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至大连海底隧道是多年来备受媒体和民众关注的重要工程,尤其是烟台、大连两地民众,甚至山东、辽宁等地民众更是关注不已。十年前,在一些媒体、地产中介、相关人员的大力宣传炒作下,海底隧道似乎很快就能建成,但年复一年,一年的狂热过后,它总是成了空中楼阁,直到现在人们依然看不到它的踪影。受此启发,今天我特意开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一下烟台至大连海底隧道(又称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建设可能面临的困难?以及隧道大概什么时候能建成、完工……
烟大海底隧道规划
1.烟台至大连跨海通道发展历史
1、烟大跨海通道的提出。1992年,原鲁东大学副校长刘新华等与相关人员组成研究小组,提出了修建烟大跨海大桥的设想,以加强烟台与东北地区的联系。最初的设想是从烟台蓬莱到大连旅顺修建一座大桥,全长104公里,不仅能方便车辆通行,而且将成为国内重要的风景名胜区。
2、烟台—大连跨海通道的演变。随着研究的深入,课题组发现蓬莱至长岛段可以利用众多岛屿修建联络桥,而长岛至旅顺段跨度大、海面深,不适合建桥,于是方案改为“南桥北隧”,即在南部修建联络桥,在北部修建海底隧道。随后,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南桥北隧”方案再次被放弃,取而代之的是蓬莱至旅顺全线修建隧道的方案,并最终确定。
3、烟台—大连跨海通道最终构想。21世纪,我国高铁发展迅速,考虑到100多公里长的海底隧道存在汽车尾气排放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用动车组执行运输任务,拉车、拉人过隧道的方案。动车组运行速度达到220公里每小时,从烟台到大连只需40分钟。目前这个方案也成为最终方案。
2.当前建设可能面临的困难
1、地质因素影响。众所周知,烟大海底隧道位于“郯城—鹭江断裂带”(郯庐地震带)边缘,该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一系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断裂带。公元1668年,位于断裂带上的郯城县发生8.5级地震,这是我国东部地区千年一遇的大地震。新中国成立以来,渤海湾地区曾发生过两次7级以上地震,1974年海城发生过7.4级地震,近年来,渤海湾地区经常发生3级左右的小地震。因此,地质因素是烟大海底隧道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据国内外报道,该隧道虽然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但世界上尚无如此长距离、地质条件如此复杂的隧道,工程建设面临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
2、生态环境因素。虽然海底隧道对生态的影响较跨海大桥较小,但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其对海洋生态仍然会产生诸多影响。例如,在地质勘探过程中,需要使用炸药等炸药,会造成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及海洋生物的直接死亡;一些新型环境勘探工具产生的高分贝噪音对海底生物的活动影响很大;目前海底隧道采用的盾构法、钻爆法、沉管法三种施工方法,都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施工船舶的溢油也会严重污染海洋生态等。
3、投资回报因素。经济因素即投入产出因素也是目前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目前公开的研究成果,该工程总投资约2000亿~3000亿元。这一巨额投资堪比当年的三峡工程,但收益却比三峡未知数多得多。即便以最低的2000亿元投资,烟台与大连之间,乃至东北与山东之间的车流量和客流量能否达到预测的数量,都存在诸多未知数。同时,隧道建成后大连烟台海底隧道,烟大轮渡、烟大铁路轮渡仍将不断分流烟台至大连的旅客和车辆,经济效益是否值得,也是需要考虑的一大因素。
渤海轮渡往返烟台与大连之间
4、国际环境影响。烟台、大连距离朝鲜、韩国、日本都比较近,虽然近年来朝鲜半岛局势逐渐稳定,但韩朝双方尚未达成和平协议,东北亚地区仍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目前,国际环境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毕竟如此庞大的项目,需要周边环境安全稳定,才能充分保证项目的安全运行。
3、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什么时候开工建设?
1、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意义重大。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的建设,将使原有的环渤海“C”字形环形运输变成“I”字形直达运输,不仅将加深辽宁、山东两地经济交流,而且随着环渤海经济区的崛起和环渤海高铁的建设,该项目对于助力环渤海经济区经济腾飞、东北三省经济全面振兴、东北与华东地区经济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环渤海经济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极。
2、各地建设经验。a.日本青函隧道:该隧道跨越津轻海峡,全长54公里,海底段23公里。1964年开工,1987年建成,历时23年。b.英吉利海峡隧道:隧道长50公里。1987年开工,1994年建成,历时7年。c.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该隧道长5.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也是唯一一条深埋沉管隧道。建设历时7年。从国内外经验可以看出,海底隧道是一项投资大、工期长、困难多的浩大工程。 长达100多公里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海底隧道工程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投资和技术复杂度,建设工期至少需要15年。
日本青函隧道投入运营
3、预计建设时间。从烟台、大连乃至山东、辽宁的角度来看,越早开工越好。但从更高层面来看大连烟台海底隧道,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好在该项目得到了多位两院院士和相关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并被列入《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和《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年)》。但我们必须明确的是,该项目并未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2021年至2025年)。 即便以最乐观的态度估计,能纳入“十五”规划(2026年至2030年),并在2026年顺利开工,加上15年的建设期,也至少要到2041年才能竣工,那又是20年之后。
最后笔者认为,我们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不仅要充满热情与期待,更要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