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至27日,由山东省委网信办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承办,各省市协办的“云端打卡最美海岸线”线上主题宣传活动举行全省各城市网站及新媒体客户端。
作为本次活动的首站烟台幸福海岸线,山东省青岛这座因海而生、因海而发展的城市,近年来积极认识海洋、关爱海洋、管理海洋。 青岛与海洋的关系,即使在这座城市8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也是一个从未讲完的故事。
青岛拥有一片活力海洋,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了双轮驱动。 人们可能熟悉创下世界同类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的“蛟龙”号,也可能知道它的深海基地在青岛; 但人们可能不知道的是,继“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青岛深海基地之后,“海龙二号”无人有缆潜水器、“潜龙一号”无人无缆潜水器等高端装备也落户青岛深海基地。 “梦之队”的到来也证明青岛从未停止用科技探索神秘的深海世界。
不仅如此,青岛人还积极适应海洋经济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2014年12月,青岛市委改革小组会议通过了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法定机构改革方案。 2016年6月17日,青岛蓝谷管理局第一届董事会召开,选举产生了青岛蓝谷管理局领导班子。 青岛蓝谷管理局开始运营; “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更名为“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谷””。从此,青岛蓝谷主动担当起重大责任,不断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创新取得新突破。目前,山东省“十四五”规划已将青岛蓝谷纳入海洋篇章,明确支持青岛蓝谷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青岛“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青岛蓝谷。青岛蓝谷在建设国家海洋科学城核心区的过程中,正在锚定国家海洋科学城核心区的总体目标,加快集聚海洋科技创新要素,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海洋产业集群,着力完善城市生活设施,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海洋创新高地。
因为海洋,青岛正以更加蓬勃的姿态前行。
青岛拥有和谐的海洋。 青岛一直形成“海陆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 从海底隧道到跨海大桥,胶州湾沿岸顺畅的陆路交通也为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青岛机场从流亭迁至胶东后,已成为东北亚重要的航空枢纽。 近年来,随着中欧班列、中亚班列、中蒙班列、东盟快运班列的相继开通,开通后,青岛不仅成为日本、韩国的重要门户枢纽,也是对内连接全国、对外通达世界的世界级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
11月10日发布的《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一核心引领、三杆支撑、两带推动、全省协同”的发展布局。 以“引领”为核心,青岛有义务、有能力创新海陆协同发展机制,加强沿海与内陆规划政策协调对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素市场统一开放,推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优势向内陆地区扩大、延伸和转移。 鼓励和引导内陆企业进入海洋产业,加强对内陆地区海洋经济的服务支撑。 同时,还可以依托潍坊、烟台、威海、日照等地区的支持、完善和协作,巩固和发展海洋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物流链、生态链,利用海洋以陆带动、以陆促海,促进海陆高效联动、协调发展。
可以说,因为海洋,青岛学会了从更广阔的角度谋划发展。
青岛有美丽的海洋。 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青岛美丽的海洋一直是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宝贵资源之一。 近年来,为保护这一美景,青岛市拆除滩涂养殖池12000余亩,恢复海岸线173公里,约占全市海岸线的五分之一。 “修岸护海、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已深入每个青岛人的心中。
因为海洋,青岛更加爱护环境。
青岛拥有广阔的海洋。 青岛是一座因开放而兴、因开放而兴的城市。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给青岛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机遇。 青岛不仅是“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的战略支点城市,而且坐拥在这里海岸线的世界第六大港口——目前的青岛港直达“一带一路”航线超过80条。2021年新增20条航线中,直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11条,实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全覆盖路”,构建东南亚与中国之间的联系。 是亚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成员国经贸往来的“海上黄金通道”。
因为海洋,青岛正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世界。
青岛有一片幸福的海洋。 正是得益于沿海城市独特的气候环境,青岛冬夏气温适中。 这里的海水浴场是全国文明浴场,也受益于海洋的恩赐。 青岛海洋渔业产品丰富,包括各种鱼类、贝类、螺类……它们是青岛市民和外国游客餐桌上的幸福源泉。 这里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80岁(青岛市卫健委2021年9月27日最新数据)。 跻身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十强、2020中国最美城市、幸福之城。
因为有海洋,青岛正以更加幸福的姿态面对未来。
正是依托海洋开发,坚持科技领先,统筹海陆资源,保护生态文明烟台幸福海岸线,青岛这个蓝色海域才焕发出勃勃生机。
海洋虽有潮起潮落,但青岛正在起航,破浪而行,驶向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