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效果图。
大大小小的新闻客户端4月17日讯(YMG全媒体记者高伟、王红云,通讯员孙康波、韩志刚、蒋干摄影报道)
趁着新赛道,烟台又有大动作!
4月16日上午,位于八角湾新城核心区的泰和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正式开工建设。 该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总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 将建设集创新中心、创业中心、培训中心、行政中心于一体的“四位一体”研发办公综合体,打造具有烟台特色的国内领先创新型企业。 总部。
这是继万华总部研发基地之后烟台泰和新材集团,黄渤海新区在建的又一重量级总部研发基地,标志着八角湾新城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全面启动。
奠基仪式简短而简单,但规格却很高。 山东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姜成宣布项目开工。 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彦在仪式上致辞。
当前,烟台正抓住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的机遇烟台泰和新材集团,努力担负起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城市和先行城市的责任。 随着GDP万亿城市步伐的加快,烟台对大好项目的渴求显得尤为迫切。 这也是书记、市长来为项目“站台”的强烈发展信号。
泰和新材是中国第一家氨纶、间位芳纶、芳纶纸、对位芳纶工业化生产商,也是全球第一家智能纤维工业化生产商。 2022年,公司被授予国务院科技改革示范企业,完成系统性机构改革,正在努力构建“创新+创业”协同互动的新发展模式。
“今天的泰和新材因创新而存在,未来我们也将依靠创新取得更大的发展。” 泰和新材料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锡全说。 国际创新中心项目是泰和新材料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实施举措。 “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培育新动能、新动力。”
根据规划,该项目将依托烟台黄渤海新区创新产业平台,定位“具有国际水准、凸显企业形象”。 其中,“创新中心”定位动力中心和人才高地,以“一个中央研究院、一个宁夏研发中心、N个联合实验室”的创新布局,打造世界一流的研发平台; “创业中心”定位为增长极和跑马场。 、孵化龙头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布局的背后,是泰和新材近年来精心培育的六大新赛道的蓬勃成长。 泰和新材在巩固高性能纤维产业先发优势的同时,发展智能穿戴、绿色制造、生物基材料、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绿色化工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发展开辟“一总部五园区”布局,打造发展新路径。
目前,各赛道均已组建创新创业团队,聚焦自主创新。 例如,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绝缘复合材料项目将为电机、整车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拟在松山工业园建设一条年产1500吨新型复合材料生产线,预计2023年9月建成投产。主打智能穿戴的纤维锂电池项目,将建成投产。引领纺织与互联网、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融合发展。 国际创新工程的使命是依托六大新赛道的项目和企业,打造产学研共享技术平台,建设充满活力、技术领先的世界一流新材料研发基地。创新、资源聚集、人才集聚。 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
值得期待的是,未来,帆船巨轮创新中心将以“云浪银壳”与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遥相呼应,成为烟台千里的“新地标”沿海观光走廊。
该项目的启动无疑将为备受关注的八角湾新城板块带来新的机遇和潜力。 作为我市“五大新城”之一,八角湾新城也是黄渤海新区起步区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 烟台哈尔滨工程研究院等8个项目已竣工,15个项目在建,总面积超350万平方米。 平方米大型开发建设框架。
根据部署,新城将加快八角湾人才集聚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企业总部集聚区,全力支持企业布局企业总部、研发平台、创新中心、孵化基地、金融公司等等。 作为“示范工程”,太和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预计三年内培养500多名新材料领域科技和产业人才,突破20多项关键新产品技术,获得200项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产品和培育了10家具有良好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
这必将带动更多优质项目、人才、资源落户黄渤海新区,为我市争创“万亿城市”提供强劲动力。
事实上,入春以来,烟台以密集扎实的行动,掀起了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从全市高质量发展集中观摩活动,到全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奠定了为GDP突破万亿元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正在深入实施的“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和16个重点产业链长体系也需要一大批龙头项目的支撑和带动。 只有牢固树立“项目兴市”意识,推动年初确定的40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和137个储备项目尽快落地投产,才能对冲不确定性审时度势,打赢“经济攻坚战”,为烟台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可以说,抓住大好项目,就抓住了烟台的现在和未来。
外界对泰和新材的成长充满想象。 烟台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