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开发的离子液体密封压缩机产品是目前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压缩机。该产品的压力可以覆盖0-100MPa,风量可以达到50000标准立方米每小时,效率更高。” 谈起公司的“明星产品”,烟台东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邢子义信心满满。 作为国家级专业化、创新型“小巨人”企业,公司专注于燃料电池核心部件、氢能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氢能产业工程服务,并利用自主技术推出了多项氢能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产品。
“专精特新”企业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生力军,是发展新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在烟台黄渤海新区,像东德实业这样的“专、特、创新”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他们活跃在新能源存储、半导体、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等多个赛道,以新的优质生产力塑造高端产业。 质量发展新优势。 目前,黄渤海新区已培育10家个体制造业全国冠军企业;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家,其中9家获得工信部重点支持; 省级制造业冠军示范企业26家。 省独角兽企业1家、省瞪羚企业68家、省“专精特新”企业24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74家,均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走进力高(山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正在加速运转,PCB板正在有序运输,等待在BMS系统中加工和使用。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领先企业之一,公司多年来不断攻克前沿技术,加速储能系统4S(BMS、EMS、PCS、TMS)协同。 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动力电池企业。 管理系统提供商。
为了在新能源储能行业“抢占一席之地”,力高新能源联手万华等龙头企业建设储能电池项目。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矿物-材料-储能电池”的目标。 “储能系统——应用场景——电池回收再利用”产业链闭环,具有国际竞争力。
当前,黄渤海新区正在现有基础上培育未来产业,在新轨道上加速前进。 越来越多的企业顺势而为,走向新事物。 他们正在做大做强“专、特、创新”,全力把握发展“动力”。 ”转化为竞争的“能力”。 不少企业围绕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进行创新,逐步成长为独领风骚的“单项冠军”——
正海生物研发的国内首款3D打印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产品,利用其“生物活性”让人造骨“活起来”; 天成机械攻克了4.5米以上大直径轴承检测设备的技术壁垒; 北方微波生产的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5%以上; 德邦科技在高端电子封装材料领域构建了完整的研发和生产体系,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九牧化学在OLED显示及照明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35%。 有机光电导体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85%,销量位居全国第一。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除了企业本身的“动力”外,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推动企业朝着“专、专、特、特”方向发展的活力源泉。创新的”。 在黄渤海新区,烟台万龙真空冶金有限公司的成长烟台天成机械好不好,是政策红利赋能企业发展的有力佐证。
作为国家首批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一,公司自主研发核心工艺、自主制造关键设备,建成量产首条高铁铜铬锆接触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高铁铜铬锆接触线低成本产业化。 “在公司产能订单不断攀升的关键时刻,资金不足以支撑生产烟台天成机械好不好,多亏了1000万元‘订单贷’,才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副总经理李宗光说。
优化生态,加速释放企业发展活力。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黄渤海新区牢牢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全面实施产业培育和突破行动,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专、特、新”梯度培育体系,引导和支持企业走向“专精特新”。 “专新”之路,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沿着‘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培育路径,建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库。分类别“专、特、新”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工作,推动全区“专、特、新”中小企业扩规提质。以新的质量生产力打造发展新优势。”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