化构建新的科学布局,支撑山东烟台的现代化建设。
孙其信说,烟台研究院并不是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校区的翻版烟台研究院,与中国农业大学主校区不同的是,它是面向未来科技增长点、对海洋经济发展有强烈需求的新型大学。
在孙其新和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一群教育工作者眼中,2020级新生不仅将见证诸多国家历史,也将见证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的历史时刻。
新生开学典礼上,582名新生在台上与学长学姐们一起唱起中国农业大学的校歌。他们的未来正如歌词所说:“我们走出校门烟台研究院,肩负着保障天下福祉的责任。”也正如孙启新在演讲中鼓励他们说的:“2035年,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靠谁?就靠你们。”
新生入学典礼上,582名新生在随录取通知书发放的愿望卡上写下了自己未来的愿望,毕业后,这些愿望卡将作为毕业纪念返还给学生,考验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