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的贵宾室里,有说不完的珍惜话语,有说不完的平安话语。 挥舞的双手,告别的眼神,久久不忍放下。
2022年2月27日,浮山区人民医院产科主管护士臧丽丽、检验科主任技师刘玉玺作为烟台市第六批医务人员前往西藏聂拉木县援藏,开展对口医疗支援工作。
昨天,通过网络连线,臧丽丽、刘禹锡向大家讲述了近两个月来援藏工作的酸甜苦辣。
调侃新环境中的“痛苦”
“山,山水,山水相连。唉,那是青藏高原……”高亢动人的“青藏高原”让无数人向往神秘的雪——覆盖高原。 。
飞机降落日喀则机场后,又经过近8个小时的车程,翻山越岭,翻越两座5000米高的山峰,臧丽丽和刘玉玺终于抵达了此次援藏医疗物资的目的地——西藏边境县。中国西部——聂拉木县。 自然环境恶劣,高原反应严重,卫生服务滞后,医疗设施薄弱,技术人才稀缺。 这是两人眼中最真实的场景,也是最直观的体验。
胸闷、气短、心跳加快、极度缺氧。 短短几天,一系列的高原反应让原本身体健康的臧丽丽患上了肺炎和胃肠道疾病。 她晚上甚至靠安眠药来获得短暂的睡眠。 说起这段经历,臧丽丽苦笑——“我们还没有为当地民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但我们却成了需要别人照顾的病人。”
聂拉木县作为一个平均海拔4300米的边陲小城,水质极差,导致传染病流行。 除了日常工作,臧丽丽、刘玉玺和其他援藏同事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储存日常生活用水。 工作日,饮用水只能在超市购买。 两人笑着说,找水、打水、储水是每天必修的“体能”课程。
“辣”的感受是最简单的
“臧丽丽、刘玉玺所在的聂拉木县人民医院距离最近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有近8个小时的路程,山路蜿蜒多,交通极其不便,当地群众靠县医院看病。日常医疗和紧急护理。” 浮山区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栾林告诉记者,由于聂拉木县医院医护人员短缺,两名援藏医护人员除了正常的白天工作外,还要承担24小时紧急值勤。 。
4月21日中午,臧丽丽和刘玉玺突然接到紧急通知,立即赶到急诊室参与抢救一名心率超过200次/分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治疗过程中,两人与医学专家配合默契,抽血、催吐、协助患者服用姑息药物。 救援成功后,他们得知患者是聂拉木县索佐乡藏族干部敦,他是故事中“态度绝望”的硬汉,被汉救活后说的第一句话。中国援藏医务人员感叹:“烟台医疗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火热的感情是最简单的。” 聂拉木县人民医院院长王扎说,近两个月的援藏工作中,臧丽丽、刘玉玺积极参与医院的各项紧急救援,夜间急救工作已成为常事。 。 除了上面提到的抢救心动过速患者外,让他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参与脐带脱垂、胎盘早剥孕妇的急救工作。 “多方齐心协力,奋力救援,终于成功,保住了一处又一处完整的家园。” 提起此事,臧丽丽和刘禹锡最大的感触就是“内心震撼,更加坚定了治病救人的信念和决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
想念亲人的“酸”痛
援藏的日子里,除了克服高原反应和恶劣环境带来的身体不适外,更让臧丽丽和刘禹锡难受的是思念家人带来的孤独和悲伤。
为了圆满完成援藏使命,臧丽丽告别了刚刚升入初中、学习、生活需要父母陪伴的儿子。 刘玉玺甚至放弃了年幼的孩子,把照顾家里老人和小孩的重担交给了医护人员战友。 作者的妻子。
“这里经常下雪,美丽的雪景确实难得。” 刘禹锡说,“但下雪就意味着特别冷,而且我们经常没有热水喝,而且到处都是冰冻,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
在臧丽丽和刘禹锡看来,初来乍到时生活中的种种不适和困难相互支撑,但夜深人静时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觉是最难克服的。 “大家付出了这么多才来到这里,但我们是带着嘱托和期望来到这里的,所以我们应该以更充实的工作、更热情的服务、更高的思想境界与我们一起度过这段难忘的时光。” 时间。”
民族团结、亲情的“甜蜜”
凭借过硬的护理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专业能力突出的臧丽丽被任命为聂拉木县医院护理部主任。 臧丽丽深知责任重大。 她在最短的时间内很快掌握了医院的核心护理系统和各项检查表。 为了工作不留死角,她坚持每天到各个部门巡视、测量工作,并有计划地组织员工学习各种护理技能。 。
“不缺氧但不缺精神,不畏艰难,高处有更高境界”的古老藏族精神,是臧丽丽来到西藏后牢记的宗旨。 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3周年,臧丽丽在“感恩党、跟党走”义诊活动中,带领医院护理人员为当地一家敬老院送药、送药、送温暖。 “我为人民办实事”,让孤寡老人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她用自己的行动为聂拉木人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刘玉玺工作的化验部门信息化程度不高,标本和报告基本都是手工处理。 在条件有限、任务繁重的限制下,刘玉玺共处理常规标本近1500份,其中传染病标本370余份烟台福山区人民医院,其中传染病阳性病例25例,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每一个及时、准确的数据,都为临床科室提供了诊断依据,也蕴含着刘玉玺认真负责的心血。
除了做好日常检查工作外,刘玉玺还根据医院临床科室的需要,积极开展新项目,做好“教、帮”工作,并根据医院临床科室的需要,成立了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医院感染科的需求,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不远千里。 它带来的不仅是人才,还有新技术、真技能。
“足不出户就能学到最新技术,老师一步步教你。” 聂拉木县医院检验科同事、藏族姑娘索朗美朵高兴地说烟台福山区人民医院,这真是“梦想成真”的感觉。
一座又一座山,山水相连的地方,不仅是青藏高原,更是烟台人民重托的医护人员。 旺扎院长说:“臧丽丽和刘禹锡就像来自海边的‘格桑花’,盛开在我们雪域高原上。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烟台援藏医务人员海洋般的胸怀,感受到了山海相连,民族一家。”
YMG全媒体记者全立同、通讯员蒋军、姚新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