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烟台万科发布“澄清不实报道”公告。公告称,近日,烟台百润置业有限公司在网络上对烟台万科进行不实报道。烟台万科回应称,相关报道严重失实。万科一直坚持合法合规经营,不存在偷税漏税问题,近5年来烟台万科累计纳税27亿元。针对这些造谣诽谤言论,烟台万科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图片来源:今日头条)
加盖公章的澄清公告还称,万科集团一直是纳税大户,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万科纳税额位列第一。
1月18日,烟台百润置业有限公司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份《关于万科股份有限公司偷税漏税的举报信》,声称其是万科在山东烟台的合作股东,与万科在房地产项目上合作已逾十年。并称“据我们目前掌握的信息,万科近十年来偷税漏税可能超过1000亿元”。引人注目的是,这份举报信有多达10个单位联署,且均加盖公章。目前,该公众号上仅存的5篇文章,均与万科有关。
一位熟悉房企经营手法的业内人士向喵头网表示,万科所指的“严重失实”的偷梁换柱行为,在房地产开发领域早已屡见不鲜,如果彻底查处,本就麻烦不断的房地产行业将陷入一片混乱。
很多粉丝在喵头的后台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只能给出“拭目以待”的答案。
随着市场的不断下滑,矛盾的逐渐激化,我们将有机会看到很多潜规则和谎言被揭穿,“鱼与熊掌皆可毁”的局面在所难免。
若该报道被证实,万科数十年积累和树立的良好品牌口碑将在一夜之间轰然崩塌,深圳国资委对万科的支持力度也可能面临重大转变。
“大变革时代,诚信合规才是方向。”有人在喵头的留言区评论道。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这不是大股东欺负小股东的第一起,也不是最后一起,这件事被公开,恰恰说明“小股东觉醒了”:
“项目开发完了你跟我说项目没利润,我连本金都收不回来,我为啥不跟你玩?”
有人预测,这次事件的最终结局将是妥协、赔钱万科西雅图烟台,事情不会得到解决。
也有人认为,妥协是不可能的,否则全国很多采取类似合作方式的小股东都会“效仿”:
如果大家都这样,万科如何承受?
1月20日晚,烟台百润置业有限公司就“烟台万科澄清不实报道”作出回应称,万科一直喊话“不存在偷税漏税问题”,该报道是“诽谤、造谣”,但并未提及烟台万科是否向税务机关提供了完整的账目。
(图片来源:烟台百润置业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
据百润介绍,“2024年1月3日,烟台市税务局召开了我们全体举报人会议,税务局相关领导给我们答复是,万科账目没有调整,玉龙山项目账簿几乎全部没有提供,翠湖山小项目有40多件涉税事项及涉税资料烟台万科拒绝提供,800多个停车位‘赠与’合同拒绝提交等等。1月18日、19日,我们工作人员到税务局了解情况,明确答复是账目仍然没有调整,万科一直拒绝提供西雅图项目成本账目,玉龙山项目账簿几乎全部没有提交,其他申报单位账目也没有提供。”
以前被举报的人都会发一个澄清公告,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解释清楚万科西雅图烟台,人群基本就会散去。
现在还不行,如果你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反而避而不谈,他们就会认为你真的有问题,你“罪大恶极”,你“试图掩盖事实”。
觉醒的不仅仅是“小股东”。
以前,只要有开发商贴出一张宣传海报或一个正式文件,宣布“不买就要涨价”的时候,大家都会信以为真,纷纷涌进售楼处抢购。
现在,就算你拼命喊叫,也没有人会理会你。
以往一个利好政策就能刺激房地产市场复苏,促进房屋销售,而现在,这种政策的“效果”只能维持一两个月,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已经形成了“耐药”体质。
美丽和矫揉造作越来越不受欢迎,确定性和眼见为实才是粉碎犹豫的铁锤。
2023年,全国多个核心一二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和成交套数均超过一手房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IPO”神话消失,标签和虚伪失去价值,“消费主义”走下神坛。不是我买不起,而是我想要物有所值。
建筑面积143平米,4室2厅2卫。谁都不要主卧多出来的无用空间——123平米的4室2厅2卫很有用。如果房价不涨,我为什么要用多出来的空间来养蚊子?
越来越多的人只买必需品,只注重拧巴的人越来越少。有些人开始拒绝买房,没有婚房也可以结婚,“婆婆经济”失效了。年轻人阻止父母去售楼处看房,不想背上房贷,不想人生被房子绑架:
除非家里有地雷。
他们不会做出空洞的承诺,也不想被许下空洞的承诺。
去年12月,碧桂园再次启动管理架构重大调整——大幅缩减区域,大量裁员。
(图片来源:碧桂园微信公众号)
一个月后,碧桂园集团召开2024年度工作会议,程光宇谈及“干完活就撤退”。一位“挺过灾难”的碧桂园好友说:
相比于杨主席在会上反复强调的“我梦想中的碧桂园”,从程博士口中说出的这四个字,更加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去年碧桂园在土地市场毫无进展,回归后,这支曾经征战四方的团队会何去何从?转战一二线城市?加强施工和管理团队?转型做机器人建筑公司?
没有哪一条像“任务完成,退出岗位”这么血腥、直接。
据业内人士透露,碧桂园的投资开发部基本解散,只留下少数人处理早期撤地、退出合作(或纠纷)等事宜。设计院保留了最高峰时6.67%的员工(从6000人减到400人,春节后看来还会进一步减少)。法务部则忙于处理集团涉及的诉讼案……唯一增加的人员,就是这栋著名总部大楼的保安:
快到年底了,讨债的人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