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与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研发成功小分子原创新药,用于肿瘤患者通用治疗

admin

_价值1亿美元,成功出海!填补全球抗癌药物空白,小分子原研新药实现成果转化_价值1亿美元,成功出海!填补全球抗癌药物空白,小分子原研新药实现成果转化

癌症患者迎来好消息,针对各类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并转化临床前小分子原创新药,近日与美国生物制药公司Supercede Therapeutics达成总额1亿美元的全球权益合作。

价值1亿美元,成功出海!填补全球抗癌药物空白,小分子原研新药实现成果转化__价值1亿美元,成功出海!填补全球抗癌药物空白,小分子原研新药实现成果转化

张雄文教授。

十年研究癌症通用治疗药物

“研究癌症治疗方法的人很多,抗癌药物也陆续被研发出来,但癌症患者的并发症和生活质量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雄文教授说,“我们研究的是针对大多数癌症患者的普适性治疗方法,我在这个领域思考、研究了十年。”

肿瘤恶病质的临床特征为肌肉萎缩、脂肪分解,导致患者体重明显下降,疾病后期可出现多器官衰竭而死亡。肿瘤恶病质的发生不仅削弱了化疗、放疗的效果,缩短了癌症患者的生存期,而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50%-8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晚期会出现肿瘤恶病质,这也是很多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目前还没有批准任何专门针对肿瘤恶病质的治疗药物。”张雄文教授说。

当肿瘤恶病质发生时,血液中的TGF-β家族配体会激活骨骼肌细胞膜上的ActRIIB,启动多种形式的蛋白质降解,抑制蛋白质合成。该团队研发的新型口服小分子药物就是ActRIIB的抑制剂,可以阻断此通路,减少肌肉萎缩,提高握力,缓解肿瘤恶病质症状。

_价值1亿美元,成功出海!填补全球抗癌药物空白,小分子原研新药实现成果转化_价值1亿美元,成功出海!填补全球抗癌药物空白,小分子原研新药实现成果转化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这是全球唯一公开描述的选择性抑制ActRIIB信号的小分子化合物,填补了全球抗癌药物的空白。

相较于生产成本高、运输、储存条件苛刻的传统大分子抗体药物,小分子抑制剂更适合口服给药,具有运输储存方便、稳定性好、膜通透性高的特点,更有利于未来临床治疗肿瘤恶病质,且市场价格有望仅为传统大分子抗体药物的三分之一,普通患者都能承受。此外,小分子ActRIIB抑制剂还可成为肥胖治疗药物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黄金搭档,实现“增肌去脂”。

选择正确靶点,从药企到高校探索药理学新方向

张雄文在来华东师大之前,曾在药企长期从事肿瘤靶向药物研发,但他发现肿瘤靶向药物一般只用于治疗单一类型的肿瘤,且靶向药物在使用一定时间后会很快产生耐药性,需要不断迭代。张雄文意识到,治疗肿瘤并发症、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才是能够造福广大肿瘤患者的研究方向。

“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之一。可喜的是,随着肿瘤治疗相关研究的不断发展,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期得到了提高。然而对于生存期的癌症患者来说,如何控制肿瘤并发症,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延长生存期,降低死亡率,成为更加重要和迫切的需求。”张雄文教授无奈地说。

为了面对这一挑战,早在十年前,张雄文就选择离开靶向药物研发领域,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开启抗肿瘤恶病质药理研究的新方向。十多年来,他带领研究团队对肿瘤恶病质的发病机制、新靶点发掘和药物治疗进行了长期探索,筛选并评价了多种小分子化合物、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肿瘤恶病质肌萎缩的缓解效果及机制。

目前,团队已发表抗肿瘤恶病质研究相关SCI研究论文18篇、综述3篇,申请专利8项,获得授权6项。其中4篇论文发表在恶病质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影响因子12.91;1篇发表在Nature杂志旗下子刊、肿瘤学标杆期刊之一的《Oncogene》。团队完成的相关资助项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高度评价。

价值1亿美元,成功出海!填补全球抗癌药物空白,小分子原研新药实现成果转化_价值1亿美元,成功出海!填补全球抗癌药物空白,小分子原研新药实现成果转化_

配备转制专职人员,开辟审批绿色通道,“一站式”

回顾自己跨产学研的工作经历,张雄文教授认为,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与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同样重要,不能只注重发表论文而忽视社会需求和产业应用,也不能忽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他表示,药理学要继续发挥好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之间的桥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动此次重大转型项目顺利实施,学校还配备了成果转化专职人员,开辟了审批绿色通道,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构建了“一次办好”的全流程封闭框架,高效完成整个转型程序。

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在制度建设、管理体制、专业队伍、知识产权等几方面精准发力,不断提升专利质量和知识产权运营能力,探索成果转化新路径、新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的高质量生产力。

目前,研究团队也在积极推进治疗肿瘤恶病质的临床前新药开发项目。除了此次成功转化的ActRIIB抑制剂项目外,团队还设计、合成、筛选和评价了针对NFB、RAGE、MT1/MT2、NLRP3蛋白的多种小分子化合物的抗肿瘤恶病质作用及机制,研究和评价了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缓解肿瘤恶病质所致肌肉萎缩的作用及机制。这些都等待通过成果转化来实现,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题图说明:章雄文教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