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新材芳纶涂覆隔膜正满负荷运转

admin

新材料正在改变世界。

25日上午,在太和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园,芳纶涂层隔板生产车间满负荷运转。 不远处的新生产线车间已经开始建设,新产能将在年底释放。

自去年3月15日产线全面并线,如今产品已应用于3C电池和动力电池,芳纶涂层隔膜项目的进展一直备受外界关注。 在泰和新材料集团内部,该项目也被视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上的关键战略布局,未来产值将达数百亿元。

烟台泰和新材销售有限公司_烟台泰和新材集团_烟台泰和新材官网

“泰和新材的芳纶涂层隔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优于国外竞品,且成本全球最低,极具竞争力。” 太和新材料战略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江明表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别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芳纶隔膜可以显着提高电池安全性能、快充性能和循环性能生命面临着巨大的成长空间。

烟台泰和新材官网_烟台泰和新材销售有限公司_烟台泰和新材集团

这款高性能芳纶锂电池隔膜产品到底有怎样神奇的“膜”法呢?

在太和新材料战略规划院实验室,记者看到了一小瓶黄色液体。 “这是芳纶涂层溶液的初始状态。” 江明告诉记者,锂电池隔膜是隔离正负极、防止短路、保证锂离子通过微孔排出的关键材料。 “将液体芳纶涂覆在电池隔膜上后,通过相分离和造孔技术就得到了这种具有微孔的隔膜。” 江明拿起身边一卷白色“薄膜”,向记者介绍,芳纶隔膜作为最早的第四代锂离子电池隔膜,是耐高温聚合物涂层隔膜的典型代表,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池的电性能和安全性能。 目前苹果手机、特斯拉Model S系列搭载的电池均已采用芳纶涂层隔膜,但在国内电池产品中应用较少。

为什么这种安全稳定性极佳的隔膜在国内很少投入商业应用?

原来,在太和新材之前,全球芳纶涂层隔膜技术主要由住友、帝人等日本企业控制,几乎所有制备工艺都申请了发明专利。 这意味着,国内企业想要生产芳纶隔膜,需要向日本购买专利权。 不仅成本高,而且还面临很多附加条款,制造成本巨大。 但下游企业若想使用日本芳纶隔板,其价格仍居高不下。 “不是他们不想用,而是他们用不到,也买不起。”

烟台泰和新材集团_烟台泰和新材官网_烟台泰和新材销售有限公司

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严重制约了国产芳纶涂层隔膜的应用。 要突破封锁,只能依靠自主研发。

“中国起步较晚,知识产权被外国企业牢牢掌控,不留任何空白。” 江明讲述了泰和新材启动芳纶涂层隔板项目时面临的现实。 先引入、再吸收、再超越的老路已经行不通了。 我们要依靠原创性、差异化创新,从原材料来源到技术、工艺、设备等有别于国外企业的突破,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

时间,回到2020年。不甘心受制于人,又看到芳纶隔膜巨大的市场潜力,泰和新材料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锡全召集了懂“膜”技术的人公司正式组建国产芳纶涂层隔膜精英团队。

此前,泰和新材已连续7年关注、分析和研究芳纶涂层隔膜市场。 “作为全球领先的芳纶材料供应商,泰和新材拥有化工原料、纤维业务、下游产业链等多重优势,泰和新材必须做到这一点。” 宋锡全在团队启动项目时曾这样说道。

烟台泰和新材官网_烟台泰和新材集团_烟台泰和新材销售有限公司

要想“另辟蹊径”绕过国外知识产权封锁,就等于从头开始。 项目团队着手做三件事:

聘请高校、科研院所、电池行业专家,了解行业技术趋势和市场状况,“不打无准备之战”;

建立了20余名硕士、博士团队,涵盖材料、设备、工艺、应用四大类工程师,建立了“实验室小试-持续中试-产线量产”的完整研发体系和平台-电池准备-性能评估”;

该项目最困难的部分是“聚合物改性”,这意味着突破原有的芳纶体系,将其从原来的线性聚合物重构为网络聚合物,相当于创造了一种新的聚合物材料。

烟台泰和新材官网_烟台泰和新材集团_烟台泰和新材销售有限公司

“这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烟台泰和新材集团,既要控制分子量,又要控制分子量分布,同时还要匹配后续的包覆工艺,需要考虑的技术细节太多。” 江明表示,团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尝试。 经过千百次策划,我们终于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生产出了材质和工艺与国外完全不同的芳纶涂层隔板。

2022年4月,团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芳纶锂电池隔膜完成动力电池应用测试。 在安全性能、快充性能、循环寿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进一步坚定了研发团队的信心。 在研发过程中,技术人员详细分析了国外产品的痛点并加以解决。 国产芳纶隔板性能遥遥领先国外竞品!

不到一年后,2023年3月15日,太和芳纶隔板生产线全面投产,正式投入自主生产。 同年4月,主要生产国产芳纶涂层隔膜的烟台泰和电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推出4个型号、16个规格的高性能SAFEBM芳纶隔膜产品,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成本。 为下游电池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目前,芳纶涂层隔膜项目已通过多家电池客户的现场审核,在动力电池、家用蓄电池、低温电池、半固态电池等项目中取得了良好进展。 新的车间和生产线也已建立。 全面建设中。 致力于成为全球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泰和新材,也将技术创新触角延伸至新能源汽车电机材料、内饰材料、车身材料等领域。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出席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宋锡全表示烟台泰和新材集团,技术创新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形成产业升级的“关键动力”。新的生产力。 泰和新材自成立以来就植入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基因。 未来增长仍将依靠创新驱动发展。 “材料的创新处于产业链的顶端,作为一家材料公司,泰和新材将持续大力投入创新,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让生活因材料而美好。”

当前,新生产力已成为经济热词。 只有加大源头技术储备,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相信,随着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源自泰和的新材料创新故事将不断上演,成为烟台加快形成新品质生产力的生动注脚。

YMG全媒体记者高伟、王红云、通讯员孙康波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