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到,捉知了:童年美味与简单乐趣的回忆

admin

俗话说“小暑一到,蝉鸣声起”,以前每当这个时节到来,伴随着蝉鸣声,我们就会忙碌两个多月——捕蝉。

不只是好玩,而是因为蝉可以烤着吃,也可以煎着吃,在缺油缺肉的年代,人们饿肚子的时候烟台 到哪抓知了,甚至有“两只蝉比一个鸡蛋还营养”的说法,蝉肉的美味,让小孩子垂涎欲滴,吃得津津有味。

烟台 到哪抓知了猴_山东知了猴_烟台捉知了猴地方

用马尾扣勒蝉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去养殖场拔几根长长的马尾毛,打成镜片大小的活结,然后牢牢地绑在一根长竹竿的顶端。在树下,选好目标,轻轻地把马尾扣靠近蝉。它们大概以为这是异性之间的调戏,所以不但不会飞,还会慢慢地翘起屁股。我们迅速把钩子套在它的头或翅膀上,然后猛烈地摇晃竹竿,就像鱼上钩后摇晃鱼竿一样。这个过程的关键,成功与否,就看你逗蝉的动作是否细腻,最后收竿是否迅速有力。

烟台捉知了猴地方_山东知了猴_烟台 到哪抓知了猴

用面筋捉蝉的成功率比用马尾捉蝉高得多。先叫母亲拿些白面粉,在碗里加水和成面团,不要太硬,然后把面团放入水中不停地洗。一会儿,淀粉就被洗进水里了,手里只剩下一团面筋。这时面筋上还沾着水,还不是很粘。用两片树叶包起来,夹在腋下。一会儿,就会变得很粘,粘性堪比现在的“粘鼠板”。扯下些面筋裹在竹竿顶端,举起竹竿对准蝉,一瞬间就黏住了。那些蝉“哇哇哇”地叫个不停,但翅膀怎么挣扎也飞不出来。

一包面筋大概能抓到20到30只蝉,然后就需要换新的面筋了。我们舍不得扔掉原来的面筋,就放进嘴里嚼着盖上,重新使用。如果没有面粉做面筋,就抓一把新的麦粒放进嘴里嚼,边嚼边把麦麸吐出来,最后嚼出一小团面筋。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蜘蛛网。方法很简单,用12#铁丝编成碗口大小的圆圈,绑在竹竿上,然后反复把蜘蛛网缠在铁丝圈上,直到缠得严实。用这种方法捉蝉的成功率可达100%,不过把蝉从网上取下来的时候要格外小心。一旦网被扎破了,就无法修补了,因为蜘蛛网不是到处都有的。得爬上一条长长的山路,在山上茂密的松林里找到大花蜘蛛织的“天网”。那“天网”的粘性真是惊人,居然能捉住一些小鸟。

烟台捉知了猴地方_烟台 到哪抓知了猴_山东知了猴

还有一种方法很难,不是谁都能做到的,那就是用弹弓打蝉。我有个表哥叫刘岳树,他把弹弓打得炉火纯青。1958年“除四害”运动中,他交出500多只麻雀腿受到县里的表扬,还被奖励了一本精装笔记本。他用弹弓打蝉也很厉害,几乎每次都能打中。有一段时间,我们所有小朋友都效仿他,每人有一把弹弓,时不时就会聚在一起比赛。要是有人能胜出,那骄傲的架势和获得奥运冠军没太大区别。

烟台捉知了猴地方_烟台 到哪抓知了猴_山东知了猴

入夜,最有收获的,莫过于用火光照亮蝉。吃过晚饭后,我们四五个人扛着面包袋、麦秸,拖着木棍,直奔蝉最多的河边树林。到了那里,大家就分散在树的周围,观察蝉落在哪里。大家各就各位后,点燃一堆麦秸烟台 到哪抓知了猴,火光把树下照亮了。那些拿着木棍的人,用尽全力往树干上打,树上的蝉纷纷飞落到火光里。最好的照明材料是旧橡胶汽车轮胎,点燃后就可以拖动,一个轮胎能用好久。

山东知了猴_烟台捉知了猴地方_烟台 到哪抓知了猴

最刺激的还是摸蝉猴,一场大雨过后,它们会从土里冲出来,在树干上爬到一人多高,然后悄悄地从昆虫变身成蝉。沁水河边的杨树林是摸蝉猴的最佳地点,一次收获100到80只,轻而易举。

我们每次抓到蝉,都会先挑三两只个头比较大的雄蝉,留着放学后进行“蝉钻天比赛”。做法是把马齿苋的嫩芽轻轻摘下来,放在蝉的眼睛上。蝉的眼睛被蒙住了,只能“哇哇哇”地往天上钻。谁把钻得更高的蝉放出来,谁就是赢家,马齿苋在我们家乡就被戏称为“蝉眼”。

我们把蝉带回家,一般都是烤着吃,或者烧烤着吃。蝉背上的肉很嫩,跟牛肉差不多,吃起来很美味。妈妈有时会煎一些来犒赏我们,但那时候油太珍贵了,最多就是往锅里倒点油,把去翅的蝉丢进去,用铲子翻炒,等香味散出来,撒点盐就行了。出锅之后,就成了我们好几天都拿来看的美味。

山东知了猴_烟台 到哪抓知了猴_烟台捉知了猴地方

我们也因为抓蝉闹过事。那是六月的一个晚上,我们到沁水河边抓蝉,回来后在村口的大柳树下分了赃物,就回去睡觉了。大柳树是三十多年的空心树,要三四个人才能抱起来。树干上有一个篮球那么大的洞,可以看见大柳树里面腐烂干枯的木头。

烟台捉知了猴地方_山东知了猴_烟台 到哪抓知了猴

过了一个多小时,我隐约听到街上锣鼓声,还有喊灭火的声音。我跑出家门一看,真是如癞蛤蟆过沟——我惊呆了。原来,我们分完战利品后,我的朋友田力随手把蝉灯的破轮胎扔进树洞里,熊熊大火就燃起来了。大火趁风,风助火势,把附近几户人家的稻草堆烧成了一片火海!

烟台 到哪抓知了猴_山东知了猴_烟台捉知了猴地方

第二天上课,老师打了我们每个人10个屁股,手都肿了。最后,经过村干部的调解,我们给受损失的家庭补偿了一定数量的柴草和稻草。我家当年送出去的麦草大概占了三分之一。

几十年过去了,直到今天,每当听到蝉鸣,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摸摸自己的手掌,因为那次老师打我太狠了,我的手掌已经肿得像个馒头了。(刘家藩)

来源|烟台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