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玉雕素以温润典雅、细腻秀美著称。明清时期,苏州玉器工艺水平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尤以细腻玲珑、空灵典雅而著称。以著名玉雕、宝石镶嵌艺术家陆子刚为代表,开创了“诗书画印”融入玉器的新风潮,赋予苏州玉雕江南文化的古韵,更形成了延续至今的独特苏州风韵。
玉是美德的象征
考古发掘证实,六七千年前苏州就出现了玉器,如苏州唯亭镇草鞋山遗址发现的精美玉琮。南宋范成大《吴郡志》记载,苏州最早的玉器作坊和工匠可追溯到唐五代。北宋宫廷也在苏州设立了玉雕局。
《礼记》中,玉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如“君子不无故弃其玉”,体现了玉的重要地位及其与中国人的关系。“玉之五德”源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文中说:“玉,最美之石,有五德:温润而温,仁之道;外求理而知内,义之道;声柔而远闻,智之道;坚贞不屈,勇之道;利廉而不妒,洁之道。”玉的“仁”主要体现在它温润、典雅的特性上;“义”是指玉内外一致的品质; “智”表现在敲击玉石时发出的悦耳动听的声音,犹如智者发出的智慧之声;“勇”表示即使刀子划过也不易留下痕迹,表现出玉的坚毅与坚毅;“洁”表示人如玉般清澈透明,具有洁身自好的品质。这些美德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玉的重视与喜爱,也凸显了玉石丰富的审美维度。因此,精美的玉雕也成为文人雅士高尚品德的象征。
明清时期,苏州文人尤爱玉。明末画家文震亨在《长物志》中阐述了玉的文化内涵,认为玉之美不仅在于外在的温润光泽,更在于内在的品格气质,强调玉与人的密切联系。此外,人们也常用“玉礼”一词来形容品行如玉般坚定,内心纯净,不受外界各种诱惑所动摇的人,正如《论语》中所说“君子如玉”。
子刚款玉婚杯资料及图片
子冈玉荷叶洗面盆资料及图片
紫冈款烟晶梅花花瓶资料及图片
绿玉薄壁餐具资料及图片
“玉”看苏的作品
苏州玉雕的艺术特点主要是雅致和细节。雅致即是文人雅气,雅而不俗,具有浓厚的人文气质;细节即是雕刻细致,工艺精湛。苏州玉雕以文人喜爱的器物为主,多为炉、瓶、鸟兽等陈设品,还有挂件、项坠、戒指、簪子、镯子等,材质多为珍贵的白玉、翡翠等。其制作分为选料、切工、设计、雕刻、打磨等多个工序。在整体设计上,苏州玉雕展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形成了独特的“文人玉雕”风格。同时,历代苏州工匠都将丰富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俗风情融入玉雕创作中,使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明清时期,苏州玉雕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以工艺精湛而名扬京城。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曾盛赞苏州玉匠:“虽玉极集京城,而工极尽在苏州县。”当时最著名的苏州玉雕大师陆子刚,大胆创新,一改传统玉器的风格,被誉为“鬼斧神工”,自创的“子刚牌”声名远扬。《苏州府志》也记载:“磨玉大师陆子刚,制水仙簪,玲珑精巧,花朵细如发丝。” 其代表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子冈式青玉婚庆杯、台北故宫藏子冈式白玉“海雾天畴”方盒、雕玉竹扶手、白玉簪等。其中“海雾天畴”方盒纹饰以仙鹤、海浪、宫殿等图案,四壁皆有浅浮雕山茶花,右上角以草书刻制“海雾天畴”四字,工艺精湛,构思巧妙,堪称传世佳作。
清初,苏州转珠巷成为全国闻名的玉器雕琢中心,出现了“广玉行”、“带砚行”等专业作坊。乾隆皇帝曾有诗赞道:“转珠巷多能工巧匠,因玉因质,雕琢琢。”从玉文化研究专家杨伯达所著《古玉》一书中得知,苏州转珠巷玉匠世家出身的郭志同、姚宗仁等人,曾是清代内务府著名的玉器工匠。乾隆元年,朝廷修建如意阁,苏州成为宫廷玉料供应地,苏州玉匠参与内务府玉器的加工制作。
乾隆时期,主要来自中亚的印度斯坦玉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异域风情赢得了宫廷的青睐。印度斯坦玉主要是橄榄形的碗、杯等日常用具,多采用植物纹饰。印度斯坦玉常采用细金丝或银丝在玉面上描绘花纹,并常镶嵌各种玻璃、宝石、金银片或玉片,呈现出华丽的风格。乾隆皇帝曾专门下令专制祥子仿制“印度玉”。因此,在苏州玉雕中可以看到许多借鉴印度斯坦玉元素的作品,如在玉器上刻诗,或在器身镶嵌红石等。由于借鉴了异域风格,苏州玉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呈现出更加多样的面貌。
玉器艺术的传承
苏州玉雕多年来不断传承,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玉雕工匠的传承和创新。
当代苏州玉雕仍以中小件器物为主,多以和田白玉为原料,涉及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器物等,工艺精湛,造型典雅,深受大众喜爱。2008年以来苏州市“子冈杯”玉雕精品展的连续举办,也对提升苏州玉雕的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当代苏州玉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新一代苏州玉雕传承人紧跟时代步伐,致力于探索新的设计语言和表达方式,大量新作品展现出传统与现代融合共生之美。如“蓝玉薄胎餐具”系列作品采用薄胎工艺,体现出精、细、雅、巧的特点,将精巧繁复的纹饰与薄壁相结合,展现出当代苏州玉雕的构思巧妙、匠心独运。同时,艺术院校培养的年轻一代玉雕人才热衷探索,创作出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如《江南秋语》系列作品改变了传统玉雕的造型方式,将平面设计与现代雕塑语言融为一体,以透雕与浮雕相结合的方式表达空间的虚实关系,凸显了作品的审美意境。此外,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的《江南写生》系列作品以江南水乡为题材,以线面结合的写意手法,展现水乡民居的独特内涵,为当代苏州玉雕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玉器,犹如静谧的智者,默默诉说着中国千百年来不变的文化之美。苏州玉雕,一门蕴含人文精神的古老艺术,在一代代工匠的手中焕发新生。在转竹巷的磨玉声中,在赏玉者的把玩抚摸中,苏州的文艺气息与古韵被注入到每一件玉器之中,展现出独特的东方美学内涵。
《江南秋色》系列银杏资料图片
连连有鱼信息图片
《山水风景》系列照片
光明日报(2024年7月7日第09版)